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理論論文 >

試析構建高職思政課“三課一體”教學體系

發(fā)布時間:2016-04-28 20:25

  [論文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起著主導作用,緊密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及高職教育的辦學特點,始終圍繞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主題,緊緊抓住“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環(huán)節(jié),構建“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組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三課一體”教學體系,以期為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以及感染力、說服力等方面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論文關鍵詞]三課一體 高職思政課 教學實效性

  近幾年,高校招生制度的不斷改革給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由于入學條件降低,各個層次的應屆高中畢業(yè)學生都能夠進入高等院校學習,其中大部分進入高職院校學習。與本科生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在文化素質上相對較低,而且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也更加復雜化、多元化,因此,無論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還是從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素質總體呈下降趨勢,這也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難度。如果說專業(yè)課教學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做事的基本能力的任務,那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則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做人的基本素質的任務,如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理想信念、創(chuàng)新精神、敬業(yè)精神、人格品質和心理素質等。毫無疑問,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結構中起著主導作用。基于此,緊密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從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出發(fā),構建具有鮮明高職特色的教學模式,就成為當前高職院校大力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議題。

  一、重視課改,不斷增強第一課堂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中的主渠道作用

  所謂“第一課堂”是指傳授思想政治理論課系統理論知識的課堂教學活動。該課堂教學活動是指任課教師以統編的教材內容為基礎、以國內外時事為切入點、以學生受益為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形成各“教學專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
  在教學理念上,確定“心靈上有觸動、思想上有感悟、行動中有體現”的三大教學理念,即“學習、感悟、行動”,通過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大量的感人事跡、經典案例等豐富多彩的資料,以打動學生,使學生在心靈深處受到震撼,進而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以及學生的互動,使學生產生共鳴,而后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專題研討、社會調研以及志愿服務等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行動中對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比如教師在講授自覺樹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可以大量地對體現出中國精神的典型案例進行剖析,以使學生在心靈深處與社會主義價值觀中倡導的理念產生共鳴,然后再督促學生將理論知識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從而更好地使學生對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產生認同。
  在教學內容上,針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時少,專業(yè)課課時多,實驗、實訓、實習多的特點,學?蓪φn程教學體系進行整合,構建起“12345”的課程教學體系。1即一個目標,以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和較強的職業(yè)工作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2即兩種途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長;3即三大板塊,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4即四個體現,體現思政課教學的理論性、思想性、實踐性、針對性;5即五大教學模塊,在各門課程教學中,設計視頻影院、道德劇場、名言寶典、典型案例、專家講堂等,從而使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組合不同的教學模塊,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實施12345課程教學改革體系,還可順利實現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
  在教學方法上,可通過組織實施“案例式教學法”“情境式教學法”“項目驅動式教學法”“問題切入式教學法”“視頻沖擊式教學法”“實踐式教學法”六位一體的“活動導向設計”教學法,從而有效地解決教師一言堂、教法手段單一、忽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等問題,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案例式教學法”是指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授課老師根據知識點,靈活運用現實生活中典型的案例導入新課,引導學生閱讀研討,并上臺陳述觀點見解,而后教師再進行引導、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一方面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境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場景,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而幫助學生在體驗教學活動中深化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發(fā)展。“項目驅動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為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可先后設計大學生活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以及公德劇場制作等項目化校內實踐教學,強調項目選擇的職業(yè)化、項目完成的團隊化、項目考核的過程化等。通過項目運行,不僅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增強課題組成員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問題切入式教學法”是指以問題為導引,力爭解決學生較為關注的一些理論或社會現實問題。比如在講授大學生提升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時,教師可首先列舉“大學生虐熊案”“藥家鑫殺人案”“留學生刺母案”等發(fā)生在當代大學生身上的真實案例來引導學生思考:優(yōu)秀的大學生是不是只要學習好就夠了呢?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考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進而自然地導入本堂課所要講授的重點!耙曨l沖擊式教學法”是指根據教學內容,播放相關視頻材料,使學生通過觀看思想性較強的圖像資料,在特定的情境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還要圍繞視頻資料中的某一問題,借助網絡等渠道,設計相應的互動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形式多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辯論、討論活動中體驗學習,共同成長!皩嵺`式教學法”指拋棄傳統教學中的“滿堂灌”教學模式,通過開展課內、課外實踐活動,優(yōu)化教學進程,解決以往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同步、實踐教學缺乏或存在隨意性等問題。如在課內實踐活動方面,可通過課前5分鐘講解一周內國內外的時事要聞,或開展主題演講、課堂討論辯論、錄像觀看心得、學生模擬教學等,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外實踐活動方面,則可積極與院團委或學生處合作,組織學生參加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如社團活動、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辯論賽、演講賽、志愿服務等,并讓學生根據活動開展情況,制作PPT,將其作為課程考核的一個部分,這不僅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教學考核方式上,注重學生行為層面的考核,爭取讓學生做到知行統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課本上理論道理的講授,影響學生的行為,所以學校要廢止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考核所采取的評分方法,即平時作業(yè)、考勤、課堂表現等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20%,卷面分數為依據的期末筆試成績占總成績的80%。轉而實行平時成績占40%,最終考試占60%,也就是加大平時成績比重的考試考核方式,40分的平時成績包括課程考勤10分;課堂討論表現10分(每學期安排4次討論課,學生課上討論發(fā)言和網絡課堂討論發(fā)言好的每次加2分);舉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10分(如做一件好事,讀一本好書,看一部好電影,演一個小品,制作一個道德短篇等);另外10分則根據學生所完成的社會調研活動并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調研報告情況進行酌情加分。之所以做這樣的改革,其目的是廢止將考核內容停留在書本知識、學生道德認知、法律知識上,忽視學生行為的考核方法,因為這樣的考核方法必將使學生知行脫節(jié),“造就”一批“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而這必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學目的背道而馳。所以,高職院校要積極改革考核方式方法,以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知、情、意、行等方面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



