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晚年丁玲回憶散文中的“革命”(1979-1986)
本文關鍵詞:論晚年丁玲回憶散文中的“革命”(1979-1986) 出處:《河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丁玲一生的命運與“革命”緊密相聯(lián),她晚年寫了許多回憶散文,其中講述的人事多圍繞著“革命”這一主題展開。晚年丁玲在回憶散文中講述的革命記憶、她敘述革命記憶的方式和策略,蘊含著她對革命及自我的最終理解與評價,為“丁玲與革命”諸多問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和依據(jù)。以往,相關研究多關注丁玲的革命經(jīng)歷及革命文學作品,相對忽略了丁玲晚年自述革命生涯的文字。因此,從“革命”這一角度研究晚年丁玲回憶散文具有一定意義。本文也對丁玲評價的革命、革命中的自我,做出新的闡釋。晚年丁玲書寫親友、師長及自我置身革命洪流中的生活和心理狀態(tài),以許多個體的革命心路,呈現(xiàn)了生動而復雜的革命歷史圖景。革命年代的人們出于“救世”理想和“渡己”需求而走上革命道路,他們救國救民的愿望往往生發(fā)于自身“生之苦悶”。當他們浪漫激情的革命理想與殘酷沉重的革命現(xiàn)實發(fā)生碰撞時,他們產(chǎn)生了失望、沮喪、懷疑等消極情緒。在逆境、困境中,他們極力勉勵自己,堅守信仰,用自己的行動努力打開新的局面,在艱苦的革命實踐中不斷成長。晚年丁玲通過組織、過濾和詮釋自己的革命記憶,建構了一段理想的革命史。她在回憶散文中描寫性格豐富、充滿人情味的革命者,展現(xiàn)革命與個體生命欲求的契合,以此揭示革命中蘊含的人類社會普世情感價值。她有意回避或淡化歷史敏感問題,將歷史及自身的苦難記憶進行轉化,盡量隱去其中的晦暗和殘酷,突顯正面意義和樂觀情懷。晚年丁玲之所以回憶和敘述革命,一方面是針對自身的現(xiàn)實境遇抒發(fā)感慨或“辯誣”,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方面是建構中國革命的意義、由此確認自我身份。晚年丁玲對黨和革命“九死未悔”的思想、情感邏輯,是因為她認為自己是“真正的革命者”、“真正的共產(chǎn)黨人”,也堅信現(xiàn)實曲折不能阻礙革命終極理想的實現(xiàn),這種自我認知決定了她為革命辯護的立場和試圖教育后人的社會責任感。
[Abstract]:In the light of the revolutionary ideals of Ding Ling and th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 Ding Ling made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history of Ding Ling . In his later years , Ding Ling made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history of Ding Ling .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I207.6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桂梅;;丁玲的邏輯[J];讀書;2015年05期
2 解志熙;;與革命相向而行——《丁玲傳》及革命文藝的現(xiàn)代性序論[J];文藝爭鳴;2014年08期
3 黃丹鑾;王富仁;;“一個使徒的磨折”——丁玲延安時期的政治磨難及心靈歷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4 曹慕源;;丁玲晚期創(chuàng)作中政治意識與女性意識的糾結[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5 秦林芳;;革命意識與個性思想的并立與抵牾——從《一天》看左聯(lián)時期丁玲創(chuàng)作的矛盾[J];名作欣賞;2008年13期
6 高華;;從丁玲的命運看革命文藝生態(tài)中的文化、權力與政治[J];炎黃春秋;2008年04期
7 秦林芳;;丁玲創(chuàng)作中的兩種思想基因——以1931年創(chuàng)作為例[J];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8 趙煥亭;;從《牛棚小品》論丁玲晚年創(chuàng)作的個性[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9 宋西順;丁玲后期散文的真情化[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10 張永泉;個性主義的松動與式微——論丁玲的精神悲劇[J];江漢論壇;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周勇勝;;共產(chǎn)黨人的正氣歌——讀丁玲的《魍魎世界》和《風雪人間》[A];丁玲與中國女性文學——第七次全國丁玲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6年
2 楊怡;;丁玲新時期散文語言的異彩[A];丁玲與中國女性文學——第七次全國丁玲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6年
3 呂若涵;;試論丁玲新時期散文創(chuàng)作個性及藝術表現(xiàn)[A];丁玲與中國女性文學——第七次全國丁玲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6年
4 葉培昌;;試論丁玲新時期的散文[A];丁玲研究[C];1992年
5 陳福郎;;《風雪人間》的美感效應[A];丁玲與中國新文學——丁玲創(chuàng)作六十周年學術討論會專集[C];1986年
6 孫瑞珍;;涌心靈之泉——丁玲散文近作語言藝術[A];丁玲創(chuàng)作獨特性面面觀——全國首次丁玲創(chuàng)作討論會專集[C];1984年
7 肖云儒;;幾縷馨香——讀《丁玲散文近作選》[A];丁玲創(chuàng)作獨特性面面觀——全國首次丁玲創(chuàng)作討論會專集[C];1984年
8 周勇勝;;來自人民生活海洋的珍寶——讀丁玲散文近作[A];丁玲創(chuàng)作獨特性面面觀——全國首次丁玲創(chuàng)作討論會專集[C];198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美皆;“晚年丁玲”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612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36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