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高校卓越工程人才培養(yǎng)質量管理研究
【學位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B-4;G647.3
【部分圖文】:
旋上升的過程,是生產全過程的循環(huán),這一過程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每經過一??次循環(huán),質量就獲得提高和改進。朱蘭在提出質量螺旋的基礎上,概括了包含質??量策劃、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的“質量三部曲”,見圖2-1:???IRSBESS?-????,,???出不足??箱求合理???設定目標??識別畫客??一開發(fā)貝有某種特??征的產品??設計幵發(fā)產S??開發(fā)反艦客深????求的產品待征??設定過程控制??圖2-1質量三部曲的基本內容??17??
孩本科■碩士??圖4-1學生對卓越工程師計劃的了解程度??由圖4-1,本科層次的235個受訪學生中,1.7%的學生表示對卓越工程師計??劃非常了解,29.4%的學生表示了解卓越工程師計劃,而對卓越工程師計劃的了??解程度為一般、不了解和非常不了解的學生占69%。碩士層次的50個受訪學生??24??
學生對卓越工程師計劃的作用的認知和認同度,也能從側面反映了學??校對培養(yǎng)計劃的宣傳和落實程度,學生越了解計劃的作用,認同度越高,說明培??養(yǎng)計劃的宣傳和落實作用越到位,也越有效。根據(jù)圖4-2,本科層次中(N=235),??17.9%的學生表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yǎng)計劃作用很大,61.3%的學生表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yǎng)計劃作用很小,5.1%的學生表示沒有作用,15.7%的學生表示不清楚卓??越工程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作用。碩士層次(N=50),12%的學生表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yǎng)計劃作用很大,28%的學生表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yǎng)計劃作用很小,8%的??學生表示沒有作用,52%的學生表示不清楚卓越工程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作用。因此,??本科層次和碩士層次的卓越班/實驗班學生對卓越工程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作用的認??可度不高。??卓越工程師計劃的作用??不清楚需〒三苦5Z%??無作用??Jkr?CP?R?-i-?1?^l.-c??1?用很大17?9艽??0.0%?10.0%?20.0%?30.0%?40.0%?50.0%?60.0%?70.0%??菸M士?■本科??圖4-2學生對卓越工程人才培養(yǎng)計劃作用的評價??4.?1.2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各項能力培養(yǎng)不足??廣西試點高校對卓越工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設置不明確,缺乏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元璋;梁禮明;劉飛飛;劉黎明;王祖麟;;基于PDCA“卓越計劃”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質量管理體系的研究[J];高教學刊;2017年24期
2 林健;胡德鑫;;“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與中國工程教育新使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06期
3 魏海勇;劉劍青;;美國一流人才培養(yǎng)的政策機制與實踐創(chuàng)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6年07期
4 隋秀凜;吳秋鳳;段鐵群;王義文;于艷秋;;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yǎng)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6年05期
5 徐小洲;辛越優(yōu);;制度與方法:加拿大工程教育質量評估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6 唐廣軍;郭文莉;;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工程碩士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年12期
7 陳亞玲;王力;;本科工程人才培養(yǎng)模式變革及學生滿意度調查——基于江蘇省“211工程”高校卓越計劃實施的實證研究[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5年06期
8 邱微;南軍;袁一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創(chuàng)新課程體系及其特色——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土建類工科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年01期
9 張仕海;閻兵;鄧三鵬;蔣永翔;;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yǎng)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10 趙佩華;胡泊;;基于多元互動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探析[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3年3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丁昕;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有效機制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年
2 倪曉晴;學情分析視角下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質量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3 盧麗;校企聯(lián)合培養(yǎng)卓越工程師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4 石華敏;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年
5 闞曉慶;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政策執(zhí)行的對策研究[D];東北大學;2012年
6 劉慧芬;產學研合作模式和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792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7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