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養(yǎng)殖環(huán)境耐藥菌分析及三株海洋新菌的分類鑒定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12:20
本文關鍵詞: 水產(chǎn)養(yǎng)殖 耐藥菌 多相分類 新目 出處:《山東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本實驗從山東省榮成市某海參養(yǎng)殖池(36°54’36"N,122°14'33”E)不同時間點采集水樣和泥樣。之后利用梯度稀釋涂布平板法統(tǒng)計不同時間不同環(huán)境可培養(yǎng)微生物、耐左氧沙星微生物以及弧菌的數(shù)量。統(tǒng)計結果顯示,可培養(yǎng)微生物總量會在十月份達到一個峰值,然而這個階段耐藥菌的數(shù)量則相對較少,這可能是由于芽孢桿菌等有益菌的加入而導致的。經(jīng)過表型排重后將菌株分離并保藏,本實驗共得到500余株菌。之后用藥敏紙片法測定了部分菌株的耐藥譜,分析其結果發(fā)現(xiàn)八月份菌株耐藥性水平最高,微生物對四環(huán)素、萘啶酸、卡那霉素的耐藥性最高。最后用PCR法對166株細菌進行了檢整合子檢測測,49株來自海參養(yǎng)殖池樣品,Ⅰ型整合子陽性菌株2株,陽性率4.1%;其余117株來自入水口或海井環(huán)境,Ⅰ型整合子陽性菌株10株,陽性率為8.5%。實驗過程中還用16S rRNA基因測序的方法對分離到的部分菌株進行了鑒定,對其16S rRNA基因相似度較低的三株海洋細菌(HS6T、FA350T、XK5T)進行了多相分類鑒定。HS6T是一株革蘭氏陰性,棒狀、弧形或者螺旋形,氧化酶、過氧化氫酶陽性,兼性厭氧的新菌,分離自黃海沿海底泥樣品。可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可以在2216E培養(yǎng)基上生長,最適生長條件為:30-33℃,鹽度2-3%(w/v),pH6.5-7.0。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發(fā)育分析表明,與之最相近的菌株為南極海神單胞菌(Neptunomonas antarctica),相似度為93.3%;緊隨其后的是日本海神單胞菌(N. japonica)和伴根海洋桿菌(Marinobacterium rhizophilum),相似度分別為93.2%和93.1%。菌株HS6T的極性脂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還有其它一些未知成分的脂質(zhì)組成。主要的脂肪酸是summed feature 3 (C16:1 ω7c/iso-C15:0 2-OH), C18:1ω7c以及C16:0;主要的呼吸醌為泛醌Q-8;基因組G+C含量為為61.2 m01%。基于分子發(fā)育分析、生理生化以及化學組分分析的結果表明,菌株HS6T代表了分類學上的一個新種新屬,建議將其命名為底泥運動單胞菌(Motiliproteus sediminis)。模式菌株為HS6T(=ATCC BAA-2613T=CICC 10858T)。FA350T是一株革蘭氏陰性,棒狀,有滑動性,兼性厭氧,氧化酶陰性、過氧化氫酶陽性的新菌,分離自威海海域底泥樣品。FA350T在加入了0.1% D型海藻糖(D-trehalose),并用海水代替蒸餾水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基上長勢良好。最適生長條件為33℃,pH 8.5,鹽度4%。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子進化發(fā)育分析表明,FA350T代表了德爾塔變形菌綱下一個新目級別的分類單元,最相近的菌株屬于除硫單胞菌目(Desulfuromonadales),序列相似性在85.1-85.6%之間。極性脂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以及其它兩種未知的磷脂組成;主要的脂肪酸為iso-C15:0, iso-C17:0和iSo-C17:1 ω10c;甲基奈醌MK-7是唯一的呼吸醌;菌株基因組G+C含量為60.3 m01%。菌株FA350T以及其它一些相近的未培養(yǎng)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在德爾塔變形菌綱下形成了一個新目級別的分支。比較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表明,FA350T很可能代表了德爾塔變形菌綱下的一個新目。在此基礎上,提出建立一個新的分類單元——慢生單胞菌目(Bradymonadales ord. nov.)以容納這一從未被別人描述過的新物種,慢生單胞菌目前只包含一個科——慢單胞菌科(Bradymonadaceae fam. nov.),模式屬是慢生單胞菌屬(Bradymonas gen. nov.),模式種為底泥慢生單胞菌(Bradymonas sediminis gen. nov., sp. nov.),模式菌株為FA350T(=DSM 28820T=CICC 10904T)。XK5T是一株革蘭氏陰性菌株,細胞呈棒狀或彎曲棒狀,兼性厭氧,氧化酶陰性,過氧化氫酶陽性,分離自威海海域底泥樣品。它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很好的適應比較惡劣的條件。最優(yōu)生長條件為28-35℃,pH 7.0-8.0,鹽度1-3%(w/v)。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進化分析顯示,與其相似性最高的物種為硫氰酸脫氮硫堿弧菌(Thioalkalivibrio thiocyanodenitrificans),相似度92.1%:其次是這一屬的另外兩個物種,嗜硫硫堿弧菌(T. sulfidiphilus)和脫氮硫堿弧菌(T. denitrificans),相似度分別為91.9和91.8%;這三株是僅有的與XK5T 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大于91%的物種。極性脂主要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以及其它一些未知的磷脂、氨基脂以及脂質(zhì)組成;主要的脂肪酸由iso-C17:1 ω9c和iso-C15:0組成:主要的呼吸醌是泛醌Q-8;基因組G+C的含量為59.3 mol%。綜合比較16S rRNA基因序列表明,XK5T是外硫紅螺菌科下的一個新屬。建議將其命名為海洋沃斯菌(Woeseia oceani gen. nov., sp. nov.);模式菌株為XK5T(=ATCCBAA-2615T=CICC 10905T)。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44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馬昊楠;;現(xiàn)實與理性的選擇——業(yè)內(nèi)資深人士談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抗生素使用問題[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5年03期
,本文編號:14790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14790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