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對外漢語論文 >

18-19世紀歐洲漢學論著中漢語疑問表達手段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23 20:23
   18-19世紀是中外跨文化交際發(fā)展的蓬勃時期?缥幕浑H中,語言問題最首要,也最直接。這一時期是歐洲漢學發(fā)展的成熟期,涌現(xiàn)了一批專業(yè)的漢語學習和研究者—漢學家。漢學家站在他域視角來描寫漢語的語言特征,將對漢語認識和研究編輯成書,使?jié)h語二語學習者對漢語的認識在理論意義上更具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也給漢語母語者提供了一個重新看待漢語語言特征的全新視角。目前,學術界對這一時期歐洲漢語語法的研究全過程仍處在前期的初探階段,尚難勾勒清楚全貌。本文選擇其中的九本漢學論著作為研究對象,對論著中涉及疑問表達手段的內(nèi)容進行歷時性描述,觀照漢學著作對漢語疑問表達手段的認識、描述及其演進,繼而對疑問表達手段中體現(xiàn)的類型特征進行討論,并結(jié)合對外漢語教學實際,探究西方人漢語學習規(guī)律特點,總結(jié)其中的經(jīng)驗教訓,更好地服務漢語語別化教學的需求。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從歷時演進層面出發(fā),考察漢語疑問詞在漢學論著中的發(fā)展脈絡,盡可能客觀地逐一對其進行全面描寫、歸納;第三章考察漢語疑問句法手段在漢學論著中的體現(xiàn),爭取將歐洲漢學中疑問特征的研究全過程以及階段性成果呈現(xiàn)出來;第四章從共時層面出發(fā),進行跨語言對比,分析疑問表達手段在不同語言中的類型差異;第五章則是把研究目光投向?qū)嶋H應用,希冀能為當下漢語疑問的語法研究,以及對外漢語教學實踐提供補充和借鑒。
【學位單位】: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9條

1 何休;;歐洲漢學研究的新氣象和新特點[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2 曾軍;;尚未完成的“替代理論”:論中西研究中的“漢學主義”[J];中國比較文學;2019年02期

3 唐蕾;俞洪亮;;學術爭鳴與中國學術話語的構(gòu)建——對“漢學主義”研究現(xiàn)狀的評析與思考[J];中國比較文學;2019年02期

4 徐志嘯;;漢學及相關概念辨析[J];國際漢學;2017年04期

5 陳居淵;;清代徽州漢學再認識[J];學術界;2018年04期

6 楊華波;;英國漢學的傳統(tǒng)與譯員之關系[J];書屋;2018年06期

7 李明濱;;走進俄羅斯?jié)h學研究之門[J];國際漢學;2017年01期

8 楊一;;近二十年來新加坡漢學研究之現(xiàn)狀及特色——以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為例[J];國際漢學;2017年01期

9 陳軍;;論《漢學主義》的獨立價值及其新建范式[J];文學研究;2016年02期

10 夏業(yè)梅;;以之為鏡 返照自身[J];出版人;2017年05期

11 柴小君;;不是滋味的食物分享[J];大學生;2017年06期

12 馬靜;;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J];學術論壇;2013年04期

13 李明;;論北歐漢學研究的轉(zhuǎn)向與拓展[J];北方論叢;2011年05期

14 季進;;海外漢學研究 主持人的話[J];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04期

15 魏思齊;;德國漢學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況[J];世界漢學;2006年01期

16 陳治國;袁新華;;19世紀俄國東正教來華傳教使團的漢學研究及其特點[J];俄羅斯研究;2006年04期

17 崔秀霞;漢學研究的發(fā)展、影響與交流——“漢學研究:海外與中國”學術座談會綜述[J];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03期

18 涂文學,鄧正兵;打造具有武漢特色的武漢學——《武漢學研究》開欄引言[J];江漢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19 王維江;20世紀德國的漢學研究[J];史林;2004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循;論十九世紀清代的漢宋之爭[D];復旦大學;2007年

2 王元琪;清代道咸同時期的漢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3 趙欣;十八世紀英國漢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蔡乾;思想史語境中的17、18世紀英國漢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年

5 張冰妍;北美漢學家韓南文學活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6 劉秀俊;“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東大學;2010年

7 謝海濤;加略利的外交與漢學研究生涯[D];復旦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珞蘭;18-19世紀歐洲漢學論著中漢語疑問表達手段研究[D];廈門大學;2018年

2 李瑩瑩;淺談中國學者在漢學史中的角色[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8年

3 徐嘉敏;《印中搜聞》漢學內(nèi)容傳播策略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8年

4 田雨青;“俄羅斯?jié)h學發(fā)展史”學術講座模擬俄漢交傳實踐報告[D];黑龍江大學;2018年

5 張波;《道德經(jīng)》四個西語譯本的翻譯策略比較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8年

6 辛欣;試析美國漢學研究的演化及發(fā)展方向[D];外交學院;2009年

7 黃月玲;余國藩漢學研究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8 上官儒燁;對弗朗索瓦—于連的漢學研究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9 王藍;英國在近代華西考察活動初探[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年

10 吳穎穎;漢學研究的平臺—皇家亞洲文會北支會圖書館[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9481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89481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13d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