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系統(tǒng)教育學中的教育行動形式研究——基于對康德、赫爾巴特與施萊爾馬赫教育理論的歷史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0-12-18 23:29
如果說近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一大革命性成果體現(xiàn)為分化出了三分的教育行動形式,即兒童管理、教學和教育支持,那么,為這種三分的教育行動形式奠基的正是康德、赫爾巴特和施萊爾馬赫的教育與教化理論。教育行動著眼于對個體的不確定的可塑性和主體性的承認,因而也有著明確的作用界限。教育行動強調未成年人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并最終指向對其社會參與能力的培養(yǎng)。三種教育行動形式各司其職,不可偏廢,它們既延續(xù)著自啟蒙以降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也呼應著當下的教育理念與實踐。
【文章來源】: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1 頁
【文章目錄】:
一、教育行動形式分化的歷史語境
二、康德:以“讓兒童學習思考”為核心的訓誡、培養(yǎng)、文明化與道德化
三、赫爾巴特:由“道德”目的引出的管理、教學與訓育
四、施萊爾馬赫:“代際實踐”中的保護、管制與支持
五、教育行動形式分化的歷史啟鑒與現(xiàn)實意蘊
(一) 兒童管理中的“可為”與“不可為”
(二) “教育性教學”中教學與育人的辯證統(tǒng)一
(三) 教學育人的落腳點在于成就“自由的行動者”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xiàn)代教育自身邏輯的問題史反思[J]. 彭韜,底特利!け炯{.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17(03)
[2]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理論體系研究[J]. 林凌,彭韜. 全球教育展望. 2017(07)
本文編號:2924798
【文章來源】: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1 頁
【文章目錄】:
一、教育行動形式分化的歷史語境
二、康德:以“讓兒童學習思考”為核心的訓誡、培養(yǎng)、文明化與道德化
三、赫爾巴特:由“道德”目的引出的管理、教學與訓育
四、施萊爾馬赫:“代際實踐”中的保護、管制與支持
五、教育行動形式分化的歷史啟鑒與現(xiàn)實意蘊
(一) 兒童管理中的“可為”與“不可為”
(二) “教育性教學”中教學與育人的辯證統(tǒng)一
(三) 教學育人的落腳點在于成就“自由的行動者”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xiàn)代教育自身邏輯的問題史反思[J]. 彭韜,底特利!け炯{.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17(03)
[2]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理論體系研究[J]. 林凌,彭韜. 全球教育展望. 2017(07)
本文編號:29247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92479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