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在大學教育中開設國學課程
本文選題:大學教育 切入點:國學 出處:《教育與職業(yè)》2014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相比外語的颶風式傳播,我們的國學文化則是冷清地掩映于書柜卷軸課堂板書之中。當下,我們的國學文化還處于"慢熱階段",大部分國人對于國學文化的認知還處于簡單的起步階段,這是一個亟待填補的教育缺口。建議在大學教育中開設國學課程,使之成為普及國學的重要傳播媒介,實現(xiàn)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的充分對接。
[Abstract]:In contrast to the hurricane-style spread of foreign languages, our culture of Chinese culture is coldly reflected in bookcase scrolls in classroom blackboard. Our Chinese culture is still in the "slow hot stage", and most Chinese people are still in a simple initial stage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culture. This is an education gap that needs to be filled urgently. It is suggested that courses in Chinese studies should be offered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Make it become an important media for popularizing Chinese culture, and realize the full docking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作者單位】: 吉林市華僑醫(yī)院;
【分類號】:G6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振旗;對儀器設備購置計劃執(zhí)行過程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2 全思懋,方鵬,石松,趙美芳;論大學市場化與現(xiàn)代大學校園文化[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3 田霞;;大學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張家;;大學:適應,保守,還是超越[J];大學教育科學;2006年01期
5 劉陸林;;試論依法治校與大學教育和諧[J];黑河學刊;2006年03期
6 徐鋒;劉仰斌;;淺談提高大學教育質量問題[J];黨史文苑(學術版);2006年18期
7 李琳;;大學教育 向左還是向右?[J];中關村;2006年12期
8 ;《現(xiàn)代大學教育》二○○六年總目錄[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6年06期
9 袁青川;;大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網絡科技時代;2007年02期
10 龐海芍;;通識教育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方昱;;錢穆大學教育思想與實踐述要[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郭云鳳;;阿什比的技術人文主義大學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吳國娟;;試析蔡元培大學管理理念及其形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鄧春英;;論革新經濟時段的越南大學教育(1987-1995)[A];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楊嵐;;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與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現(xiàn)代人格培養(yǎng)[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陳慧;蘇饋足;袁守軍;胡真虎;;專業(yè)課程教學方法與素質教育的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2010年
7 秦國柱;;試論數(shù)字時代的大學教育[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張曉梅;;大學教育應注重對大學生情商教育的培養(yǎng)[A];高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下冊)——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黃平;;游學——大學教育中的輕騎兵[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10 郭廣義;;網絡技術與大學教育[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文 邋;大學教育不能淪為“考證教育”[N];工人日報;2003年
2 陳蓉;非大學教育贏在哪里[N];中國文化報;2008年
3 谷鵬飛;文學沃土,作家搖籃[N];文藝報;2009年
4 張秋菊;“90后”大學生在勇于擔當中成熟[N];中國教育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沈捷 朱新法;大學教育也要講效益[N];新華日報;2003年
6 本報記者 程武;曾云:非大學教育點亮后高考時代[N];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
7 陳詩聞 王德民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北京大學化學院;學者校長 眾望所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羅志田 歷史學教授;說而不思則罔[N];南方周末;2010年
9 本報記者 李東;文化建設:大學教育的悠遠旋律[N];黑龍江經濟報;2011年
10 王云;大學教育如何平衡與人格建立之間的矛盾[N];云南政協(xié)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飛虎;大學教育智慧[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秦小云;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3 荀振芳;大學教學評價的價值反思[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鄧小林;民國時期國立大學教師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陳何芳;大學學術生產力引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6 譚偉平;大學人文教育與人文課程[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劬;大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盧寧;戰(zhàn)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繼兵;大學文化與學生發(fā)展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李強;大學生命教育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曉燕;大學教育信息化測度指標體系設計及應用[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2 羅慧慧;大學生就業(yè)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李金橋;大學;找庀笳揫D];中南大學;2007年
4 黃錦生;大學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論探討[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5 隋國華;論強化大學“科學”與“人文”雙重素質建構的意義[D];吉林大學;2008年
6 肖敏;我國大學與政府關系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7 邵海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教育的路徑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8 姜曉偉;社團在大學校園中的道德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9 金紅梅;論智慧陶冶與大學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康敏昌;雅斯貝爾斯大學教育思想研究及其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6262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26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