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料對混凝土自愈合性能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11-27 19:23
裂紋是裂縫形成前的幼體,任由裂紋發(fā)展則混凝土開裂形成裂縫。作為典型的脆性材料,混凝土在使用過程中極易產(chǎn)生裂紋,導致服役時間短。如果裂紋在養(yǎng)護早期得到控制或修復,就能避免裂紋擴展、保障建筑的安全與耐久性。目前,對于混凝土的裂縫問題,我們大多采用定期保養(yǎng)與過后維修的處理方式。人工維修不僅耗資巨大,而且修復后的效果往往無法達到當代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混凝土開裂是裂紋由小到大、由外到內逐漸拓展的過程。若增強混凝土的自愈合性能,使裂紋在開裂之始即得到控制,混凝土的服役壽命將得到大幅延長。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組成材料,占總量的80%以上,骨料對混凝土力學和耐久性能有著重要影響,這方面的相關研究已有很多。但是,關于骨料對混凝土自愈合性能的系統(tǒng)研究卻鮮有報道。因此,研究骨料對混凝土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對于理解和掌握混凝土本征自愈合規(guī)律具有重要意義。本論文基于骨料對混凝土孔結構、水分傳輸、內養(yǎng)護及再水化等調控作用,系統(tǒng)研究了骨料種類、級配以及砂率等對混凝土本征自愈合的性能影響規(guī)律,取得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天然骨料的級配與砂率通過影響水分的分布及混凝土的均質性使水化進程產(chǎn)生差異,從而產(chǎn)生了不同的自愈合效果...
【文章頁數(shù)】: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混凝土自愈合的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外自愈合研究的熱點動態(tài)
1.2.2 混凝土自愈合的產(chǎn)物分析
1.2.3 內養(yǎng)護對混凝土自愈合的促進作用
1.3 骨料對混凝土本征性能影響的研究現(xiàn)狀
1.3.1 級配與砂率
1.3.2 輕骨料
1.3.3 再生細骨料
1.3.4 人造骨料
1.4 研究課題的提出
1.5 主要研究內容
1.6 技術路線
第二章 試驗方案與研究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減水劑
2.1.3 水
2.1.4 骨料
2.2 混凝土拌和方法
2.3 試驗方法
2.3.1 抗壓強度
2.3.2 塌落度
2.3.3 表面裂縫及凍傷、壓傷微裂紋的預制方法
2.3.4 SEM微觀形貌分析
2.3.5 細骨料界面水化產(chǎn)物的分析
2.3.6 界面過渡區(qū)的維氏硬度
2.3.7 孔結構
2.3.8 混凝土性能的無損檢測
2.3.9 混凝土表面裂縫的自愈合研究
2.3.10 預壓損傷強度恢復率
2.3.11 凍融損傷強度恢復率
2.3.12 凍融損傷快速氯離子遷移系數(shù)恢復率
第三章 天然骨料的級配與砂率對混凝自愈合的影響
3.1 研究自愈合的強度和工作性依據(jù)
3.2 微裂紋自愈合的無損檢測
3.3 表面裂縫自愈合研究
3.3.1 自愈合90天的愈合率
3.3.2 自愈合180天的表面裂縫形貌
3.4 微觀結構對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3.4.1 級配對界面過渡區(qū)硬度的影響
3.4.2 砂率對界面過渡區(qū)硬度的影響
3.4.3 SEM微觀形貌分析
3.5 孔結構對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3.5.1 孔容-孔徑分布
3.5.2 總孔隙率及孔體積分布
3.6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輕骨料對混凝土凍傷及壓傷微裂紋自愈合的影響
4.1 預壓損傷后的強度恢復率
4.2 凍融損傷后的性能恢復率
4.2.1 強度恢復率及快速氯離子遷移系數(shù)恢復率
4.2.2 齡期28天的氯離子侵蝕深度
4.2.3 凍融損傷后的氯離子侵蝕深度
4.3 孔結構對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4.3.1 總孔隙率及孔體積分布
4.3.2 孔容-孔徑分布
4.4 微觀結構對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4.4.1 輕骨料對界面過渡區(qū)硬度的影響
4.4.2 細骨料界面水化產(chǎn)物分布
4.4.3 SEM微觀形貌分析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再生細骨料對混凝土凍傷及壓傷微裂紋自愈合的影響
5.1 預壓損傷后的強度恢復率
