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和“融合”下的學術型研究生研討課
本文關鍵詞:“打破”和“融合”下的學術型研究生研討課
更多相關文章: 互聯(lián)網 研究生 知識體系 打破 融合
【摘要】:研究生教育模式和方法要適應互聯(lián)網時代下新思維和新模式的發(fā)展。論文針對研究生研討課程建設這個具體問題,從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標出發(fā),總結了研究生應該具備的四個研究能力,著重強調研究生課程要以幫助學生建立自我知識體系為重點。根據(jù)互聯(lián)網時代學習模式的"去中心化"和"碎片化"特點,給出了研究生研討課建設的策略和建議,并通過課程實踐建設,驗證了這些建議能夠發(fā)揮效果,提高課程建設質量。
【作者單位】: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系統(tǒng)與管理學院;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
【關鍵詞】: 互聯(lián)網 研究生 知識體系 打破 融合
【分類號】:G643
【正文快照】: 一、引言課程學習是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專業(yè)課程的學習,達到理解專業(yè)理論知識,培養(yǎng)領域研究技能的目標。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的收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研究生培養(yǎng)人才的質量,也決定了研究生在后續(xù)科學研究的持續(xù)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如何提高研究生課程的教學質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改琴;賈書花;張旭東;李凱平;;淺談研討課在組織學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年16期
2 尹士閃;王智;;研討課教學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年14期
3 田芳;;“研討課”路在何方[J];寧夏教育;2007年01期
4 田芳;;“研討課”路在何方[J];新課程(小學版);2007年04期
5 趙軍;;多角度思考 追求研討課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下);2011年06期
6 張可生;上好鄉(xiāng)級研討課的一點淺見[J];寧夏教育;2000年04期
7 吳學敏;學生心目中的“馬”——《馬年說馬》美術研討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年07期
8 孫冰清;一堂別開生面的游泳規(guī)則研討課[J];游泳;2001年03期
9 余秀蘭;;讓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回歸生活——一節(jié)數(shù)學研討課的課后記[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年10期
10 杜瑞;王庭芳;;對研討課教學模式的思考——復旦大學研討課觀摩體會[J];管理工程師;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郝建;;以研討課活動為載體,推進校本教研的開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2 郝建;;以研討課活動為載體,推進校本教研的開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3 章永高;;數(shù)學課堂,讓思維之花靜靜綻放[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平果第三高中 王兵;還研討課本來面目[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福建省松溪縣實驗小學 張元進;“研討課”何以成為“欣賞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通訊員 梁海霞 姜毅龍 記者 呂揚;西安郵電大學開設研討課為學生打開探索之門[N];陜西日報;2013年
4 通訊員 陳字 孫昌;武警福州指揮學校開展學術研討注重應用性[N];光明日報;2004年
,本文編號:9695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96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