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詩經(jīng)》民俗因子的文學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4-05-18 06:53
近年來,關(guān)于《詩經(jīng)》中民俗因子的相關(guān)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大多是對某一類民俗的研究,或者是對各類民俗作歸類整理。關(guān)于《詩經(jīng)》中的民俗因子在文學方面的價值,涉及的比較少,基本上沒有集中全面的討論這方面的文章出現(xiàn)。本文擬從《詩經(jīng)》通行文本的分析入手,結(jié)合當時的生產(chǎn)力水平以及當時的社會文化及思想背景,探討《詩經(jīng)》文本中民俗因子的文學價值。本文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分析《詩經(jīng)》中的民俗因子得以大量存在的緣由。民俗有其廣泛的民間性,在文本中可以大量看到當時的民俗,這主要和詩歌的作者的復雜性有關(guān)。統(tǒng)治者出于政治需要而對《詩經(jīng)》進行整理結(jié)集,并把《詩經(jīng)》作為教科書教育子弟,這些都是民俗可以保存并廣泛流傳的條件。 第二部分主要是探討民俗與《詩經(jīng)》文學性的關(guān)系。首先,舉例分析《詩經(jīng)》中比較典型的民俗類型,把比較常見的民俗現(xiàn)象分析出來。其次,結(jié)合民俗現(xiàn)象,從詩歌的題材、體式、語言、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分析民俗對《詩經(jīng)》文學性的支撐作用。 第三部分是分析《詩經(jīng)》中民俗與文學的原始契合。通過分析具體詩歌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民俗民風與文學審美是相互滲透的,它們互相影響作用于彼此。有些篇章可以說直接就是寫某種民...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民俗因子參透文本的原因
第一節(jié) 結(jié)集方式:廣泛的民間性
一、 作者組成
二、 收集整理
第二節(jié) 傳播方式:民間與廟堂的互動
一、 口頭傳播
二、 書面?zhèn)鞑?br> 第三節(jié) 存續(xù)方式:人文因素與政教需求的捆綁
一、 先王遺風
二、 移風易俗
第二章 最具文學性的民俗因子
第一節(jié) 《詩經(jīng)》民俗因子舉凡
一、 婚戀風俗
(一) 男女自由戀愛風俗
(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三) 婚齡與婚期
二、 社會習俗
(一) 望族崇拜與財富崇拜
(二) 農(nóng)事勞作
(三) 積極尚武
三、 宗教民俗
(一)宗教民俗的時代背景
(二)宗教民俗在詩中的表現(xiàn)
1、祭祀風俗
2、樂舞風俗
第二節(jié) 民俗對《詩經(jīng)》文學性的支撐作用
一、 對題材的支撐
二、 對體式的支撐
三、 對語言形象的支撐
四、 對表現(xiàn)手法的支撐
第三章 文學與民俗的原始契合
第一節(jié) 民俗民風與文學審美的互滲
第二節(jié) 互滲方式一:水乳交融式
第三節(jié) 互滲方式二:浸潤組合式
第四節(jié) 互滲功用解析
一、 消除賞讀歧義
二、 詩歌新義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976605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民俗因子參透文本的原因
第一節(jié) 結(jié)集方式:廣泛的民間性
一、 作者組成
二、 收集整理
第二節(jié) 傳播方式:民間與廟堂的互動
一、 口頭傳播
二、 書面?zhèn)鞑?br> 第三節(jié) 存續(xù)方式:人文因素與政教需求的捆綁
一、 先王遺風
二、 移風易俗
第二章 最具文學性的民俗因子
第一節(jié) 《詩經(jīng)》民俗因子舉凡
一、 婚戀風俗
(一) 男女自由戀愛風俗
(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三) 婚齡與婚期
二、 社會習俗
(一) 望族崇拜與財富崇拜
(二) 農(nóng)事勞作
(三) 積極尚武
三、 宗教民俗
(一)宗教民俗的時代背景
(二)宗教民俗在詩中的表現(xiàn)
1、祭祀風俗
2、樂舞風俗
第二節(jié) 民俗對《詩經(jīng)》文學性的支撐作用
一、 對題材的支撐
二、 對體式的支撐
三、 對語言形象的支撐
四、 對表現(xiàn)手法的支撐
第三章 文學與民俗的原始契合
第一節(jié) 民俗民風與文學審美的互滲
第二節(jié) 互滲方式一:水乳交融式
第三節(jié) 互滲方式二:浸潤組合式
第四節(jié) 互滲功用解析
一、 消除賞讀歧義
二、 詩歌新義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9766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97660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