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金瓶梅》女性群像描寫特點及其悲劇意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南師范大學》 2000年
天使與妖女
顧建敏
【摘要】: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是本世紀六十年代歐美興起的新女權主義運動的一部分, 是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與實踐中的一支充滿活力與生機同時又是自強不息的生力 軍。它汲取了各家文藝理論的精華來完善自己,并使之成為當今文藝世界一個最 引人注目的理論。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不僅以文學文本和婦女文學為研究的對象,, 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審視了歷來以男性為中心的文化傳統(tǒng)的實踐。本文的理論來源 即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除結束語外,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對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作了簡單介紹,并且提出了“天使”與“妖女” 的理論。美國著名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家桑德拉·吉爾伯特和蘇珊·古芭在她們 合作的《閣樓上的瘋女人》一書中指出:在歷來的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制文化傳 統(tǒng)中,幾乎所有的男性作家都按照自己的意愿,隨心所欲地把婦女理想化為兩個 極端的形象:要么是美麗溫柔的天使——天真無知、順從忠實、委曲求全、犧牲 自我。父權制要求天使的存在只是為了鋪墊男人們的故事,卻不允許她們有獨立 的人格和自我的價值;要么是風騷兇狠的妖女——不擇手段地誘惑男人,吸取他 們的能量直到置他們于死地。妖女是一切災難的禍根。在創(chuàng)作妖女的過程中,男 性作家明顯地流露出了對女性的恐慌。然而在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家的眼睛里,所 謂“妖女”根本是指那些具有獨立人格和思想、敢愛敢恨、敢作敢為的婦女, 她們拒絕充當父權制為她們規(guī)定好的溫柔順從的角色,反抗男性統(tǒng)制,并試圖取 代男人的位置,這是男人們懼怕女人的真正原因。本文就是以此理論為根據(jù),對 中美兩部男性作家的經(jīng)典作品中的女主角作一個深入的比較研究。一個是十九世 紀美國作家霍桑的《紅字》中的海絲特·白蘭,另一個是中國明朝蘭陵笑笑生所 內(nèi)容摘耍43 著的《金瓶梅》中的潘金蓮。 第二章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角度,用“妖女”的理論對潘金蓮重新作了評 價。在封建的一夫多妻制度下,婦女的人權和尊嚴早己被踐踏。嚴酷的現(xiàn)實使金 蓮變得人性扭曲,迷失自我,步步陷入墮落的深淵,最后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妖女。 第三章同樣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角度,用“天使”和“妖女”的觀點重新 評價了海絲特·白蘭。出于對愛情的忠貞,海絲特寧愿獨自一人忍辱含垢面對殘 酷的現(xiàn)實。但孤寂的生活井沒有讓她消沉墮落,相反在撫養(yǎng)女兒的過程中變得更 加堅強。她溫柔、善良、樂于助人的美德使人們把她看成是“天使”。但她內(nèi)心 深處渴求獨立自主,反對男性中心的思想又使她成為父權制社會的“妖女”。 第四章對兩部小說的主人公海斯特·白蘭和潘金蓮作了詳細的比較。海斯特 和金蓮都是年輕貌美的姑娘,她們有過相似的令人同情的婚姻悲劇,有著不同的 人生原則。然而她們身上也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渴求獨立自主的女性特征,這 也正是男人們懼怕的“妖女”美。 第五章闡述了本文作者提出的一個大膽的結論,即一個完整的女人應該是“天 使”和“妖女”的完美統(tǒng)一。還闡述了作者對女權主義思潮的一個新認識:男人 和女人的關系既是對立的又是互補的,男人和女人的和諧統(tǒng)一才是完整的人。女 性主義文學批評的最終目的是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即實現(xiàn)男女之問真正的平 等。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0
【分類號】:I10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陳維昭;索隱派紅學與互文性理論[J];紅樓夢學刊;2001年02期
2 徐朔方,孫秋克;明代清曲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3 勾俊濤;從張竹坡批評看吳月娘形象的“多色調(diào)”[J];南都學壇;2003年02期
4 陳國軍;;李瓶兒原型探源:以《張于湖傳》為中心[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5 高旭東;論中國古代人情小說的發(fā)展流變[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6 李建軍;隨意杜撰的反真實性寫作——再評《廢都》[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年03期
7 劉軍華;;兩種價值取向的建構及其毀滅的悲劇——潘金蓮、李瓶兒形象的意義[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肖麗君,胡和平;主觀表現(xiàn)與客觀模仿——《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與《金瓶梅》比較研究之二[J];中州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孫萌;論《金瓶梅》說散本對詞話本的修改[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2 菅永梅;《金瓶梅》詞話本和繡像本的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通;《西游補》思想與敘事藝術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4 劉麗英;《金瓶梅》女性群像描寫特點及其悲劇意義[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琴;性、倫理、禁忌[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林俐;;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英美派和法國派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比較[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年09期
2 周曾;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嚴明;比較文學視野中的東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J];中國比較文學;1997年02期
4 羅頌華;女性的吶喊——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中的意識形態(tài)性特征簡論[J];零陵學院學報;2004年10期
5 陳駿濤;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兩個問題[J];南方文壇;2002年05期
