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大學精神探討
本文關鍵詞: 世界一流大學 延安模式 大學精神 出處:《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世界一流大學在發(fā)展過程中無不形成了各自的精神氣質(zhì)。正是這種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塑造了世界一流大學經(jīng)久不息的歷史魅力與文化品格。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大學在改造和自主探索過程中,旨在塑造大學的民族精神,即以延安模式為基礎,與中國數(shù)千年來以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為擔當?shù)拿褡寰窀叨热诤?形成了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自主探索、厚德載物與自強不息的中國大學精神。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have formed their own spiritual temperament. It is this inner spiritual force that has shaped the enduring historical charm and cultural character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the purpose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to shape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university, that is, based on the Yan'an model, it is highly integrated with the national spirit which has been acting as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of intellectual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China. Forme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under the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strong moral and self-improvement of the spiri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菏澤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473140)
【分類號】:G649.2
【正文快照】: 世界一流大學的發(fā)展,既是世界文明的全球化,也是民族精神的國際化。正如巴黎大學與法蘭西文化、牛津劍橋與英格蘭文化、哈佛耶魯與美利堅文化密不可分一樣,大學在某種程度上正是民族精神的最佳載體,也是其最為集中體現(xiàn)。中國大學的世界一流之路,同樣必須根植于中國自己的文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高艷杰;;試論當代中國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年11期
2 劉超;;清華大學與“高教六十條”——社會主義高教發(fā)展的清華經(jīng)驗與“中國道路”[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6年02期
3 錢穎一;;大學治理:美國、歐洲、中國[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4 荀振芳;汪慶華;;國家主義下中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建構邏輯及審思[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5 張應強;;新中國大學制度建設的艱難選擇[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6 羅燕;;國家危機中的大學制度創(chuàng)新——“世界一流大學”的本質(zhì)[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張堯?qū)W;;我們該怎樣辦大學[N];光明日報;2016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玉潔;艾小平;;大學與中小學合作培養(yǎng)教師機制探析[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年06期
2 程茹;郭麗娟;;我國教師教育伙伴合作的本土經(jīng)驗[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06期
3 崔少琳;吉標;;大中小學合作三十年研究與反思[J];教育參考;2017年03期
4 朱洪翠;張景斌;高建春;;四維互動:卓越教師“三位一體”協(xié)同培養(yǎng)機制的模型構建[J];教學研究;2017年03期
5 張艷霞;朱成科;;“U—G—S”教師教育合作模式內(nèi)在機理透析[J];教師教育論壇;2017年05期
6 曹周天;;學校課程領導的實踐困境及其超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年13期
7 李明高;;高師學科教學論課程與基礎教育有效對接的重心及操作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17年01期
8 舒宗禮;夏貴霞;王華倬;;高校承接政府購買青少年體育服務:行動邏輯、問題透視與策略跟進——以北京“高參小”實踐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年11期
9 張興;;新疆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U-S共同體的建設構想[J];雙語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10 崔艷麗;;基于網(wǎng)絡的U-S合作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培訓;2016年18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葉瀾;;大學專業(yè)人員在協(xié)作開展學校研究中的作用[J];中國教育學刊;2009年09期
2 楊小微;;我國學校變革區(qū)域推進中合作的三種類型[J];中國教育學刊;2009年07期
3 張景斌;;大學與中小學的伙伴協(xié)作:動因、經(jīng)驗與反思[J];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4 盧乃桂;;能動者的思索——香港學校改進協(xié)作模式的再造與更新[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年24期
5 葉瀾;21世紀社會發(fā)展與中國基礎教育改革[J];中國教育學刊;2005年01期
6 陸昌勤,方俐洛,凌文輇;“組織學習”研究的歷史、現(xiàn)狀與進展[J];中國軟科學;2001年12期
,本文編號:14546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45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