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的道德教育價值審視及其路徑選擇
本文選題:道德教育 切入點:表達 出處:《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年Z2期
【摘要】:作為人之為人品質發(fā)展程度展示的表達,訴說著道德教育目的,詮釋著道德教育過程,成就著道德教育結果。然而,在道德教育實踐中,由于施教者主體性的膨脹和道德多元性承諾的生成,個性表達、深層表達、真實表達被遮蔽和消解。這需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道德教育表達制度設計與運行環(huán)境,在積極回應道德教育表達問題的同時建構表達方式,通過內容和形式的雙向建構來提升道德教育表達的品質。
[Abstract]:As the expre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human character, it tells the purpose of moral education, interprets th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achieves the result of moral education.However, in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due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educator's subjectiv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moral pluralistic commitment, personality expression, deep expression, and real expression are obscured and dispelled.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an effective environment for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 expression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to construct the expression mode while 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problem of the express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xpression of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two-way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nt and form.
【作者單位】: 上饒師范學院政法學院;
【基金】:201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傳播的多樣形式研究”(15BKS09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曉蕊;;對話教育:現(xiàn)實困境與應對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2 李拓;;制度執(zhí)行力是治理現(xiàn)代化的關鍵[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其海;;蒲松齡的德性品質初探[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chǎn)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3 劉莎莎;;從《愛彌兒》中探究盧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4 林頤;;“自我”的兩個維度——讀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5 項志友;馬珊;;論法治的人性基礎——兼論中西人性觀對法治的影響[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6 王圣揚;董瓊;;論刑事訴訟中的控辯平衡原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7 孫顯元;;“向錢看”的經(jīng)濟正當性與道德正當性[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張本英;評英國“1830年代理論家”[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9 張本英;英吉利民族與英帝國[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10 張能為;;西方哲學視野中的“和諧”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能;;學術權利與行政權力:大學治理的核心范疇——以平衡論為視角[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3 杜早華;;論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道德危機——從自律與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4 杜永明;;以人為本理念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深化[A];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C];2009年
5 張睿麗;;議會政治:憲政民主的運作[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6 李鵬;;當代多數(shù)主義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機[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七輯2011)[C];2012年
7 李鵬;;當代多數(shù)主義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機[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8 季丹丹;郝樂祥;;論高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9 羅依平;;深化我國政府決策機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柴寶勇;;論中國的參政黨認同:問題及對策——基于政黨認同形成基礎的分析[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丁宇飛;企業(yè)國有資產(chǎn)管理體制的法律探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晉入勤;企業(yè)國有產(chǎn)權交易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16943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69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