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金屬阻尼器鋼框架結構減震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5-07 15:02
消能減震系統(tǒng)在幫助建筑抵御地震傷害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新建筑運用金屬阻尼器。對影響金屬阻尼器性能因素的研究、對金屬阻尼器阻尼量在結構如何確定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通過建立結構的分析模型,建立合理的恢復力模型,利用Fortran語言自編電算程序,對結構進行彈塑性時程分析,通過位移反應值、速度反應值、加速度反應值以及能量反應值的比較對減震性能進行分析,再對阻尼器的參數(shù)設置和其布置方式進行了探討。本文還提出了一種利用等效線性法,通過單質(zhì)點體系確定目標阻尼量并在多質(zhì)點體系分配的金屬阻尼器阻尼量確定方法。主要的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如下:1.通過建立由多質(zhì)點體系轉化而來的單質(zhì)點模型,將單質(zhì)點結構附加金屬阻尼器,對金屬阻尼器按照其滯回曲線骨架模型的三個主要參數(shù):第一側向剛度6)、第一屈服位移、屈服強度進行改變,形成多個消能減震體系。對各個消能減震體系的地震反應值及各部分耗能情況進行比較,得出最能加強金屬阻尼器減震效果的參數(shù)改變形式為:保持金屬阻尼器的第一屈服位移不變,增大抗側剛度6)和屈服強度。2.利用1中的結論,著重研究增大金屬阻尼器抗側剛度6)和屈服強度,在原結構周期改變...
【文章頁數(shù)】:11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結構振動控制
1.2.1 被動控制
1.2.2 主動控制、半主動控制、混合控制
1.3 結構附加金屬阻尼器的減震研究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現(xiàn)狀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內(nèi)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2章 單質(zhì)點消能減震體系金屬阻尼器參數(shù)對減震效果影響研究
2.1 引言
2.2 金屬阻尼器參數(shù)與滯回曲線
2.3 計算模型
2.3.1 多質(zhì)點模型
2.3.2 多質(zhì)點模型的簡化
2.4 振動微分方程和地震動
2.5 結構設置金屬阻尼器的消能減震分析
2.5.1 保持屈服位移udy不變,改變阻尼器抗側剛度kd和屈服強度Fd
2.5.2 保持阻尼器抗側剛度kd不變,改變屈服位移udy和屈服強度Fd
2.5.3 保持阻尼器屈服強度Fd不變,改變屈服位移udy和抗側剛度kd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單質(zhì)點消能減震體系中原結構周期對減震效果影響研究
3.1 引言
3.2 消能減震系統(tǒng)的計算模型
3.3 振動微分方程和地震動輸入
3.4 原結構周期改變對減震效果的影響
3.4.1 反應值計算與結果分析
3.4.2 曲線擬合
3.4.3 性能曲線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多質(zhì)點消能減震體系的金屬阻尼器投放量研究
4.1 引言
4.2 多層結構模型
4.2.1 結構模型參數(shù)
4.2.2 附加金屬阻尼器的多質(zhì)點振動微分方程
4.2.3 各層金屬阻尼器參數(shù)設置
4.3 時程分析結果
4.3.1 地震反應值
4.3.2 地震能量反應值
4.4 模型驗證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多質(zhì)點消能減震體系的金屬阻尼器阻尼量分配方法
5.1 引言
5.2 工況設置及計算結果
5.2.1 工況1:隔層附加金屬阻尼器
5.2.2 工況2:于建筑上半部樓層附加金屬阻尼器
5.2.3 工況3:于建筑下半部樓層附加金屬阻尼器
5.2.4 工況4:全樓層附加金屬阻尼器
5.3 三種分配方式下的四種工況比較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基于等效線性法的多層結構金屬阻尼器阻尼量確定方法
6.1 引言
6.2 計算方法
6.2.1 單質(zhì)點結構所需阻尼量
6.2.2 多質(zhì)點結構阻尼量分配
6.3 結果驗證
6.4 本章小結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自編附加金屬阻尼器多層鋼框架結構時程分析程序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3810796
【文章頁數(shù)】:11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結構振動控制
1.2.1 被動控制
1.2.2 主動控制、半主動控制、混合控制
1.3 結構附加金屬阻尼器的減震研究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現(xiàn)狀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內(nèi)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2章 單質(zhì)點消能減震體系金屬阻尼器參數(shù)對減震效果影響研究
2.1 引言
2.2 金屬阻尼器參數(shù)與滯回曲線
2.3 計算模型
2.3.1 多質(zhì)點模型
2.3.2 多質(zhì)點模型的簡化
2.4 振動微分方程和地震動
2.5 結構設置金屬阻尼器的消能減震分析
2.5.1 保持屈服位移udy不變,改變阻尼器抗側剛度kd和屈服強度Fd
第3章 單質(zhì)點消能減震體系中原結構周期對減震效果影響研究
3.1 引言
3.2 消能減震系統(tǒng)的計算模型
3.3 振動微分方程和地震動輸入
3.4 原結構周期改變對減震效果的影響
3.4.1 反應值計算與結果分析
3.4.2 曲線擬合
3.4.3 性能曲線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多質(zhì)點消能減震體系的金屬阻尼器投放量研究
4.1 引言
4.2 多層結構模型
4.2.1 結構模型參數(shù)
4.2.2 附加金屬阻尼器的多質(zhì)點振動微分方程
4.2.3 各層金屬阻尼器參數(shù)設置
4.3 時程分析結果
4.3.1 地震反應值
4.3.2 地震能量反應值
4.4 模型驗證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多質(zhì)點消能減震體系的金屬阻尼器阻尼量分配方法
5.1 引言
5.2 工況設置及計算結果
5.2.1 工況1:隔層附加金屬阻尼器
5.2.2 工況2:于建筑上半部樓層附加金屬阻尼器
5.2.3 工況3:于建筑下半部樓層附加金屬阻尼器
5.2.4 工況4:全樓層附加金屬阻尼器
5.3 三種分配方式下的四種工況比較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基于等效線性法的多層結構金屬阻尼器阻尼量確定方法
6.1 引言
6.2 計算方法
6.2.1 單質(zhì)點結構所需阻尼量
6.2.2 多質(zhì)點結構阻尼量分配
6.3 結果驗證
6.4 本章小結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自編附加金屬阻尼器多層鋼框架結構時程分析程序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38107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38107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