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類高校的國學教學探析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and valuable to carry out Chine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moral character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cultural literacy and humanistic spirit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However, at present, based on their own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academic tradi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ill do not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Students think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or humanities education is useless, and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is also in its infancy. Lack of mature experience.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as Chines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should take reasonable measures, such as setting clear and accurate teaching objective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and promoting the humanistic care orien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with Chinese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suitabl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are adopted, and targeted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re designed or compiled.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哲學系;
【基金】:大連理工大學教學改革基金項目“理工類高校的國學教學改革研究”(MS201326)
【分類號】:G6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何躍;李曉萌;;國外理工類專業(yè)人文素質(zhì)教育研究綜述及啟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劉達玉;王衛(wèi);;對本科生轉(zhuǎn)專業(yè)現(xiàn)象的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02期
2 劉芳;;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歷史和反思[J];高教探索;2012年05期
3 劉璇;向巍;王偉;張?zhí)祢?;公共藝術(shù)教育視野下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提升的路徑研究[J];赤子(中旬);2014年04期
4 曹璇;;中日設計藝術(shù)人才人文素質(zhì)教育比較與思考[J];大眾文藝;2014年16期
5 王政嘉;王冰潔;姜文虎;;網(wǎng)絡通識課合作學習模式研究——以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渤海校區(qū)為例[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農(nóng)林教育版);2014年02期
6 蔣育紅;;通過公共課提升高職生人文素質(zhì)路徑的探討[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7 李凱敏;;加強理工科軍校文史課程人文教育針對性的途徑[J];語文學刊;2011年11期
8 李寶富;周昕;;美國理工科大學文科建設與教育啟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9 王秋梅;黃星君;;通識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zhì)影響的案例研究[J];武漢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潘珍珍;高職院校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楊婷婷;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構(gòu)建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新體系[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陳福樂;廣西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4 潘瀟飛;我國體育專業(yè)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2年
5 王娟娟;理工類大學生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方法與機制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6 石飛鵬;影響廣東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因素分析與對策[D];廣西師范學院;2013年
7 成星;文化生態(tài)視角下的高校人文素質(zhì)教育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8 王丹;高校本科生轉(zhuǎn)專業(yè)未果群體介入對策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舜堯;關于理工科大學加強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5期
2 潘懋元,高新發(fā);高等學校的素質(zhì)教育與通識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01期
3 萬鳳華;鄭樂;胡夏閩;;美國理工科大學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特色及其啟示[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英杰,孫晶;關于加強理工類高校交叉學科建設的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張春艷;大力推進理工類高校的人文素質(zhì)教育[J];中國輕工教育;2002年04期
3 高順利;;和諧社會視域中理工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特征[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23期
4 萬婷;;華東理工大學學生參加文體活動現(xiàn)狀與分析[J];化工高等教育;2009年05期
5 袁瑛;;理工類高!按髮W英語”課程設置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吳益群;;理工類高校語文教育亟待加強[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10期
7 王彬潔;;工科高校視唱練耳教學芻議[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王莎莉;;淺談理工科高?萍加⒄Z課程教學[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2期
9 曹志堅;;試論理工類高校針對留學生開設專業(yè)漢語課程的必要性及相關問題[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10 劉芳;;理工類高校音樂欣賞教育初探[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云峰;汪成楚;李劍峰;張文璐;;理工類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模式的探討[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09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張恒力;;加強工程倫理教育,推進自然辯證法課程改革[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專家專題論壇“在為國服務中發(fā)展自然辯證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曾蓮;;高校科研支出的規(guī)模、結(jié)構(gòu)、水平與效益研究[A];第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商報·卷藏數(shù)據(jù)專題組;理工類高校圖書館上半年中文圖書館配市場分析[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2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發(fā)行部主任 王繼寧;在直銷上下工夫[N];中華讀書報;2002年
3 傅國涌;導師豈可“老板”化[N];南方周末;2004年
4 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社長 張近樂;大學教輔 大可作為[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5 陳瑩;填報高考志愿應注意的12個問題[N];中國審計報;2003年
6 省科技干部管理學院院長 彭文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時不我待[N];南方日報;2004年
7 饒振華 謝宗博;江西工業(yè)人才戰(zhàn)略高峰論劍[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4年
8 華年;洋人取經(jīng) 春蘭講學[N];中國企業(yè)報;2000年
9 YMG記者 李仁 通訊員 曲華明;168項科研成果煙臺“尋親”[N];煙臺日報;2010年
10 商報·卷藏數(shù)據(jù)專題組;全國理工類高校圖書館2010年館配新書分析[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思聰;理工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學運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2 梁華偉;河南省理工類高校不同群體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特征分析與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3 張光權(quán);理工類高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的構(gòu)建與應用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9年
4 江珂珂;學科綜合化背景下理工類研究生培養(yǎng)質(zhì)量提升的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俞欣;高職設計類院;诶砉ゎ惿吹亩S動畫教學探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3年
6 付子芳;理工類大學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
7 石立寧;基于模糊理論的理工類高校大學生社團發(fā)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8 鄭瑋;一般理工類高校本科生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路慧;理工類研究型大學開展研究性教學的實踐探索與模式建構(gòu)[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10 王乾坤;武漢理工大學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4866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48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