5.2 凍融損傷后的性能恢復率
5.2.1 強度恢復率及快速氯離子遷移系數(shù)恢復率
5.2.2 齡期28天的氯離子侵蝕深度
5.2.3 凍融損傷后的氯離子侵蝕深度
5.3 孔結構對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5.3.1 總孔隙率及孔體積分布
5.3.2 孔容-孔徑分布
5.4 微觀結構對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5.4.1 再生細骨料對界面過渡區(qū)硬度的影響
5.4.2 SEM微觀形貌分析
5.4.3 細骨料界面水化產(chǎn)物分布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本文編號:3868421
【文章頁數(shù)】: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混凝土自愈合的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外自愈合研究的熱點動態(tài)
1.2.2 混凝土自愈合的產(chǎn)物分析
1.2.3 內養(yǎng)護對混凝土自愈合的促進作用
1.3 骨料對混凝土本征性能影響的研究現(xiàn)狀
1.3.1 級配與砂率
1.3.2 輕骨料
1.3.3 再生細骨料
1.3.4 人造骨料
1.4 研究課題的提出
1.5 主要研究內容
1.6 技術路線
第二章 試驗方案與研究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減水劑
2.1.3 水
2.1.4 骨料
2.2 混凝土拌和方法
2.3 試驗方法
2.3.1 抗壓強度
2.3.2 塌落度
2.3.3 表面裂縫及凍傷、壓傷微裂紋的預制方法
2.3.4 SEM微觀形貌分析
2.3.5 細骨料界面水化產(chǎn)物的分析
2.3.6 界面過渡區(qū)的維氏硬度
2.3.7 孔結構
2.3.8 混凝土性能的無損檢測
2.3.9 混凝土表面裂縫的自愈合研究
2.3.10 預壓損傷強度恢復率
2.3.11 凍融損傷強度恢復率
2.3.12 凍融損傷快速氯離子遷移系數(shù)恢復率
第三章 天然骨料的級配與砂率對混凝自愈合的影響
3.1 研究自愈合的強度和工作性依據(jù)
3.2 微裂紋自愈合的無損檢測
3.3 表面裂縫自愈合研究
3.3.1 自愈合90天的愈合率
3.3.2 自愈合180天的表面裂縫形貌
3.4 微觀結構對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3.4.1 級配對界面過渡區(qū)硬度的影響
3.4.2 砂率對界面過渡區(qū)硬度的影響
3.4.3 SEM微觀形貌分析
3.5 孔結構對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3.5.1 孔容-孔徑分布
3.5.2 總孔隙率及孔體積分布
3.6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輕骨料對混凝土凍傷及壓傷微裂紋自愈合的影響
4.1 預壓損傷后的強度恢復率
4.2 凍融損傷后的性能恢復率
4.2.1 強度恢復率及快速氯離子遷移系數(shù)恢復率
4.2.2 齡期28天的氯離子侵蝕深度
4.2.3 凍融損傷后的氯離子侵蝕深度
4.3 孔結構對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4.3.1 總孔隙率及孔體積分布
4.3.2 孔容-孔徑分布
4.4 微觀結構對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4.4.1 輕骨料對界面過渡區(qū)硬度的影響
4.4.2 細骨料界面水化產(chǎn)物分布
4.4.3 SEM微觀形貌分析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再生細骨料對混凝土凍傷及壓傷微裂紋自愈合的影響
5.1 預壓損傷后的強度恢復率
5.2 凍融損傷后的性能恢復率
5.2.1 強度恢復率及快速氯離子遷移系數(shù)恢復率
5.2.2 齡期28天的氯離子侵蝕深度
5.2.3 凍融損傷后的氯離子侵蝕深度
5.3 孔結構對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5.3.1 總孔隙率及孔體積分布
5.3.2 孔容-孔徑分布
5.4 微觀結構對自愈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5.4.1 再生細骨料對界面過渡區(qū)硬度的影響
5.4.2 SEM微觀形貌分析
5.4.3 細骨料界面水化產(chǎn)物分布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本文編號:38684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38684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