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社會問責缺失分析——公民資格視角
本文選題:公民資格 切入點:高校 出處:《高校教育管理》2014年01期
【摘要】:公民資格理論主張公民對公共事務(wù)的參與。目前,我國高校社會問責制度未能充分發(fā)展,除了法律與制度上的不健全、公民意識的缺失外,公民參與公共事務(wù)的能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在加強高校問責法律制度建設(shè)的同時,應(yīng)在公民資格理論的指導下,培養(yǎng)和激發(fā)公民的參與意識,提高公民的參與能力,更好地完善我國的高校社會問責制度。
[Abstract]:Citizenship theory advocates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ffairs.At present, the system of social account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has not been fully developed. Besides the imperfection of law and system and the lack of civic consciousness, the insufficient ability of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guidance of citizenship theory, we should cultivate and stimulate citizens'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improve citizens' ability to participate,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social accoun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基金】:教育部規(guī)劃項目(09YJA880011)
【分類號】:G41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勞凱聲;教育市場的可能性及其限度[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余雅風;公共性:學校制度變革的基本價值[J];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史彩霞;;從制度經(jīng)濟學的視角審視中國大學治理結(jié)構(gòu)的變遷路徑[J];遼寧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趙淼;;試論行政問責體系中的社會問責[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慧玲;;政治哲學視野下的羅爾斯差別原則[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郭慧云;王曉艷;;羅爾斯和馬克思共同的政治哲學視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3 楊曉東;馬俊峰;;政治正義的哲學傳統(tǒng)與馬克思的正義觀[J];北方論叢;2009年01期
4 黃壽松;;馬克思對近代西方人權(quán)觀的祛魅及其理論旨趣[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5 孫平;;正義、理性主義與福利國家——淺析哈耶克與羅爾斯的論爭[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余雅風;;從美國教育法制看公立大學教師學術(shù)自由的原則與界限[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7 魏峰;;正義的教育政策:社群主義的視角[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8 祝愛武;馮建軍;;當代西方社群主義與和諧社會道德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余雅風;;契約行政:促進高等學校學生管理的法治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楊禮銀;;羅爾斯“原初狀態(tài)理念”的當代意義[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國希;;論個人品德[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靳鳳林;;臣民、人民與公民的道德界分[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從羅爾斯的正義原則看我國的教育公平[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李華榮;;平等主義的良心——柯亨思想的一種政治哲學考量[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李洋;;民主實驗和新聞改革——美國公共新聞事業(yè)思想評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孫秀麗;占靜婉;王儀;黃獻;汪濤;;中國特色現(xiàn)代大學治理結(jié)構(gòu)中經(jīng)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A];全國內(nèi)部審計理論研討優(yōu)秀論文集2011[C];2012年
7 賈云鵬;劉青秀;;論我國的教育市場分割[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陳縈;;高等教育的產(chǎn)品屬性及其對供給模式的影響[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史秋衡;陳縈;;美國高等教育供給模式與教育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研究[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彭正波;;協(xié)商民主與城市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基于桂林“兩江四湖”工程的實證分析[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麗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縣長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4 孫經(jīng)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xiàn)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5 樊安;英美法理學中的整體性問題[D];吉林大學;2011年
6 劉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學;2011年
7 孫一平;組合式運氣平等[D];吉林大學;2011年
8 張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建構(gòu)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聶興超;自由主義中立性研究:辯護與批判[D];吉林大學;2011年
10 龔培渝;通過對話尋求承認[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晶晶;關(guān)于大學品牌形象圖騰與銘文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祖聯(lián);高考移民:基于教育公正的審視[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何丙飛;民辦學校教育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劉興;羅爾斯正義理論的論證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薛世妹;多中心治理:環(huán)境治理的模式選擇[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江宏;邊沁和羅爾斯關(guān)于正當性社會思想的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費翔;校外教育公益性活動的結(jié)構(gòu)化生存[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玉琛;普世價值的理性訴求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宋云;民主視角下我國地方政府行政問責制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張宗然;關(guān)于馬歇爾公民資格理論的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勞凱聲;教育市場的可能性及其限度[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勞凱聲;面臨挑戰(zhàn)的教育公益性[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3 張斌賢;我國高等學校內(nèi)部管理體制的變遷[J];教育學報;2005年01期
4 曲相霏;受教育權(quán)初探[J];政法論壇;200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兆t,
本文編號:17197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719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