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礙兒童自我決定個別化支持計劃制定與實施研究
本文關鍵詞:智力障礙兒童自我決定個別化支持計劃制定與實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特教觀念的轉變,原有的觀念關注障礙者內在的固有的缺陷,但是隨著支持概念的提出,人們開始關注障礙者的潛能。他們在與環(huán)境互動中常常出現(xiàn)功能受限的情況,為他們提供支持可以幫助他們實現(xiàn)更好的互動。很多研究也開始關注ISP在提升生活質量相關個人成果中的應用,然而在我國對于IEP的相關研究較多,但是IEP存在固有的缺陷即過分關注學生的能力,制定起來比較繁瑣,沒有關注兒童的變化與發(fā)展性,因此國際上現(xiàn)強調用ISP來代替IEP,我國對ISP的相關研究卻很少,在ISP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自我決定,世界各國對障礙者的自我決定也開始廣泛關注,研究表明越早的干預越有利于自我決定的發(fā)展。本研究以自我決定為核心要素,重點關注ISP在發(fā)展自我決定的重要作用。在生活質量的框架下制定自我決定個別化支持計劃(ISP),著眼于生活質量框架下的自我決定構成要素,選取三名智力障礙兒童,在尊重其自我決定的基礎上為其制定自我決定(ISP),對支持進行校準以確定支持策略的有效性并檢驗ISP的實施成效,并對ISP的制定和實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進行總結。研究結果顯示為智力障礙兒童制定與實施自我決定ISP,對支持目標的達成和支持程度具有立即和維持的效果,并能夠達到支持提高生活質量框架下的自我決定個人成果的目的。
【關鍵詞】:自我決定 支持 生活質量 智力障礙 支持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764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錄7-9
- 1 緒論9-13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9-10
- 1.2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10-11
- 1.3 研究意義11
- 1.4 名詞解釋11-13
- 1.4.1 智力障礙兒童11
- 1.4.2 生活質量11
- 1.4.3 自我決定11-12
- 1.4.4 支持12-13
- 2 文獻綜述13-26
- 2.1 核心概念及其相關研究概述13-20
- 2.1.1 智力障礙13
- 2.1.2 生活質量13-16
- 2.1.3 自我決定16-17
- 2.1.4 支持17-20
- 2.2 生活質量、自我決定和支持三者關系研究20-26
- 2.2.1 生活質量和支持的相關研究20-21
- 2.2.2 生活質量和自我決定的相關研究21-22
- 2.2.3 自我決定和支持的相關研究22-26
- 3 研究設計與實施26-42
- 3.1 研究設計26-28
- 3.1.1 研究架構26-27
- 3.1.2 實驗設計27-28
- 3.2 研究對象及其ISP的制定28-36
- 3.2.1 研究對象的選擇29
- 3.2.2 研究對象的ISP制定29-36
- 3.3 研究工具36-37
- 3.3.1 支持目標評量表36
- 3.3.2 支持強度量表SIS(兒童版)36-37
- 3.3.3 自我決定相關成果評量表37
- 3.3.4 ISP制定與實施檢核表和ISP實施效果訪談表37
- 3.4 研究步驟37-41
- 3.4.1 準備階段38-40
- 3.4.2 實驗階段40-41
- 3.4.3 資料分析與處理階段41
- 3.4.4 撰寫研究報告41
- 3.5 資料處理41-42
- 3.5.1 評分者一致性信度分析41
- 3.5.2 社會效度分析41
- 3.5.3 目視分析41-42
- 4 研究結果與討論42-62
- 4.1 個案甲ISP實施效果分析42-47
- 4.1.1 支持目標達成狀況42-44
- 4.1.2 自我決定支持程度44-45
- 4.1.3 生活質量框架下的自我決定相關個人成果狀況45-46
- 4.1.4 社會效度46-47
- 4.2 個案乙ISP實施效果分析47-53
- 4.2.1 支持目標達成狀況47-49
- 4.2.2 自我決定支持程度49-51
- 4.2.3 生活質量框架下的自我決定相關個人成果狀況51-52
- 4.2.4 社會效度52-53
- 4.3 個案丙ISP實施效果分析53-59
- 4.3.1 支持目標達成狀況53-55
- 4.3.2 自我決定支持程度55-57
- 4.3.3 生活質量框架下的自我決定相關個人成果狀況57-58
- 4.3.4 社會效度58-59
- 4.4 討論59-62
- 4.4.1 智力障礙兒童的自我決定方面59-61
- 4.4.2 ISP的制定和實施方面61-62
- 5 結論與建議62-68
- 5.1 研究結論62-64
- 5.1.1 ISP的制定和實施對于智力障礙兒童的自我決定具有影響62-63
- 5.1.2 ISP的制定和實施充分關注自我決定的中心位置63-64
- 5.2 研究的獨特與限制64-65
- 5.2.1 研究的獨特之處64
- 5.2.2 研究的限制之處64-65
- 5.3 建議65-68
- 5.3.1 提升智力障礙兒童自我決定方面65-66
- 5.3.2 ISP的制定和實施方面66-67
