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現(xiàn)象_易化現(xiàn)象和_從明代小說中的僧道形象解讀佛道世俗化
本文關鍵詞:試論明代小說中的易裝現(xiàn)象,,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南大學》 2009年
從明代小說中的僧道形象解讀佛道世俗化
彭勃
【摘要】: 佛、道世俗化是中國古代小說重要的表現(xiàn)內容之一。本文擬從具體的文本出發(fā),對照、結合史實來分析佛道世俗化在明清小說中的體現(xiàn)。 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后,經(jīng)過與中國本土文化的溶合,走上了一條中國化的道路,經(jīng)歷了唐代的輝煌,宋元時期開始走向世俗化;至明代,世俗化成為佛教最為顯著的特點。而道教作為我國本土特有的民族宗教,其世俗化的痕跡一直存在,至明代,世俗化程度也大為加強。 宗教世俗化里一個重要方面便是其教徒的世俗化;酒、色、財、氣又是世俗世界的重要特征和主要內容;所以作為在佛、道信仰中起引導作用的僧尼道徒,他們追求酒、色、財、氣的行為便成為佛、道世俗化的重要表現(xiàn),F(xiàn)實生活是小說素材的重要來源,佛道弟子追求酒色財氣的行為也會投射在同時代的小說作品中。在明清諸多小說中,各色僧尼道徒為追求世俗欲望不遺余力。小說中出現(xiàn)許多豪飲的僧道;許多色心熾熱的佛道弟子,為了滿足欲望,想方設法,或騙或嫖,或勾搭成奸;許多一心向著黃白之物的僧道,為了錢財治利營生,或騙或與人奉承,甚至謀財害命;許多逞強的僧道,包括為不平事抱打不平,或只是因為怒氣而做出惡狠之事。 佛、道世俗化還可以從小說作者在行文中的評述之語和借小說人物之語的描繪窺見一斑:包括寺院藏奸、寺院貪財、尼姑為奸情牽線、僧道不過庸人。明清小說中還有不少妖魔化僧道人物的筆墨。這些妖僧妖道形象是現(xiàn)實中佛道世俗化在作者心中的一種極端反應;而他們作亂的目的也逃不出“酒、色、財、氣”的范疇,包括:為色而作亂、為財而作亂、為逞強之氣而作亂。小說作者的這些點評和妖魔化筆墨反映了知識分子階層對佛、道宗教態(tài)度由“敬而遠之”到嘲諷的變化,反映了佛、道的神學面紗已被掀起的歷史現(xiàn)象。 小說里描寫的僧道人物的各種世俗化行為與歷史桴鼓相應。以小說作者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階層對佛、道態(tài)度的變化也反映了佛、道世俗化的歷史背景。佛、道文化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在明代這個傳統(tǒng)社會逐漸走向沒落的時期里,其世俗化是歷史這出大戲里不可或缺的一個場景。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I207.4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晶;;試談明代小說女性形象的塑造[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8年10期
2 孫根華;邵敏;;明代小說貨幣描寫研究綜述[J];文教資料;2009年05期
3 王翠萍;;明代小說繪本對江戶藝術的影響——《水滸傳》插圖評析[J];美術大觀;2009年05期
4 藺文銳;商業(yè)媒介與明代小說文本的大眾化傳播[J];戲曲藝術;2005年02期
5 毛永莉;;從明代小說看明代手工藝制作的水平及其商業(yè)化[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鄭軍健;;明代小說興盛的一些思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7 董紀蘆;;“莫怪篇篇吟婦女,別無人物與形容”——明代小說女性主題拓展原因的歷史學考察[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04期
8 李建武;孟華;;《封神演義》的意象敘事[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9 ;世界文壇動態(tài)[J];譯林;1987年01期
10 曹亦冰;明代小說與公案文化[J];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幼垣;;影印兩種明代小說珍本序[A];水滸爭鳴(第二輯)[C];1983年
2 劉鐵峰;;從明代小說看明代城市手工藝制作的水平及其商業(yè)化[A];城市化進程中的文化建設——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首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蔡小軍;;安徽錢莊業(yè)及其票券瑣談[A];錢幣文論特輯(第三輯)[C];2006年
4 鄭文;;原本不迷 解而益迷——與李安綱商榷[A];第二屆全國《西游記》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程棟;;口中的贅疣——《西游記》人物語言描寫失誤摭議[A];第二屆全國《西游記》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6 李舜華;;關于《西游記》作者的追尋及其文化現(xiàn)象問題[A];第二屆全國《西游記》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7 汪健萍;梁仁志;;明代捐納與官學教育的衰敗[A];明史研究第9輯[C];2005年
8 尾上兼英;王家圣;;儒、道、墨與作家——魯迅與郭沫若的思想比較[A];郭沫若史學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9 王雪農(nóng);;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和古代軍中的“號炮”[A];萬里長城暨中國長城學會優(yōu)秀文集[C];2005年
10 陳敏;;明清小說詞語札記三則[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光正;[N];光明日報;2004年
2 暨南大學文學院 程國賦;[N];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俞小石;[N];文學報;2001年
4 譚帆;[N];文匯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洪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N];文匯報;2006年
7 高杰;[N];承德日報;2006年
8 ;[N];光明日報;2003年
9 宗教所 秦惠彬;[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10 朱一玄;[N];河南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全賢淑;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誠信觀念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木村淳哉;中國明代四大小說在日本的傳播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邵敏;明代通俗小說貨幣描寫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郭迎暉;明代中后期宗教題材劇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5 宋貞和;《西游記》與東亞大眾文化[D];復旦大學;2010年
6 郭輝;明清小說中尼僧形象之文學與文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勃;從明代小說中的僧道形象解讀佛道世俗化[D];西南大學;2009年
2 饒思中;從實錄走向虛構,由歷史直面現(xiàn)實[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3 張敏;對明代小說中賦作的初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4 黃年紅;明代小說中文人生存模式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5 向前;明代公案小說的演變軌跡[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6 陳娟;明代文化市場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7 代智敏;明代小說選本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陳丹丹;明代通俗小說序跋整理與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9 位云霞;試論明代小說中的易裝現(xiàn)象[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章細玲;魏晉至明代小說人蛇婚戀母題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試論明代小說中的易裝現(xiàn)象,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62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0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