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重德致用”的教育觀念考證
本文關(guān)鍵詞:劉基“重德致用”的教育觀念考證 出處:《蘭臺世界》2014年3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荀子曰:"欲修政美俗,則莫若求其人。"政治的鞏固和發(fā)展,首先人才培養(yǎng)是最大的保障和奠定自身人格的重要前提。本文將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就明初開國元勛劉基實施于官職教育重教施教思想和實踐作以客觀的分析和深入解讀。
[Abstract]:......
【作者單位】: 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分類號】:G40-092
【正文快照】: 明初元勛劉基可以說是蜚聲整個中國歷史,一生經(jīng)歷可媲美于孔明諸葛,就連其名號都是智慧的象征和代名詞。而排出這樣或那樣等形色不同且甚至偏離真實性的傳說,單從佐明成帝業(yè)到后來文學、教育等方面才能成就來看,卻依舊算得上是一代不可多得的奇人。不管劉基的一生為官職教育做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夏咸淳;;劉基的生態(tài)智慧——論《郁離子·天地之盜》[J];明史研究;2012年00期
2 俞美玉;;劉基與甌越文化精神[J];浙江學刊;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亞仁;略論李澄中《艮齋筆記》及其與《聊齋志異》的共同題材[J];蒲松齡研究;2000年01期
2 陳才訓;;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炫才意識[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3 陳才訓;時世平;;《剪燈余話》:“薇垣高議”——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風教意識[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4 劉斌;;明代“土達”及其歸宿[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5 朱仰東;;“郭孝子尋親”本事再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2期
6 周志斌;;明清時期江蘇農(nóng)業(yè)中的雇傭勞動狀況[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29期
7 于志勇;;內(nèi)蒙古中西部地區(qū)歷史文化期的氣候變遷與沙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2期
8 陳聯(lián);明清時期的蕪湖榷關(guān)[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9 李琳琦;明清徽州的蒙養(yǎng)教育述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10 陶明選,李勇;程演生《天啟黃山大獄記》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孟修;;土木之變與庚戌之變比較研究——朝貢體制框架下的明蒙關(guān)系新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國平;吳志良;;“火者亞三”生平考略——傳說與事實[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3 梁爾銘;;明代鄉(xiāng)試考官的選取制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楊增強;;碑志所見明清時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姚阿玲;;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中日男同性戀作品的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李青唐;;《水滸》“殺嫂”故事的溯源與演繹[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7 朱亞非;;明初以德睦鄰與勸和息爭[A];中外關(guān)系史論文集第14輯——新視野下的中外關(guān)系史[C];2008年
8 林金樹;;試論明代蘇松二府的重賦問題[A];明史研究論叢(第一輯)[C];1982年
9 陳學霖;;關(guān)于《明太祖皇帝欽錄》的史料[A];明史研究論叢(第六輯)[C];2004年
10 南炳文;;朱元璋撰二丘樂章的重視民眾思想[A];明史研究論叢(第六輯)[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謝華;《長物志》造園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戴天放;鄱陽湖流域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變遷與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鐵華;主人的居處:“看”視域的古典園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1年
8 吳為民;漢語性別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宋佳;經(jīng)方50味藥物在明代13位醫(yī)家中的用量規(guī)律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10 肖紅艷;《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迎芬;樂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賈文芝;萬歷朝的市民運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林忠彬;淺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雅蘭;歸有光文學散論[D];湘潭大學;2010年
6 劉飛;陳維崧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要琦;李東陽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學;2010年
8 劉文英;文征明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黃漫遠;明中后期儒學平民化進程中書院教師角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吳慧華;明代江西縣級財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俞美玉;;劉基“三不朽”之一:所立之功[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江中龍;睜眼細看“溫州人精神”[J];華人時刊;2004年04期
3 陳俊賢;淺論“溫州人精神”[J];人民論壇;2004年01期
4 蔡克驕,陳勰;溫州模式與溫州人精神——兼談溫州人精神面向未來的變革與重構(gòu)[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5 俞美玉;論劉基的人文精神之體現(xiàn)——由《楚人養(yǎng)狙》說起[J];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周群;劉基儒學思想芻議[J];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俞美玉;論劉基文化在溫州文化建設(shè)中作用[J];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為桓;蘇步青教育思想初探[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2 陳芳;論鄧小平對列寧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3 張麗輝;論經(jīng)濟發(fā)展中科技的關(guān)鍵作用和教育的基礎(chǔ)地位──學習鄧小平科技和教育思想[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4 覃壯才;文藝復興時期教育思想演變模式研究[J];廣西師院學報;2000年03期
5 曹天祿;論鄧小平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思想的意義[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4期
6 陳亞玲;試論王國維的教育思想[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7 廖雅琪;21世紀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改革(上)[J];中醫(yī)教育;2000年04期
8 杜軍林,張玉琳;鄧小平科技教育思想的特色[J];理論與當代;2000年Z1期
9 金其楨;陸文君;;程朱教育思想今論[J];教學研究;2000年02期
10 臧志玲;當代國際主流教育思想的發(fā)展及對我國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影響[J];遼寧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視角——試論“重新認識”教育思想史的價值[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2 吳端陽;;旅澳教育家梁披云的海疆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陳德安;米靖;;老子教育思想新識[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侯會明;;如何全面評價老子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程方平;;張弧《素履子》中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朱述;;唐文治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劍萍;;左宗棠教育思想散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齊紅深;;論賀欽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松濤;;賈誼教育思想述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禹志蘭;張會軍;;苻堅教育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沖鋒;展示西方教育思想的畫卷[N];中華讀書報;2007年
2 上海市文史館研究員 張人鳳;教育思想有待深入研究[N];社會科學報;2012年
3 陳木蘭;西方教育思想:可以反復燃燒的能源[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上海市閘北八中校長 劉京海;校長的教育思想是從哪里來的?[N];天津教育報;2010年
5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系 孫肇倫;王國維的人文教育思想[N];中國教育報;2013年
6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 郭振有;研討蔡林森教育思想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N];中國教育報;2012年
7 韓滿玲 鄧保中;雙方教育思想的異同[N];光明日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吳瑩;挖掘教師潛能 讓耀眼的教育思想落地開花[N];天津教育報;2013年
9 全國和諧教學法研究會理事長,天津市教科院基礎(chǔ)教育研究所 王敏勤;發(fā)展中的蔡林森教育思想[N];中國教育報;2012年
10 趙明仁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校長教育思想的力與美[N];中國教育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燕曉;毛澤東的教育思想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
2 賈宏燕;陳鶴琴教育思想的中國文化淵源與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顧玉軍;明清時期回族教育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4 陳文華;老子思想的教育價值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黃慧娟;魯?shù)婪颉に固辜{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吳瑩;日本近代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實踐[D];吉林大學;2013年
7 李運昌;再造文明與教育革新[D];河北大學;2010年
8 李穎;教育的人性追尋[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瑩;蝶樣美業(yè):一份關(guān)于名校長的研究報告[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蔡幸福;陶行知與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紅喬;楊東莼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2 郝艷茗;論魯迅的教育思想和實踐[D];天津師范大學;2004年
3 騰文忠;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教育思想比較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5年
4 張瑞慶;章太炎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5 劉忠奎;論戴季陶的教育思想[D];吉林大學;2006年
6 吳文軍;《論語》教育思想及其對當代教育的啟示[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2年
7 李海冬;鄒魯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8 謝德寶;先秦儒家教育思想與古希臘教育思想比較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9 程禮東;論戴季陶的童子軍教育思想[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孫瑛鞠;梁啟超啟蒙教育思想的形成[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4864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34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