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武俠影像藝術及其對西方動作電影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論中國武俠影像藝術及其對西方動作電影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年來,在中國官方各大媒體上越來越頻繁的出現(xiàn)一個概念:中國復興。這種復興首先應該是文化的復興。中國文化需要傳播才能得到更好的認同。隨著中國經(jīng)濟、軍事等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開始注重自身“軟實力”的建設,提倡“國學復興”并取得一定成效。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但是,,西方對中國的文化在總體上還處在一種欣賞的狀態(tài),還沒有達到主動要求學習的程度。中國要擴大自身文化的影響,必須要做到讓西方主動了解并學習中國的文化,而不只是單純的欣賞。在傳播文化的過程中,影像藝術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中國武俠影像藝術是中國獨有的影像類型。也是最具中國特性的影像藝術。中國武俠影像藝術是中國武俠文學的視覺化,其之所以在西方把持影像話語權的現(xiàn)狀中依然能夠不斷的進步,就在于能夠在展現(xiàn)民族精神的同時,還形成了容易使西方觀眾接受的外在形式。并用這種形式潛移默化的向西方輸出著以中國哲學以及智慧為內(nèi)核的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中國武俠影像藝術更重要的是能夠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而且可以負擔起中國國家利益發(fā)展的文化動力的重任。 本文通過對中國武俠影像藝術中的人物、武器、打斗場地和打斗動作的分析,系統(tǒng)的介紹了西方動作電影對中國武俠影像藝術的這四類元素的借鑒和使用,同時分析了造成這種影響的原因。
【關鍵詞】:武俠 影像藝術 國學 國家利益 文化動力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90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 緒論7-11
- 1.1 選題的背景7-8
- 1.2 研究的意義8-11
- 1.2.1 探索武俠影像藝術的傳播優(yōu)勢8
- 1.2.2 為中國電影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8-9
- 1.2.3 為中國影像藝術遭遇的困境尋找出路9-11
- 2 中國影像藝術中的武俠11-15
- 2.1.武俠影像之“武”11-12
- 2.2 武俠影像之“俠”12-13
- 2.3 武俠影像藝術的核心13-15
- 3 武俠男性角色的西方類比15-19
- 3.1 武俠的男性角色15-16
- 3.2 西方對武俠男性角色的借鑒16-19
- 4 武俠武器概念對西方的影響19-27
- 4.1 中國的武器19-24
- 4.2 西方動作電影對武器的取舍24-27
- 5 打斗場地的對比和影響27-33
- 5.1 武俠四大打斗場地27-30
- 5.2 西方打斗場地的不同與借鑒30-33
- 6 武俠動作及其在西方的運用33-37
- 6.1 中國武術動作在武俠影像中的運用33-34
- 6.2 西方動作電影對中國武術動作的運用34-37
- 7 西方動作電影對中國武俠影像語言的借鑒37-39
- 7.1 對中國故事劇本的引進37
- 7.2 風格的改變37-38
- 7.3 對武俠影像敘事方法的借鑒38-39
- 結語39-40
- 致謝40-41
- 參考文獻41-44
- 附錄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多;;沒打算找工作的國學迷[J];黃金時代;2007年11期
2 宋繼瑞;;體強力弱的中國影像市場[J];東方藝術;2011年15期
3 趙武倩;;用國學滋養(yǎng)兒童的心靈[J];博覽群書;2011年06期
4 錢茂偉;;真正的國學大師王應麟[J];寧波經(jīng)濟(三江論壇);2011年06期
5 李艷;李海;;國學與大學校訓[J];河北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6 姚霞暉;;我看國學經(jīng)典[J];中小學德育;2011年06期
7 吳根友;;“國學”如何可能成為一種“軟實力”?——從知識譜系看“國學”的內(nèi)蘊力量[J];河北學刊;2011年05期
8 ;“國學”怎么了[J];科學之友(上旬);2011年07期
9 牛翔;;淺析影像傳播中的符號性[J];才智;2011年20期
10 傅劍鋒;龍玉琴;;77歲老太太,奔波11省講國學[J];基礎教育;2006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穆;;淺談國學、醫(yī)學與科學的相互關系[A];第四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中醫(yī)治未病與亞健康暨第二屆亞健康經(jīng)絡調(diào)理學術研討會精選論文集[C];2010年
2 樓宇烈;;國學百年啟示錄[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華文明”國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湯家厚;;《徐霞客游記》是“國學”不可或缺的經(jīng)典[A];徐霞客研究(第20輯)[C];2010年
4 ;什么叫國學熱——在首都師范大學國學傳播中心成立大會上的講演(節(jié)選)[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8年第1期(許嘉璐會長文化論談專輯)[C];2008年
5 郭因;;國學與管子[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6 ;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各論壇介紹[A];第四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中醫(yī)治未病與亞健康暨第二屆亞健康經(jīng)絡調(diào)理學術研討會精選論文集[C];2010年
7 王春辰;;造像與當代影像藝術[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8 曉任;;游記全譯重新出版 國學熱潮再添薪火——穿越時空的《徐霞客游記全譯》述評[A];徐霞客研究(第21輯)[C];2010年
9 熊春錦;;慧性內(nèi)文明是國學文化的根柢[A];第四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中醫(yī)治未病與亞健康暨第二屆亞健康經(jīng)絡調(diào)理學術研討會精選論文集[C];2010年
10 張燮;黃雅明;章永生;李曠;黨樂群;應湘;施鐵如;;各國學生的權利與社會化技術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早報美國特約撰稿人 薛涌;國學不要大躍進[N];東方早報;2005年
2 紀寶成;關于振興國學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5年
3 敢峰;倡言國學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2004年
4 李泓冰;是誰“遺棄”了國學?[N];人民日報;2005年
5 劉定姝 本報記者 尹曉華;換一種方式 讓孩子愛上國學[N];四川日報;2005年
6 鄔鳳英;從金庸支持復興國學談起[N];西部時報;2005年
7 郭立場;不能對國學“無用論”等閑視之[N];中國信息報;2005年
8 記者 姚惠怡;提升“軟實力”須振興國學[N];東莞日報;2008年
9 中國藝術研究院 劉夢溪;國學和“六藝之學”[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10 安娜;國學熱 熱遍全年[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徐新建;民歌與國學[D];四川大學;2002年
2 李笑男;作為觀念的影像[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3 曹亞麗;動畫影像理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4 項仲平;影視劇的影像敘事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5 孫風華;章太炎、連橫民族文化思想之比較[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6 盧文蕓;變革與局限[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7 梅英;傳播學視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晨曦;論中國武俠影像藝術及其對西方動作電影的影響[D];武漢紡織大學;2012年
2 陳沁;中國當代影像藝術發(fā)展研究(1990-2000年)[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于洋;挪用在影像藝術中的應用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4 董杰;影像藝術與社會生活[D];西安美術學院;2010年
5 孫煒煒;試論實驗影像藝術的表達方式[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6 鄒寧;國學啟蒙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斌;關于數(shù)字技術手段對影像藝術的影響和意義的思考[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胡依娜;光在影像藝術后期制作中的運用研究[D];東華大學;2007年
9 趙春艷;黃賓虹的書畫養(yǎng)生論[D];天津美術學院;2009年
10 黃龍芳;國學教育與語文教學改革反思[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論中國武俠影像藝術及其對西方動作電影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01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8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