6 葛延峰;中西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比較初探[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7 林樹明;中國臺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略論[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葛延峰;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本土建構[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9 李仕芬;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談到臺灣女作家[J];廣州師院學報;1999年01期
10 任一鳴;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與中國本土特色[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一鳴;;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與中國特色——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筆記之一[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鄧利;;論李長之的文學批評[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3 黃浩;;批評失語癥——90年代文學批評把脈[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二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8年年會論文集[C];1998年
4 羅勇;;序[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5 秦忠翼;鄒正昌;;開展健康的文藝批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二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8年年會論文集[C];1998年
6 康梅鈞;;王國維文學批評:學無中西的現(xiàn)代性視角[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劉永春;;論沈從文書信中的文學批評[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8 蔡鐘翔;白嵐玲;;金圣嘆研究大有可為[A];水滸爭鳴[第七輯]——2002中國水滸學會聯(lián)會暨全國明清小說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李國華;;堅持創(chuàng)新,建設“中國文學批評學”——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學描述[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10 ;2008’西部文學論壇——改革開放三十年文學中國文學與文學批評學術研討會在蓉召開[A];改革開放30年中國文學與文學批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榮維毅;[N];中國婦女報;2005年
2 韓宇宏;[N];光明日報;2003年
3 梁鴻鷹;[N];團結報;2009年
4 記者 姜小玲;[N];解放日報;2010年
5 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后 徐兆壽;[N];人民日報;2011年
6 張濤甫;[N];文匯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趙玙;[N];光明日報;2011年
8 解璽璋;[N];北京日報;2004年
9 梁永安;[N];中國藝術報;2004年
10 范玉剛;[N];學習時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樹明;多維視野中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D];四川大學;2003年
2 周紹雪;女性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3 吳芳;西方男性學者視角下的女性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郭愛妹;西方女性主義心理學的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董美珍;女性主義科學觀探究[D];復旦大學;2004年
6 姜子華;女性主義與現(xiàn)代文學的性別主體性敘事[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宋方方;對美國20世紀末西方音樂研究中女性主義批評的審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慧平;文學批評的存在方式[D];復旦大學;2003年
9 史巍;西方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現(xiàn)代性批判[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建成;桑塔格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伊莎;海峽兩岸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之比較[D];湘潭大學;2003年
2 顧建敏;天使與妖女[D];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
3 張翠萍;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
4 馬連君;弗吉尼亞·伍爾夫:現(xiàn)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先驅[D];山西大學;2004年
5 曹亞峰;闡釋與創(chuàng)造[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6 丘慧慧;關于后新時期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批評[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7 孫桂芝;論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當代的發(fā)展——關于女性的理論和創(chuàng)作[D];新疆大學;2004年
8 劉春雷;試論審美經(jīng)驗在文學批評中的意義[D];廈門大學;2002年
9 劉凌;凱瑟琳之死的隱喻:在女性主義的視闋中重讀《永別了武器》[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10 李薔;《創(chuàng)造季刊》與前期創(chuàng)造社的文學批評[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金瓶梅》女性群像描寫特點及其悲劇意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09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3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