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期兒童創(chuàng)傷后并發(fā)急性應激障礙的相關因素及預防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2-01-16 16:15
目的探討學齡期兒童創(chuàng)傷后并發(fā)急性應激障礙的獨立影響因素及預防策略。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80例創(chuàng)傷患兒為研究對象,調查急性應激障礙發(fā)生情況,并設為發(fā)生組與未發(fā)生組,比較兩組患兒疼痛癥狀、艾森克人格問卷(EPQ-RSC)、年齡等臨床特征,分析學齡期兒童創(chuàng)傷后并發(fā)急性應激障礙的獨立影響因素。結果 80例學齡期兒童創(chuàng)傷后急性應激障礙發(fā)生率30.00%;兩組疼痛程度、人格特點、年齡、焦慮程度、性別、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APACHEⅡ評分)、應對方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嚴重疼痛、內向型人格、年齡>10歲、中重度焦慮是學齡期兒童創(chuàng)傷后并發(fā)急性應激障礙的獨立影響因素(P <0.05)。結論學齡期兒童創(chuàng)傷后易發(fā)生急性應激障礙,疼痛程度、人格特點、年齡、焦慮程度是其獨立影響因素,應對因施護,降低急性應激障礙發(fā)生風險。
【文章來源】:護理實踐與研究. 2020,17(16)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2 方法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學齡期兒童創(chuàng)傷后急性應激障礙發(fā)生的變量賦值表
2.2 學齡期兒童創(chuàng)傷后急性應激障礙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帕羅西汀和西酞普蘭對急性應激障礙的臨床療效及情緒影響分析[J]. 羅玉霞,張曉,于彬,王麗. 當代醫(yī)學. 2019(25)
[2]青年冠心病患者急性應激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J]. 高峰,王沛堅,許邦龍,胡光全,胡章樂,張艷梅,王曉晨.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9(15)
[3]基于聚焦解決模式的護理干預對23G玻璃體切割術患者負性情緒與疼痛的影響[J]. 黃曉薇,吳欣期,焦清儀,葉思君.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9(13)
[4]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腹部創(chuàng)傷性患者術后應激反應與康復效果的影響[J]. 陳紅蓮,何惠美,黃查瓊.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9(12)
[5]兒童期創(chuàng)傷對青少年精神病性體驗的影響:心理彈性的調節(jié)效應[J]. 郝以輝,王東方,楊新華,張雯,孫夢,黃玉潔,蒲唯丹,歐陽萱,劉哲寧.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9(03)
[6]腦損傷急性應激障礙患者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J]. 董立煥,劉萍萍,王衛(wèi)亮,成杰.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9(05)
[7]青少年創(chuàng)傷性骨折后急性應激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J]. 李天椒,梅怡. 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9(03)
[8]交通事故幸存者急性應激癥狀及相關因素[J]. 張月兒,張駿,葛汾汾,寧寧,李佩芳,陳佳麗.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9(03)
[9]一般交通事故急性應激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J]. 隋蓮和,龐雨婷,張桂青. 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 2017(05)
[10]中學生心理素質與抑郁的關系: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 陳萬芬,潘彥谷,張大均,劉廣增,羅世蘭.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8)
本文編號:3593014
【文章來源】:護理實踐與研究. 2020,17(16)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2 方法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學齡期兒童創(chuàng)傷后急性應激障礙發(fā)生的變量賦值表
2.2 學齡期兒童創(chuàng)傷后急性應激障礙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帕羅西汀和西酞普蘭對急性應激障礙的臨床療效及情緒影響分析[J]. 羅玉霞,張曉,于彬,王麗. 當代醫(yī)學. 2019(25)
[2]青年冠心病患者急性應激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J]. 高峰,王沛堅,許邦龍,胡光全,胡章樂,張艷梅,王曉晨.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9(15)
[3]基于聚焦解決模式的護理干預對23G玻璃體切割術患者負性情緒與疼痛的影響[J]. 黃曉薇,吳欣期,焦清儀,葉思君.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9(13)
[4]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腹部創(chuàng)傷性患者術后應激反應與康復效果的影響[J]. 陳紅蓮,何惠美,黃查瓊.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9(12)
[5]兒童期創(chuàng)傷對青少年精神病性體驗的影響:心理彈性的調節(jié)效應[J]. 郝以輝,王東方,楊新華,張雯,孫夢,黃玉潔,蒲唯丹,歐陽萱,劉哲寧.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9(03)
[6]腦損傷急性應激障礙患者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J]. 董立煥,劉萍萍,王衛(wèi)亮,成杰.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9(05)
[7]青少年創(chuàng)傷性骨折后急性應激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J]. 李天椒,梅怡. 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9(03)
[8]交通事故幸存者急性應激癥狀及相關因素[J]. 張月兒,張駿,葛汾汾,寧寧,李佩芳,陳佳麗.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9(03)
[9]一般交通事故急性應激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J]. 隋蓮和,龐雨婷,張桂青. 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 2017(05)
[10]中學生心理素質與抑郁的關系: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 陳萬芬,潘彥谷,張大均,劉廣增,羅世蘭.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8)
本文編號:35930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35930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