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區(qū)Rh弱D表型分布與基因分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09:19
本文關鍵詞:河北地區(qū)Rh弱D表型分布與基因分型研究 出處:《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RhD 弱D PCR-SSP 表型分布 基因分型
【摘要】:目的:Rh血型系統(tǒng)是最復雜的紅細胞血型系統(tǒng),在臨床輸血中的重要性僅次于ABO血型系統(tǒng)。目前已經(jīng)確定的Rh系統(tǒng)抗原多達40多個。位于人類染色體1p34.3-36.1的RHD基因和RHCE基因分別編碼Rh血型系統(tǒng)的抗原Rh D和Rh C/c、Rh E/e,其中D抗原在輸血醫(yī)學和產(chǎn)科學中的意義最為顯著。一般稱D抗原陰性的為Rh陰性血型,D抗原陽性的為Rh陽性血型。弱D表型是指D抗原表位都存在,抗原表位無質(zhì)量變化,僅僅是抗原表位數(shù)量減少,這種只是由于數(shù)量變化而導致的弱反應性D抗原,統(tǒng)稱為弱D。有關弱D表型的分布與基因分型研究結果各地并不一致,且大部分報道集中在中國臺灣人群,國內(nèi)只有南方地區(qū)弱D表型的分布與基因分型研究。對于河北地區(qū)人群中Rh弱D的分布及其分子背景的研究尚不全面,因此本研究對河北人群弱D表型做了血清學鑒定,并用序列分析方法對其分子機理進行了研究。Rh血型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抗原有5種,分別是:C、c、D、E、e抗原。其中以D抗原的免疫原性最為強烈。D抗原表達弱的紅細胞可能刺激D陰性受血者產(chǎn)生抗體,臨床上確實見到過受血者被弱D抗原致敏,發(fā)生溶血性反應的病例,這已經(jīng)引起臨床醫(yī)護工作者與科研人員的重視。美國輸血協(xié)會血庫和輸血機構標準要求對獻血者的標本檢驗是否是弱D表型,對受血者血清中已有抗-D時,切不可輸用弱D型紅細胞,因該受血者血清抗-D會極快地破壞輸入的弱D型紅細胞,因此,揭示弱D表型的遺傳背景及基因多態(tài)性,設計相應的PCR試驗準確而高效地檢測弱D表型,是提高臨床輸血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將對河北地區(qū)隨機抽取的Rh陰性獻血者血樣進行血清學篩選,分析篩選出的弱D表型的分子遺傳學背景。實驗均在河北省血液中心配型實驗室進行,通過本項目中的血清學篩選,我們可以了解河北地區(qū)Rh陰性獻血者中弱D的分布比例,通過分子背景的研究,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弱D的遺傳多態(tài)性,希望能發(fā)現(xiàn)新的等位基因則更有意義。通過該項目的研究,將弱D的基因檢測作為今后河北地區(qū)弱D表型基因分型的鑒定方法,以便于將來根據(jù)弱D抗原的分子基礎,更合理有效安全的使用弱D血液。方法:1用標準血型血清學方法對78000名河北省血液中心的獻血者進行Rh D抗原鑒定,對初篩為Rh陰性結果的,再用三種不同來源的抗D血清以抗人球蛋白方法進行Rh D抗原確定。2制備基因組DNA及Rh表現(xiàn)型采用微柱法從214例Rh陰性獻血者全血中提取高純度基因組DNA。并對其進行DNA濃度以及純度的檢測。3序列特異性引物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以HGH(human growth hormone,HGH)為內(nèi)對照,對RHD基因第3、4、5、6、7、9特異性外顯子進行等位基因特異性PCR擴增。將PCR產(chǎn)物行2.5%瓊脂糖凝膠電泳后,根據(jù)PCR產(chǎn)物的有無以及片段的長短,判定是否存在RHD基因表位的缺失。4基因檢測采用天津市秀鵬生物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研制的《人類紅細胞RHD血型弱D、部分D基因檢測試劑盒》對表位缺失樣本進行分析。結果:1血型血清學實驗在78000名河北省血液中心的獻血者樣本中經(jīng)血型血清學方法鑒定Rh陰性的人為214例,占正常人群的比例為0.275%,35人為Rh弱D型,占正常人群的比例為0.045%。2對214例Rh陰性個體做血型血清學分型,全小因子ccee表型為88例,Ccee表型67例,cc Ee表型24例,Cc Ee表型15例,CCee表型12例,cc EE表型8例。3 PCR-SSP擴增結果顯示河北漢族群體Rh D陰性基因外顯子存在著明顯的多態(tài)性。在35例弱D樣本中,30例Rh D基因外顯子完整,5例樣本Rh D基因外顯子部分缺失。4在30例Rh D基因外顯子完整的樣本中檢出27例弱D15型、3例弱D24型;5例部分D缺失中,檢出3例為RHD基因2-9外顯子融合,表示為RHD-CE(2-9)-D;1例樣本檢測為D Cat.Va type2;1例樣本為D Cat.VI type2。結論:1在河北地區(qū)78000獻血員人群中,常規(guī)血型血清學鑒定的Rh D陰性者為214例,占正常人群的比例為0.275%,其中檢出35例弱D型,占正常人群的比例為0.045%。2 214例Rh陰性樣本的Rh表現(xiàn)型全小因子ccee表型88例,Ccee表型67例,cc Ee表型24例,Cc Ee表型15例,CCee表型12例,cc EE表型8例。3 35例弱D型中檢出30例Rh D基因外顯子完整,其中27例弱D15型、3例弱D24型;5例樣本Rh D基因外顯子部分缺失,其中3例為RHD基因2-9外顯子融合,表示為RHD-CE(2-9)-D;1例樣本檢測為D Cat.Va type2;1例樣本為D Cat.VI type2。4在河北地區(qū),常規(guī)鑒定的Rh D陰性的弱D型檢出率為16.4%,其中主要是弱D15型,其占弱D型的77.1%。
[Abstract]:Objective : Rh blood type system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erythrocyte blood type system . The importance of Rh blood type system is second only to ABO blood group system . PCR - SSP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eletion of exon 3 , 4 , 5 , 6 , 7 and 9 of human red blood cells . In Hebei , the positive rate of weak D - type was 16.4 % , which was mainly the weak D15 type , which accounts for 77.1 % of the weak D - type .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457.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邵超鵬;RHD研究進展和中國人RHD研究現(xiàn)狀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3年05期
2 陳強,蘭炯采,郭一鳴;人類Rh血型系統(tǒng)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中國輸血雜志;1998年04期
3 孫國棟;王曉平;;Rh血型系統(tǒng)弱D及部分D研究進展[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7年02期
4 李勤;葉璐夷;郭忠慧;錢e,
本文編號:14403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14403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