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一浮的中西文化觀
本文選題:馬一浮 + 西方文化觀; 參考:《中國哲學史》2004年01期
【摘要】:作為“千年國粹 ,一代儒宗”的馬一浮有著自己的中西文化觀 ,年輕時喜西學、黜國學 ,思想成熟時則明顯地走上黜西學而崇國學的道路 ,對西方的社會以及政治學說進行了批判 ,提出了以“六藝該攝一切學術(shù)”為核心的中國文化觀。馬一浮的中西文化觀本質(zhì)上屬于“非典型的現(xiàn)代新儒家”的理論樣態(tài)。
[Abstract]:As the "quintessence of a thousand years, a generation of Confucianism," Ma Yifu has his own vie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When he was young, he liked Western learning, deposed Chinese culture, and when his thoughts were mature, he obviously followed the path of dethroning western learning and worshiping Chinese culture. This paper criticizes the western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hinese cultural view with "six arts should take all academic" as the core. Ma Yifu's vie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essentially belongs to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atypical modern neo-Confucianism".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G0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春雷;;梁啟超中西合璧學術(shù)思想的形成歷程——基于文化傳播視野的解讀[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1期
2 馬戎;;“差序格局”——中國傳統(tǒng)社會結(jié)構(gòu)和中國人行為的解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洪修平;隋思喜;;從國學內(nèi)涵的演變談《儒藏》的編纂[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4 張勝利;;中國自由主義對民族主義的錯誤認知[J];北方論叢;2007年05期
5 梁剛;在游戲中改變世界——論網(wǎng)絡(luò)文化是一種青年文化[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董中鋒;;論出版的基本規(guī)律[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0年11期
7 方浩范;對文化全球化與邊緣文化的思考[J];長白學刊;2005年04期
8 陳鴻儒;;嚴復后期對于西方邏輯學一些問題的再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9 郭洪雷;;“盛世危言”:一代人的憂與懼——讀賈平凹長篇小說《古爐》[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劉偉安;痛苦的自由抉擇——屈原《楚辭·卜居篇》的存在主義解讀[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文欽;;基層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實踐與思考——以蕭山區(qū)為例[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2 時平;;關(guān)于中國海洋軍事文化基本內(nèi)涵的探討[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3 金濤;;瞿秋白:革命中的二元人物——讀《多余的話》[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8年
4 金濤;;瞿秋白:革命中的二元人物——讀《多余的話》[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9年
5 劉永麗;;“民族國家”想象與上!砬逭涡≌f中的上海書寫[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金濤;吳繼平;;建國初期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研究(1949—1952)——以江蘇省揚州市為個案[A];知識分子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C];2007年
7 單勇;吳飛飛;;中國犯罪治理模式的文化研究——運動式治罪的式微與日常性治理的興起[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8 單勇;謝識;;犯罪的文化沖突論[A];犯罪學論叢(第七卷)[C];2009年
9 王文兵;;論毛澤東思想的現(xiàn)代化旨趣[A];毛澤東研究2010年卷[C];2011年
10 李俊領(lǐng);;清末文廟祀典升格與人心失控[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10年卷[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謝宏忠;基于文化多樣性視野的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田夏彪;文化認同視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補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劉暉;從“民族救亡”到“民族復興”—我國近現(xiàn)代體育發(fā)展的歷史動因[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6 孫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地方黨政關(guān)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體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李火秀;審美現(xiàn)代性視閾中的中國現(xiàn)代自由主義文學[D];浙江大學;2010年
9 杜翠葉;《新潮》月刊的社會改造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10 劉梅英;中國工業(yè)化進程中農(nóng)村體育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虞,
本文編號:18371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83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