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古代文學論文 >

桃園結義和梁山聚義之比較

發(fā)布時間:2018-03-06 14:40

  本文選題:桃園結義 切入點:梁山聚義 出處:《學術交流》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在思想內容與人物精神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二者在作品的思想內涵與人物的理想追求以及藝術手法等方面,又有著很大不同,對后世的影響更有差異!端疂G傳》散發(fā)著濃郁的市民江湖意識,而《三國演義》則滲透著文人意識,乃至散發(fā)著儒家說教!度龂萘x》與《水滸傳》的結義精神深深影響了下層社會的人們,構成中國大眾文化特征不可或缺的內容。桃園結義與梁山聚義,既充分體現了俠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游民文化的影響。即使是三國的英雄,他們由最初的"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結義宣言,到后來的興復漢室、平定天下、治國安邦的理想升華,其本質上依然未能擺脫游民文化的影響。
[Abstract]: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have many similarities i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spirit of the characters, but they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the works, the ideal pursuit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artistic techniques, etc. The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is more different. "Water margin" exudes a strong sense of the people's rivers and lakes, whil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meates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literati. The spirit of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the Water margin" deeply influenced the people in the lower classes and formed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Not only fully embodied the chivalrous spirit, but also reflec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nomadic culture. Even the hero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from the original declaration of "report to the country, lower peace and prosperity," to the later prosperity and restoration of the Han Dynasty, settled the world. The sublimation of the ideal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is still unable to shake off the influence of nomadic culture in essence.
【作者單位】: 天津理工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
【基金】: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中國古代小說韻文研究”(TJZW13-006)
【分類號】:I207.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孔會霞;;濃墨一個不該被文學遺忘的主題——論鬼子對俠義精神的自覺表達[J];小說評論;2009年01期

2 焦若薇;靈魂的另一面——中國俠義精神的傳承與衍變[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3 楊經建;俠義精神與20世紀小說創(chuàng)作[J];云南社會科學;2004年01期

4 曾小月;;詩歌小說中的中國俠義精神[J];求索;2007年01期

5 黃全彥;;論李白的俠義精神及影響[J];當代文壇;2007年03期

6 張娟;;由杜甫疏救房t/談其俠義精神[J];保定職業(yè)技術學院;2009年02期

7 張娟;李紹杰;李博;;由杜甫疏救房t/談其俠義精神[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8 張勁松;從《馮燕傳》看唐代俠義精神的異化與淪落[J];貴州文史叢刊;2004年03期

9 黃全彥;毛曉紅;;李白的俠義精神及影響[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10 張譯丹;;雖萬千人吾往矣——論《墨子》所蘊含的俠義精神[J];文學界(理論版);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揚烈;韓云波;;論郭沫若抗戰(zhàn)史劇與俠義精神[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黃尚恩;武俠敘事多變 俠義精神長留[N];文藝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安慶;舞臺與俠情[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王香梅;唐前俠義精神及其文學價值的考察[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江華;俠之狂者—論魯迅的俠義精神[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馮曉;元明清水滸戲英雄形象與俠義精神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5 方明連;論張恨水小說中的俠義精神[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157527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57527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c7c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