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后關愛(PAC)在意外妊娠女性流產后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流產后關愛(PAC)在意外妊娠女性流產后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報告全球每年人工流產數為4000-6000萬人次,我國每年的人工流產已達1400萬,重復流產率達50%以上,而人工流產特別是重復流產的并發(fā)癥或后遺癥給家庭、社會帶來諸多不良影響。自十九世紀90年代開始,流產后關愛(Post Abortion Care,PAC)成為國際上解決流產問題關注的重點。2011年中華醫(yī)學會計劃生育學分會和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共同發(fā)起了“關愛至伊-流產后關愛(PAC)”項目,旨在通過在醫(yī)院建立標準化流產后關愛模式,向前來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女性及家屬宣傳避孕相關健康知識,幫助流產后女性及時落實科學的避孕方法,避免人流帶給女性的傷害,降低意外妊娠人工流產率和重復流產率,提高我國女性生殖健康水平。然而我國各級人工流產服務機構尚未開展較為系統的流產后關愛(PAC),在執(zhí)行和開展流產后關愛(PAC)的工作中,需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研究目的1.了解人工流產女性對流產后關愛(PAC)的真實需求,明確關愛內容,改進咨詢服務;2.探討實施流產后關愛(PAC)對人工流產女性降低重復流產率的影響。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為2015年2月到2015年3月在太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門診進行人工流產手術的意外妊娠女性,停經6~12周,尿EIPT陽性,B超示宮內妊娠,無精神疾病和意識障礙。本研究分為質性研究和隨機對照干預研究兩部分。第一部分:質性研究。運用質性研究的現象學研究法,以目的抽樣法抽取13名人工流產術后女性及其男伴進行訪談,運用Colaizzi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和處理,以了解人工流產術女性及其男伴對流產的感受、認識及流產后的真實需求。第二部分:隨機對照干預研究。將自愿參加本研究的122名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分別于術前和術后1個月填寫內容相同的《流產后婦女調查問卷》。干預組術前評估流產后需求,實施個性化的流產后關愛(PAC),發(fā)放《流產后女性健康關愛手冊》,同時采取知情同意的原則選擇一項樂于接受并能堅持的高效避孕措施,術后2周、1個月、3個月、6個月進行隨訪并指導避孕措施的有效落實;對照組予以流產后常規(guī)護理,隨訪時回答患者自發(fā)的咨詢的方法。隨訪時,兩組患者均填寫隨訪表,了解人工流產術后女性在6個月隨訪期間有效避孕措施和重復流產的發(fā)生情況,從而對流產后關愛(PAC)的效果進行評估。結果1.研究對象及其男伴對流產后關愛(PAC)的需求主要為知識缺乏、人工流產選擇和術后照護需求三大方面。2.術前兩組的基本資料、避孕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術前避孕措施落實率、“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術后1個月干預組避孕相關知識除“多次人工流產會增加患不孕癥的幾率”、“人工流產是一種避孕方法”、“口服避孕藥應在月經第5~7天開始服,連服3周”、“緊急避孕藥在房事前服用”、“避孕套的功能有哪些”這5項外,其余項目正確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術后6個月隨訪率(98.36%)高于對照組(88.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避孕措施使用率(96.67%)高于對照組的(85.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對照組術后6個月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別為48.28%、28.26%比術前24.44%、19.51%均有提高,但干預組提高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術后6個月重復流產率(1.67%)低于對照組(7.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術后隨訪中均無生殖道炎癥的發(fā)生。結論1.人工流產女性術后避孕存在諸多問題,個性化的指導是“流產后關愛”的首選措施,避免重復流產是個性化指導的關鍵目標。2.流產后關愛(PAC)對人工流產后女性提高避孕知識的掌握,促進避孕措施的落實,降低半年內重復流產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效果。3.流產后關愛(PAC)有助于幫助女性采用準確的避孕決策和方法,降低重復流產率,提高家庭關愛度,從而提高女性身心健康。
【關鍵詞】:流產 流產后關愛 意外妊娠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473.71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3
- 對象和方法13-18
- 1. 研究對象13
- 2. 研究方法13-18
- 結果18-24
