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學”與“新文學”
[Abstract]:By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Modern Literature Studies, The Symposium on the Frontier issue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jointly sponsored by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Studies,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Series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Studies" and the School of Arts of our University, was held in our school from April to 12, 2005. More than 50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ttended the meeting. The participants focused on the topics of "the forward-looking significance of the academic frontier and the current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the combing and original study of the academic frontier and its problem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etc. Carried on the earnest, the thorough discussion and the exchange. Wang Furen, Fan Boqun, Zhang Zhongliang, Bai Ye, Liu Yong, Wang Baosheng, Chen Zishan, Wu Dingyu, Chen Guoen, Chen Meilan, Yin Guoming, Li Yi, Wang Zelong, Chen Fang Jing, Zhou Xiaoming, Li Jikai, Yan Qingsheng, Zhang Jieyu, Li Zhen, Shi Zhiyan, Zhou Yanfen, Tang Qingchuan and others made speeches at the Congress, and put forward many valuable thinking and original ideas, which aroused great interest of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issue, we select 6 unique speeches to be published in order to attract peer attention and further discussion.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I206.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英姿;;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九屆年會綜述[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年04期
2 范伯群;通向前沿之路:從史料出發(fā)進行實證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陳美蘭;前沿性: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的魅力所在[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湯哲聲;;中國通俗文學與大眾文化[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潘盛;;關于“反思百年文學史研究”的討論[J];文藝爭鳴;2007年03期
6 楊劍龍;;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科建設的尷尬與思考[J];文藝爭鳴;2008年09期
7 ;陳其光教授[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8 ;王富仁簡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特約編委介紹[J];長江學術;2010年04期
10 王富仁;;“新國學”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J];文藝研究;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偉;;新文學報刊版本考述[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學史研究卷)[C];2009年
2 李怡;;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與當代:國家社會形態(tài)的全新認定——重審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概念、性質與研究模式[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張福貴;;兩種文學史: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本質差異[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4 周云鵬;;關于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經典教學的思考[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5 李憲瑜;;首都師范大學《文學評論》編輯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建設及教學改革研討會”紀要[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2)[C];2005年
6 趙凌河;;新文學現(xiàn)代主義理論的發(fā)展嬗變[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7 趙凌河;;新文學現(xiàn)代主義思想史論[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趙晉華;;中國當代文學在國外[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4)[C];1999年
9 杭零;;中法文化年中的中國當代文學翻譯[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2)[C];2005年
10 劉艷;;當代文學:觀察與思考——“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現(xiàn)狀檢索”研討會綜述[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3)[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謝其章;新文學期刊凝聚“五四”精神[N];中國商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陸梅;新經濟呼喚新文學[N];文學報;2002年
3 鯤西;評價新文學,誰主浮沉?[N];文匯報;2007年
4 馬斗全;也談治古典文學與新文學之難易[N];中華讀書報;2002年
5 趙玉梅;人心與社會[N];中華讀書報;2005年
6 范玉剛;試析新文學體系中的“紅色經典”再生產[N];學習時報;2011年
7 楊劍龍;為何要割裂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N];文匯報;2008年
8 王嘉良 浙江師范大學文學院;地域人文傳統(tǒng)與浙江新文學作家群[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9 張頤武;探究真實與面對風險[N];文藝報;2004年
10 金宏宇;多層面的版本研究[N];文藝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華陽;屈原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D];武漢大學;2006年
2 劉忠;思想史視野中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陳敏杰;轉型時期的上海文學期刊[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楊蓉蓉;學府內外[D];復旦大學;2006年
5 王元忠;魯迅的寫作與民俗文化[D];蘭州大學;2008年
6 袁紅濤;論新文學中宗族敘事的演進[D];復旦大學;2005年
7 梁桂蓮;審美的訴求[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8 劉慶元;《小說月報》(1921-1931)翻譯小說的現(xiàn)代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劉曉麗;1939-1945年東北地區(qū)文學期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陳玉珊;論海外華人學者夏志清的中國小說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克艷;“新國學”視野下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教育[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邢亞君;域外視覺—丁來東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陽耀芳;《新青年》與中國新文學的興起和傳播[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余夏云;新文學與鴛鴦蝴蝶派的場域占位斗爭考察(1896-1949)[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5 朱力;對話:胡風小說理論批評的現(xiàn)代意蘊[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6 陳裕容;王余杞考論[D];西南大學;2007年
7 趙俊梅;試論高沐鴻的文學創(chuàng)作[D];山西大學;2007年
8 魏霄;《文友》(1943-1945)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張丹;中國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問題反思[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楊;40年代的張恨水[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464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4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