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科學視域下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調(diào)查研究 ——以河南大學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12-04 17:12
面對信息技術(shù)帶來的巨大變革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迫切需要,社會和政府對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一味注重知識的復制與記憶,學生難以適應當今高速發(fā)展變化的社會,受到了各界的質(zhì)疑與批判。而與之相對應的,注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促進學生認知、個人和人際領域三維發(fā)展的深度學習能力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深度學習強調(diào)學習的反思性、理解性和對話性,深度學習能力不僅是高等教育質(zhì)量評價的新標準,也是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強烈呼喚。本研究在梳理和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深度學習能力的概念予以界定。在此基礎上基于學習科學的理論,分析深度學習機制并劃分深度學習能力的構(gòu)成。然后結(jié)合國內(nèi)外相關調(diào)查問卷,修訂改編而成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問卷,以遷移學習、批判性思維、團隊協(xié)作、有效溝通、學會學習和學術(shù)心志六個維度對河南大學1047名本科生的深度學習能力進行調(diào)研。通過對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的檢驗,發(fā)現(xiàn)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為進一步數(shù)據(jù)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研究使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并運用描述性分析、差異性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處理。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當前河南大學學生...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1. 學習型社會呼喚大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
2. 深度學習能力對高等教育質(zhì)量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3. 國內(nèi)深度學習能力的研究有待深入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義
(三)文獻綜述
1. 學習科學的相關研究
2. 深度學習的相關研究
3. 深度學習能力及其培養(yǎng)的相關研究
4. 文獻評析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學習科學與深度學習能力概述
(一)學習科學解讀
1. 學習科學的內(nèi)涵
2. 學習科學的核心思想
(二)學習科學視域下的深度學習
1. 深度學習概念
2. 學習科學視域下的深度學習機制
(三)基于學習科學的深度學習能力構(gòu)成
1. 深度學習能力的內(nèi)涵
2. 深度學習能力的構(gòu)成
二、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現(xiàn)狀調(diào)查
(一)調(diào)查設計
1. 調(diào)查目的
2. 調(diào)查對象
3. 問卷的編制
(二)調(diào)查實施
1. 問卷預測與信度、效度檢測
2. 問卷的正式發(fā)放與回收
3. 訪談的實施與整理
(三)調(diào)查結(jié)果及其分析
1. 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總體現(xiàn)狀
2. 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狀況的差異性分析
3. 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維度間的相關分析
三、當前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當前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存在的問題
1. 批判性思維匱乏
2. 遷移學習較弱
3. 團隊協(xié)作不強
4. 有效溝通欠缺
5. 學生不會學習
6. 學術(shù)心志薄弱
(二)當前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 信息爆炸時代使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增長受困
2. 教師為中心觀念弱化了大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gòu)
3. 課程及其體系不合理加劇了大學生學習功利化傾向
4. 角色認知模糊限制了大學生的深度思考
四、學習科學視域下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1.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意識,變“控制”為“指導”
2. 明確學生的認知起點,變“共性教育”為“個性教育”
3.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教會知識”為“教會學習”
(二)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加強學生的理解性學習
1. 合理設置課程,保證課程的適用性和實踐性
2. 精心規(guī)劃課程體系,變“學分至上”為“精品為王”
3. 重視課程梯度建設,打造階段性的學習歷程
(三)構(gòu)建學習共同體,促進學生的對話式學習
1. 重構(gòu)新型的課堂文化
2. 構(gòu)建研究性的教學模式
3. 加強師資綜合素養(yǎng)
(四)完善學業(yè)評價制度,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
1. 轉(zhuǎn)換評價主體,注重學生的參與
2. 優(yōu)化評價標準,變“成績導向”為“能力導向”
3. 完善評價方式,注重終結(jié)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jié)合
五、總結(jié)與展望
(一)研究結(jié)論
(二)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深度學習:智慧教育的核心支柱[J]. 祝智庭,彭紅超. 中國教育學刊. 2017(05)
[2]高等教育強國視角下的學習共同體構(gòu)建[J]. 張煒,萬小朋,張軍,牟蕾. 中國高教研究. 2017(02)
[3]以學習共同體模式促進大學生自主學習——基于文華學院學習指導工作坊的探索[J]. 廖旭梅. 中國高教研究. 2017(01)
[4]大學生深層學習的基本特征、影響因素及促進策略[J]. 呂林海. 中國大學教學. 2016(11)
[5]深度學習的概念、策略、效果及其啟示——美國深度學習項目(SDL)的解讀與分析[J]. 卜彩麗,馮曉曉,張寶輝. 遠程教育雜志. 2016(05)
[6]基于學科素養(yǎng)培育的深度學習研究[J]. 康淑敏. 教育研究. 2016(07)
