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學”建構(gòu)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關(guān)于王富仁先生《“新國學”論綱》的思考
本文選題:“國學” + “新國學”; 參考:《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7年01期
【摘要】:“新國學”是對章太炎的“國學”的發(fā)展,是以中國現(xiàn)代文化為根基建構(gòu)起來的。五四開啟的中國現(xiàn)代文化是在中西文化整體比較中產(chǎn)生的,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自身的真正發(fā)展,從章太炎到魯迅更為突出表現(xiàn)出尋求中國文化主體精神發(fā)展的要求。
[Abstract]:New Sinology is the development of Zhang Taiyan's Sinology and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modern culture. The modern Chinese culture, which was opened by the May 4th Movement, is produced in the overal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which embodies the re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itself. From Zhang Taiyan to Lu Xun, it shows the demand of seeking the spiritu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al subject.
【作者單位】: 汕頭大學文學院
【基金】:廣東省教育廳“五四新文化與新國學”項目和“新國學研究”項目
【分類號】:G12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富仁;“新國學”論綱(上)[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開璽;1907年安慶起義與晚清政局簡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5期
2 王天根;康有為與章太炎倫理思想比較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3 常安;;清末民初憲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J];北大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4 劉保亮;;新國學視野下的當代地域文學[J];北方論叢;2009年06期
5 朱成甲;;李大釗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滿”特征[J];北京黨史;2009年06期
6 張皓;;革命陣營內(nèi)的名位之爭與辛亥革命的失敗[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高強,劉海玲;論梁啟超的“大民族主義”[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左玉河;孫中山的“德治”思想[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9 左玉河;;清末“排孔”思潮的興起[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王道志;;章太炎反帝思想概述[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何希凡;;“國學熱”:新世紀魯迅研究的現(xiàn)實困擾[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盧家銀;;章太炎的出版自由觀[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蔡志棟;;“恢廓民權(quán)”的嘗試——試論章太炎對直接民主的探索[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4 付清海;;論光復會的瓦解及對民初政治的影響[A];近代中國(第十五輯)[C];2005年
5 楊琥;;戊戌時期章太炎尊荀思想及其中西學術(shù)淵源[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zhuǎn)換[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趙華;清末十年小說與倫理[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3 陸胤;近代學術(shù)的體制內(nèi)進路[D];北京大學;2011年
4 彭春凌;儒教轉(zhuǎn)型與文化新命[D];北京大學;2011年
5 劉海靜;20世紀前半期的清學史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6 白基龍;一戰(zhàn)后中韓民族主義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樊慶臣;現(xiàn)代中國史學專業(yè)學會的創(chuàng)建與運作[D];山東大學;2011年
8 潘喜顏;清末歷史譯著研究(1901-1911)[D];復旦大學;2011年
9 李新國;清末民初京津地區(qū)中下層士紳的心路歷程(1860—1920)[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崔宇;近代孔教思潮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運元;章太炎與湖南省憲運動[D];湘潭大學;2010年
2 汪斌;宋恕的佛學思想[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生;民初動蕩政局及其社會文化根源的深層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傳濤;近現(xiàn)代中國仁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正林;論章太炎的三重和諧思想[D];西北大學;2011年
6 沈韜;論清末民初的墨學研究(1895-1925)[D];西北大學;2011年
7 程凱;淺析革命派思想的“局限性”[D];吉林大學;2011年
8 胡培培;西漢時期孔子遺說的整理與寫定[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蕊;論荀子的禮法思想[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寅軍;論章太炎《,
本文編號:19221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92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