  二、開拓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風尚中的積極作用

  “第二課堂”指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實踐活動。要提高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除了如上所述的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努力探索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舉措之外,在課外還應通過舉辦“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弘揚中國精神”等不同主題的演講比賽,進一步激發(fā)青年學子熱愛祖國、勇于拼搏、樂于奉獻的熱情;通過開展“我與中國夢”讀書征文比賽活動、“奮斗的青春更美麗”專題研討比賽活動等,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起科學的理想信念;通過定期舉辦!扒囫R工程”暨學生干部骨干培訓班,定期為“青馬班”的學生開展“抗日戰(zhàn)爭簡史”“辯證法與人生哲學”等不同主題的專題講座,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通過開展“愛國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的愛國精神、集體精神、文明素質、綜合能力不斷提升,展現當代青年學生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道德風尚、精神面貌。這些舉措對于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等方面都發(fā)揮著極其重大的作用。
  與此同時,還可以建立素質拓展實踐基地,不斷地拓展教學渠道。長期以來,我院依托作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的閩臺緣博物館,通過與閩臺緣博物館開展一系列共建共育活動,全體師生了解了歷史、感受了文化,還通過開展橫向社科研究合作,積極投身于海西建設、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從而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從課堂內拓展到課堂外、從思想上拓展到行動中,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社會閱歷,增加了學生的社會經驗,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并提高了學生為黨和人民服務的能力。

  三、適時推進,充分發(fā)揮第三課堂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積極作用

  “第三課堂”指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設計的,對學生進行全員、全面、全方位的社會實踐教學活動,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是參觀考察。每年寒暑假,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可與學院團委攜手,共同組織學生干部到諸如長汀瞿秋白烈士紀念館、辛耕別墅、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長征出發(fā)地中復村,上杭古田會議會址等紅色紀念地去參觀考察。通過參觀考察活動,讓學生感受革命先輩的偉大功績,學習弘揚“紅土地精神”,引導學生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珍惜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激發(fā)青年學子愛黨、愛國、勇于拼搏、樂于奉獻的熱情。
  二是假期調查。教師在放假前向學生布置調查題目,并對學生進行培訓。學生以地區(qū)為單位自由組合,開學后上交調查報告。教師可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結合起來精心設計調研題目,如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家庭收入與消費情況的變化;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大學生的信仰與行為規(guī)范等,讓學生將理論知識帶到實踐中去接受檢驗,帶著思想上的疑問到現實中去找答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親身體驗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所發(fā)生的變化,切實理解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從而更加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參觀調研結束后,要求每人必須提交一份參觀體會,每個小組提交一份調研報告,評選優(yōu)秀調查報告,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社會實踐的效果也會更好。社會調查活動的開展,學生對社會的了解會更加深刻,對社會熱點問題會更加關注。
  三是廣泛開展“以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為核心,以樹行業(yè)新風為重點,以社會志愿服務和學習宣傳教育為載體”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與學校團委以及各院系聯合,組織青年志愿服務隊,以“我奉獻,我快樂”為宗旨,以學生所學專業(yè)為出發(fā)點,帶領青年學生們積極服務群眾,盡己所能,無私奉獻。開展關愛智障兒童活動,“義務家電、電腦維修、維護”等社會公益活動,激發(fā)學生服務社會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真正將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內化為學生的立場、觀點、信仰和價值追求,外化為社會行為。開展教師“講雷鋒”、學生“學雷鋒”系列活動,讓全體師生形成“誠信友愛、樂于助人”的道德風尚,從而大大地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實踐表明,“三課一體”教學體系使理論與實踐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僅能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從學科知識本位的教材體系向實踐導向的教學體系的轉變”“由知識體系向行為體系的轉化”,大大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而且還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真正體現教育將“做人”和“做何種人”的有機統一。



本文編號:3593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3593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5ad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