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稱主體之間的平等交往何以可能——從哈貝馬斯交往論看杜威教育觀引出的一個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1-09-29 08:13
劉放桐認為,在語言轉(zhuǎn)向被當作西方哲學現(xiàn)當代轉(zhuǎn)向主導形態(tài)的背景下,美國實用主義的實踐轉(zhuǎn)向具有特殊地位。杜威去除了經(jīng)驗概念的舊形而上學意蘊,而將它與實踐概念融合起來,杜威的哲學改造與馬克思在哲學上的革命變革存在某些相通之處。童世駿從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來看杜威的教育觀,探討了"不對稱主體之間的平等交往何以可能"的問題,認為通過在不對稱的兩個主體之間再設置一個第三者的方法,可以克服主體間關系的不對稱性。安樂哲認為,儒學和杜威的實用主義這兩種傳統(tǒng)對當代哲學話語的貢獻在于,它們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取代個人主義的方案,即儒學中基于關系構建的"仁",以及杜威的"個體性"概念。陳亞軍則強調(diào)了實用主義與現(xiàn)象學之間的親緣關系,認為古典實用主義與現(xiàn)象學之間有著明顯的相對應的平行展開,現(xiàn)象學思路將在實用主義的未來發(fā)展中提供重要的思想資源。
【文章來源】:學術月刊. 2020,52(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4 頁
本文編號:3413373
【文章來源】:學術月刊. 2020,52(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4 頁
本文編號:34133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341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