[7]知識的情境性與情境化課程設計[J]. 張瓊,胡炳仙. 課程.教材.教法. 2016(06)
[8]運用深度學習提高21世紀能力[J]. J.W.·佩利格里諾,M.L.希爾頓,沈?qū)W珺. 上海教育科研. 2015(02)
[9]大學生深層學習的過程研究及思考[J]. 劉宇,解月光. 中國電化教育. 2014(07)
[10]促進“深層學習”:世界高水平大學的教學特征分析[J]. 孫珂. 教育探索. 2014(05)
碩士論文
[1]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中的深層學習研究[D]. 邱慧敏.南京郵電大學 2014
[2]學習科學視角下的課程設計研究[D]. 劉志偉.華東師范大學 2013
[3]中美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比較與分析[D]. 郭力源.華東師范大學 2012
[4]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下深層學習研究[D]. 景紅娜.徐州師范大學 2011
[5]元認知理論指導下的反思型教師教育[D]. 賁愛玲.南京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708665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1. 學習型社會呼喚大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
2. 深度學習能力對高等教育質(zhì)量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3. 國內(nèi)深度學習能力的研究有待深入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義
(三)文獻綜述
1. 學習科學的相關研究
2. 深度學習的相關研究
3. 深度學習能力及其培養(yǎng)的相關研究
4. 文獻評析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學習科學與深度學習能力概述
(一)學習科學解讀
1. 學習科學的內(nèi)涵
2. 學習科學的核心思想
(二)學習科學視域下的深度學習
1. 深度學習概念
2. 學習科學視域下的深度學習機制
(三)基于學習科學的深度學習能力構(gòu)成
1. 深度學習能力的內(nèi)涵
2. 深度學習能力的構(gòu)成
二、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現(xiàn)狀調(diào)查
(一)調(diào)查設計
1. 調(diào)查目的
2. 調(diào)查對象
3. 問卷的編制
(二)調(diào)查實施
1. 問卷預測與信度、效度檢測
2. 問卷的正式發(fā)放與回收
3. 訪談的實施與整理
(三)調(diào)查結(jié)果及其分析
1. 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總體現(xiàn)狀
2. 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狀況的差異性分析
3. 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維度間的相關分析
三、當前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當前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存在的問題
1. 批判性思維匱乏
2. 遷移學習較弱
3. 團隊協(xié)作不強
4. 有效溝通欠缺
5. 學生不會學習
6. 學術(shù)心志薄弱
(二)當前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 信息爆炸時代使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增長受困
2. 教師為中心觀念弱化了大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gòu)
3. 課程及其體系不合理加劇了大學生學習功利化傾向
4. 角色認知模糊限制了大學生的深度思考
四、學習科學視域下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1.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意識,變“控制”為“指導”
2. 明確學生的認知起點,變“共性教育”為“個性教育”
3.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教會知識”為“教會學習”
(二)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加強學生的理解性學習
1. 合理設置課程,保證課程的適用性和實踐性
2. 精心規(guī)劃課程體系,變“學分至上”為“精品為王”
3. 重視課程梯度建設,打造階段性的學習歷程
(三)構(gòu)建學習共同體,促進學生的對話式學習
1. 重構(gòu)新型的課堂文化
2. 構(gòu)建研究性的教學模式
3. 加強師資綜合素養(yǎng)
(四)完善學業(yè)評價制度,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
1. 轉(zhuǎn)換評價主體,注重學生的參與
2. 優(yōu)化評價標準,變“成績導向”為“能力導向”
3. 完善評價方式,注重終結(jié)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jié)合
五、總結(jié)與展望
(一)研究結(jié)論
(二)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深度學習:智慧教育的核心支柱[J]. 祝智庭,彭紅超. 中國教育學刊. 2017(05)
[2]高等教育強國視角下的學習共同體構(gòu)建[J]. 張煒,萬小朋,張軍,牟蕾. 中國高教研究. 2017(02)
[3]以學習共同體模式促進大學生自主學習——基于文華學院學習指導工作坊的探索[J]. 廖旭梅. 中國高教研究. 2017(01)
[4]大學生深層學習的基本特征、影響因素及促進策略[J]. 呂林海. 中國大學教學. 2016(11)
[5]深度學習的概念、策略、效果及其啟示——美國深度學習項目(SDL)的解讀與分析[J]. 卜彩麗,馮曉曉,張寶輝. 遠程教育雜志. 2016(05)
[6]基于學科素養(yǎng)培育的深度學習研究[J]. 康淑敏. 教育研究. 2016(07)
[7]知識的情境性與情境化課程設計[J]. 張瓊,胡炳仙. 課程.教材.教法. 2016(06)
[8]運用深度學習提高21世紀能力[J]. J.W.·佩利格里諾,M.L.希爾頓,沈?qū)W珺. 上海教育科研. 2015(02)
[9]大學生深層學習的過程研究及思考[J]. 劉宇,解月光. 中國電化教育. 2014(07)
[10]促進“深層學習”:世界高水平大學的教學特征分析[J]. 孫珂. 教育探索. 2014(05)
碩士論文
[1]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中的深層學習研究[D]. 邱慧敏.南京郵電大學 2014
[2]學習科學視角下的課程設計研究[D]. 劉志偉.華東師范大學 2013
[3]中美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比較與分析[D]. 郭力源.華東師范大學 2012
[4]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下深層學習研究[D]. 景紅娜.徐州師范大學 2011
[5]元認知理論指導下的反思型教師教育[D]. 賁愛玲.南京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7086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7086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