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校教師的課堂言語道德
本文選題:高校教師 + 言語道德 ; 參考:《教師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摘要】:高校課堂是高校教師實現(xiàn)主力軍作用的主戰(zhàn)場,如何確保高校課堂真正成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堅固陣地,就成為保證高等教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關鍵所在。高校教師課堂言語道德的提出,從本質上就是對課堂教學活動"使人向善"的教育內涵的回應,更是對高等教育領域高校教師課堂言語道德缺失現(xiàn)象的現(xiàn)實關照。高校教師的課堂言語道德是基于高校課堂言語規(guī)范基礎之上的道德。高校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高校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堂言語必須符合"共同語群體"的言語事實,從而規(guī)避課堂言語不規(guī)范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進而保證高校課堂教學的育人效果。高校教師應該成為高校課堂言語道德的主體,圍繞"善"的宗旨并結合高校課堂言語行為的情境性,從道德理念、道德主體、道德智慧、道德實踐等四個方面來自覺形成課堂言語道德。
[Abstract]:College classroom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for college teachers to realize the main force. How to ensure that college classroom becomes the solid position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main melody and spreading positive energy becomes the key to ensure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he proposition of classroom speech mor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is in essence a response to the educational connotation of "making people become good" in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it is also a realistic concern for the lack of classroom speech morality of teachers in higher education.The classroom speech mor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is based on the norms of classroom speech.The particularity of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 determin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classroom speech must conform to the speech facts of "common language group", so as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classroom language irregularity.So as to ensur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teachers should become the subject of classroom speech 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y should focus on the purpose of "goodness" and combine the situational nature of classroom speech ac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moral idea, moral subject, moral wisdom, etc.Moral practice and other four aspects to consciously form classroom speech morality.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6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云杉;;“人類靈魂工程師”考辨[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2 裴文;規(guī)范的語言和言語的規(guī)范[J];江蘇社會科學;2001年03期
3 張茂聰;;道德智慧:生命的激揚與飛躍[J];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穎;;道德智慧教育與人生幸福[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檀傳寶;;論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轉型——公民教育意義的現(xiàn)代化視角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3 易連云;馬霖;;對立還是融合:對“5+2=0”的詰問[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袁茹;;論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德育滲透[J];蚌埠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5 劉志山;道德教育向現(xiàn)實生活的回歸與超越[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6 李曉靜;;新時期我國體育課程的文化建構觀[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7 徐財科;;生命成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驅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年03期
8 蔣燕;黃婷;陳克勝;;西部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中外向型人才培養(yǎng)1+N模式初探[J];才智;2011年32期
9 于浩;;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10 沈文通;成人高校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對策探討[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天平;追尋完整的人[D];西南大學;2011年
3 尹偉;道德量化評價的反思與超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敏;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精神成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方新文;對話德育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何珊;德育時機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希鵬;文化哲學視域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9 張海波;教育問題的前提批判[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何齊宗;走向審美人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雅男;和諧社會視域下的高校德育目標構建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友方;大學生休閑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秦峗;“來訪者中心”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4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上的情境創(chuàng)設[D];蘇州大學;2010年
5 鄧亞娟;學校教育中加強高中生責任感培養(yǎng)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姜浩;大學生思想品德的自我建構[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賴張青;大學生就業(yè)難對傳統(tǒng)思想教育的挑戰(zhàn)與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楊志勇;小學教師日常生活探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彥;研究生學術批判思維弱化及其教育調適[D];西南大學;2011年
10 章潔瓊;信息化社會中高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雪梅;;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和語言教育[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年03期
2 張福龍;;談當下社會交際中的言語攻擊[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3 南飛雁;;創(chuàng)作——首先要用言語方式寫作[J];中學語文;2008年09期
4 徐鄭慧;;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言語符號[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羅瑩;言語交際中的話語角色失誤芻議[J];龍巖師專學報;2003年01期
6 羊芙葳;;論趨利避害原則的解釋力[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年11期
7 李淑賢;教師的非言語評價[J];寧夏教育;2003年03期
8 董云川;;片段中永生——涂又光先生印象[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9 陳紅燕;;動態(tài)觀照下的言語規(guī)范與言語創(chuàng)新——當下言語規(guī)范狀況的檢視與批評[J];學術界;2013年09期
10 阿春;;父母應給孩子以下十大禮物:[J];小讀者;2006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謝曉明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揭秘謊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中國地質大學 周莉;亮出你的風格[N];中國教育報;2004年
3 施戰(zhàn)軍;歷史生動的容顏[N];文藝報;2001年
4 本報記者 徐雪梅;舞蹈界:為批評的缺席而抱憾[N];北京日報;2001年
5 海秀;父母送給孩子的十大禮物[N];中國旅游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羊芙葳;謊言的識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玉龍;微言考論[D];上海大學;2015年
2 王盛;論言語交際中的審美選擇[D];武漢科技大學;2011年
3 趙妍;言語交際中交際主體話語角色定位失誤現(xiàn)象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方波;從墨子言語方式看墨學的興衰起伏[D];西南大學;2013年
5 張云飛;教師言語方式的道德教育涵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6 謝金梅;語文課程視角下的科學言語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劉小飛;制約言語交際的地點研究[D];廣州大學;2012年
8 張雙;中國封建社會“言語犯罪”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年
9 何s,
本文編號:17652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76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