- 1. 質性研究對象一般資料18
- 2. 流產后關愛的需求18-20
- 3. 隨機對照干預研究兩組育齡女性基本資料的比較20-21
- 4. 兩組育齡女性避孕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21-22
- 5. 兩組育齡女性隨訪率比較22
- 6. 兩組育齡女性避孕措施運用情況的比較22-23
- 7. 兩組育齡女性6個月內重復流產率的比較23
- 8. 兩組育齡女性生殖道炎癥比較23-24
- 討論24-30
- 1. PAC可提高育齡女性的避孕知識、高效避孕措施的使用率,提高其身心健康24
- 2. 育齡女性及其男伴對人工流產的危害及避孕相關知識和方法的掌握亟待提高24-25
- 3. 對可避免的人工流產需重視優(yōu)生教育,,提高育齡夫婦對生命的敬畏感25-26
- 4. 電話隨訪方法簡便、經濟而快捷,是PAC的重要信息平臺26-27
- 5. PAC能夠幫助多次流產者采用有效的避孕決策、避免重復流產27-30
- 結論30-31
- 總結與不足31-32
- 參考文獻32-36
- 綜述36-44
- 參考文獻40-44
- 中英文對照縮略詞表44-45
- 附錄45-52
- 致謝52-5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不采取避孕措施卻沒懷孕是什么原因[J];伴侶(A版);2010年12期
2 徐晉勛;群體避孕措施使用構成比的偏差及其合理化途徑[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3年05期
3 王昕;顧向應;;青少年生理特點與避孕措施的選擇[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08年02期
4 林放;黃麗敏;;上海市閔行區(qū)未婚流動女性避孕措施的知識、行為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8年07期
5 雷仙梅;徐曉青;;某高校女教工避孕措施分析[J];中國校醫(yī);2009年02期
6 涂曉雯;婚前避孕措施的使用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生殖與避孕;1999年02期
7 易名;;揭秘古代的避孕措施[J];人生與伴侶(月末版);2007年08期
8 蔡花;;這個產品不適合我們[J];婚育與健康;2010年11期
9 阿冰;我和妻子走過的避孕路[J];生活與健康;2004年02期
10 黃山;舒麗梅;;我們倆的避孕措施[J];康樂園;2002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陸梅;金峰;陳秋菊;程利南;;徐匯區(qū)戶籍婦女產后避孕服務的干預效果評估[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計劃生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2 吳燕婉;;康樂寶殺菌膏(避孕寶殺菌膏)21世紀生物高科技避孕產品[A];全國性與生殖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3 郭利娜;余小鳴;高素紅;;三城市流動青少年性行為及避孕措施選擇的因素分析[A];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兒少衛(wèi)生分會第九屆學術交流會、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wèi)生分會第一屆學校衛(wèi)生學術交流會、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學校分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僮茂;如何防止重復人流[N];大眾衛(wèi)生報;2008年
2 記者 李穎;調查顯示:中國已婚育齡婦女超八成采取避孕措施[N];科技日報;2009年
3 王學東;人流后當心再妊娠[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4 魏萍;“天下第一難”為什么不再難[N];健康報;2002年
5 歐颯;全球不安全人流年致死7萬女性[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6 段微;女性生多少孩子最健康?[N];中國婦女報;2000年
7 ;怎樣防止避孕失敗[N];醫(yī)藥經濟報;2000年
8 李清華;當陽市實行“四色人群”分類服務[N];中國人口報;2014年
9 記者 劉非小 易紅;父母結扎,子女免費入學[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10 鹿茜 郝貴章 蔡可星 劉水;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譜寫“十一五”人口計生工作新篇章[N];徐州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吉寧;我國三城市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服務質量的綜合評價[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靜;流產后關愛(PAC)在意外妊娠女性流產后護理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0983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109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