- 5.3.3 未來研究方面67-68
- 參考文獻68-72
- 附錄A: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72-73
- 附錄B:研究工具73-79
- 致謝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燕;鄭雪;;自我決定研究述評[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劉娜;;動機的自我決定程度對學業(yè)拖延行為的影響[J];文教資料;2006年13期
3 夏曉娟;廖鳳林;;大學生時間洞察力、自我決定動機與學業(yè)拖沓關系探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S4期
4 徐大真;肖艷雙;;高職生自我決定動機與學習投入的關系研究[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3年22期
5 鄭杜甫;;逆向回歸智力落后兒童自我決定的干預研究[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4年07期
6 喬曉熔;;大學生自我決定現(xiàn)狀及其與焦慮的關系研究[J];文教資料;2009年19期
7 趙春魚;邊玉芳;;大學生自我決定問卷結構及信效度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年11期
8 劉軍軍;;自我對話的概念與結構述評[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4期
9 高原;;自我決定動機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shù)外學習(英語教育);2012年10期
10 馮玉娟;毛志雄;;高中生身體活動意向和行為的促進策略:自我決定動機對TPB的貢獻[J];體育科學;2014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趙春魚;邊玉芳;;大學生自我決定量表的編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董存梅;;中日韓三國中小學生自我決定能力的發(fā)展特點比較[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馮玉娟;毛志雄;;自我決定動機對身體活動行為的促進[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4 喬曉熔;趙俊峰;張西方;;中學生數(shù)學學習自我決定及其與數(shù)學學習投人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燕;鄭雪;李艷紅;;自我決定理論研究綜述[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陳雪蓮;周宗奎;張釗;;大學生學業(yè)和社交能力中的自我決定[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 李延明;“抽主”是對民主的顛覆[N];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管立群;大學生網(wǎng)絡使用的自我決定特點及其與網(wǎng)絡成癮的關系[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2 鄭杜甫;自我決定的干預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曉美;智力障礙兒童自我決定個別化支持計劃制定與實施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年
4 喬曉熔;中學生數(shù)學學習自我決定及其與數(shù)學學習投入的關系[D];河南大學;2006年
5 陳雪蓮;大學生學業(yè)和社交能力中的自我決定[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錢慧;中學生自我決定動機的初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楊慧倫;自殺關聯(lián)犯罪與死的自我決定權[D];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
8 夏曉娟;大學生時間洞察力、自我決定動機與學業(yè)拖沓的關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9 馮立婷;大學生自我決定能力、情緒調節(jié)和學習投入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夏惟怡;自我決定就業(yè)動機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智力障礙兒童自我決定個別化支持計劃制定與實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45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37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