深度教學“深”在哪里?——從知識結構走向知識運用
發(fā)布時間:2021-04-08 07:08
深度教學是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的教學方式。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反映出內容之知與能力之知的一體化。將深度教學之"深"定位在知識結構,更多指向了素養(yǎng)生成的結構性內容之知,包括事實性、概念性知識等,卻忽視了知識運用所涉及知道如何做、如何運用知識的能力之知。深度教學的關鍵在于遷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由此深度教學的實現(xiàn)應處理好知識結構與知識運用一體化的關系。
【文章來源】:課程.教材.教法. 2019,3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表征主義到生成主義——論課程知識觀的重建[J]. 張良. 中國教育科學. 2019(01)
[2]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試命題[J]. 楊向東. 全球教育展望. 2018(10)
[3]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知識結構的視域[J]. 李潤洲.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8(Z2)
[4]論素養(yǎng)本位的知識教學——從“惰性知識”到“有活力的知識”[J]. 張良. 課程.教材.教法. 2018(03)
[5]論深度教學:源起、基礎與理念[J]. 郭元祥.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7(03)
[6]知識之后是什么——談課程改革的深化(6)[J]. 郭元祥. 新教師. 2016(06)
[7]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發(fā)展:挑戰(zhàn)與課題[J]. 鐘啟泉.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1)
[8]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與方向──兼論深度教學[J]. 郭元祥.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5(06)
[9]知識的性質、結構與深度教學[J]. 郭元祥. 課程.教材.教法. 2009(11)
本文編號:3125099
【文章來源】:課程.教材.教法. 2019,3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表征主義到生成主義——論課程知識觀的重建[J]. 張良. 中國教育科學. 2019(01)
[2]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試命題[J]. 楊向東. 全球教育展望. 2018(10)
[3]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知識結構的視域[J]. 李潤洲.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8(Z2)
[4]論素養(yǎng)本位的知識教學——從“惰性知識”到“有活力的知識”[J]. 張良. 課程.教材.教法. 2018(03)
[5]論深度教學:源起、基礎與理念[J]. 郭元祥.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7(03)
[6]知識之后是什么——談課程改革的深化(6)[J]. 郭元祥. 新教師. 2016(06)
[7]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發(fā)展:挑戰(zhàn)與課題[J]. 鐘啟泉.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1)
[8]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與方向──兼論深度教學[J]. 郭元祥.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5(06)
[9]知識的性質、結構與深度教學[J]. 郭元祥. 課程.教材.教法. 2009(11)
本文編號:31250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312509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