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股票市
發(fā)布時間:2022-10-21 21:32
有效市場假說(EMH)認為,投資者不可能運用某些相關信息或利用某種分析模型連續(xù)不斷的在證券市場上獲得超額利潤,即所謂的“戰(zhàn)勝市場”(Beat the Market)。然而,大量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證券市場存在大量憑借EMH以及基于風險的資產(chǎn)定價模型無法解釋的收益異,F(xiàn)象。其中股票的“時間序列報酬的可預測性”(Time-series Predictability)——即股票以往的價格和收益狀況對未來有預測作用,包括“短期股價報酬的正自相關性”(慣性效應)與“長期股價報酬的負相關性”(反轉效應)——則是這些異,F(xiàn)象當中比較典型的現(xiàn)象。因為該效應在幾乎所有的發(fā)達國家都存在,所以逐漸成為金融學界討論的熱點問題。 本文采用Jegadeesh和Titman的時間序列重疊的檢驗方法構造贏家——輸家組合,考察我國1998—2004年間滬市所有A股形成投資組合的累積收益率,通過一系列強度檢驗盡可能地剔除其他異象對股價慣性及反轉現(xiàn)象的影響以及數(shù)據(jù)挖掘的可能性,發(fā)現(xiàn)在中短期內我國滬市A股市場上存在著明顯的慣性效應,而隨著形成期的延長,反轉效應則變得顯著。 此外,本...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
1.4 主要創(chuàng)新
2. 文獻綜述
2.1 國外研究綜述
2.2.1 對慣性、反轉效應的實證檢驗
2.2.2 對慣性、反轉效應的成因分析
2.2.3 行為金融學對慣性、反轉效應的研究
2.2 國內研究狀況
3. 中國股市慣性與反轉效應實證分析
3.1 數(shù)據(jù)描述與說明
3.2 實證檢驗方法
3.2.1 變量計算方法
3.2.2 構造組合
3.3 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4. 中國股市慣性與反轉策略超常收益率分解
4.1 時序特征分析框架
4.1.1 WRSS 策略投資組合構成方式
4.1.2 模型描述——策略利潤分解
4.1.3 基于不同排序期與持有期下WRSS 策略投資組合的利潤分解
4.2 中國股市策略獲利時序性的實證
4.3 收益來源分析與結論
5. 中國股市慣性與反轉效應形成的內在動力機制分析
5.1 中國股市歷史背景與特性——一種描述性分析
5.2 基于投資者信息反應模式對慣性與反轉效應的解釋
5.2.1 投資者對信息反應不足或反應過度—基于HS 模型下分析
5.2.2 HS 模型的基本結論
5.2.3 中國股市投資者信息反應模型分析—對HS 模型的一種擴展
5.3 投資者信息反應模式進一步分析—基于動態(tài)進化博弈分析
5.3.1 進化博弈與復制動態(tài)
5.3.2 股票交易者進化博弈模型
5.4 中國股市中投資者信息反應模式
5.5 基于中國股市結構特征的一種分析
6. 結論及展望
6.1 基本結論
6.2 研究的局限與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在校學習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wǎng)絡組織成員合作的聲譽模型分析[J]. 盧福財,胡平波. 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 2005(02)
[2]中國股票市場機構與散戶的均衡策略及實證研究[J]. 王冀寧,吳啟宏,李心丹. 當代財經(jīng). 2004(08)
[3]我國股票市場“價格慣性策略”和“盈余慣性策略”的實證研究[J]. 吳世農,吳超鵬. 經(jīng)濟科學. 2003(04)
[4]中國股票市場動量策略贏利性研究[J]. 周琳杰. 世界經(jīng)濟. 2002(08)
[5]信息不對稱與機構操縱——中國股市機構與散戶的博弈分析[J]. 趙濤,鄭祖玄. 經(jīng)濟研究. 2002(07)
[6]不對稱信息、不完全契約與中國的信用制度建設[J]. 蔣海. 財經(jīng)研究. 2002(02)
[7]非對稱信息條件下股市博弈模型[J]. 江孝感,吳清烈,韓勇,蔣尚華,成國平. 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1(08)
[8]進化穩(wěn)定均衡與納什均衡——兼談進化博弈理論的發(fā)展[J]. 張良橋. 經(jīng)濟科學. 2001(03)
[9]中國股市“慣性策略”和“反轉策略”的實證分析[J]. 王永宏,趙學軍. 經(jīng)濟研究. 2001(06)
[10]資本市場投資行為監(jiān)管的博弈分析[J]. 王定元. 中南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01(03)
本文編號:3696413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
1.4 主要創(chuàng)新
2. 文獻綜述
2.1 國外研究綜述
2.2.1 對慣性、反轉效應的實證檢驗
2.2.2 對慣性、反轉效應的成因分析
2.2.3 行為金融學對慣性、反轉效應的研究
2.2 國內研究狀況
3. 中國股市慣性與反轉效應實證分析
3.1 數(shù)據(jù)描述與說明
3.2 實證檢驗方法
3.2.1 變量計算方法
3.2.2 構造組合
3.3 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4. 中國股市慣性與反轉策略超常收益率分解
4.1 時序特征分析框架
4.1.1 WRSS 策略投資組合構成方式
4.1.2 模型描述——策略利潤分解
4.1.3 基于不同排序期與持有期下WRSS 策略投資組合的利潤分解
4.2 中國股市策略獲利時序性的實證
4.3 收益來源分析與結論
5. 中國股市慣性與反轉效應形成的內在動力機制分析
5.1 中國股市歷史背景與特性——一種描述性分析
5.2 基于投資者信息反應模式對慣性與反轉效應的解釋
5.2.1 投資者對信息反應不足或反應過度—基于HS 模型下分析
5.2.2 HS 模型的基本結論
5.2.3 中國股市投資者信息反應模型分析—對HS 模型的一種擴展
5.3 投資者信息反應模式進一步分析—基于動態(tài)進化博弈分析
5.3.1 進化博弈與復制動態(tài)
5.3.2 股票交易者進化博弈模型
5.4 中國股市中投資者信息反應模式
5.5 基于中國股市結構特征的一種分析
6. 結論及展望
6.1 基本結論
6.2 研究的局限與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在校學習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wǎng)絡組織成員合作的聲譽模型分析[J]. 盧福財,胡平波. 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 2005(02)
[2]中國股票市場機構與散戶的均衡策略及實證研究[J]. 王冀寧,吳啟宏,李心丹. 當代財經(jīng). 2004(08)
[3]我國股票市場“價格慣性策略”和“盈余慣性策略”的實證研究[J]. 吳世農,吳超鵬. 經(jīng)濟科學. 2003(04)
[4]中國股票市場動量策略贏利性研究[J]. 周琳杰. 世界經(jīng)濟. 2002(08)
[5]信息不對稱與機構操縱——中國股市機構與散戶的博弈分析[J]. 趙濤,鄭祖玄. 經(jīng)濟研究. 2002(07)
[6]不對稱信息、不完全契約與中國的信用制度建設[J]. 蔣海. 財經(jīng)研究. 2002(02)
[7]非對稱信息條件下股市博弈模型[J]. 江孝感,吳清烈,韓勇,蔣尚華,成國平. 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1(08)
[8]進化穩(wěn)定均衡與納什均衡——兼談進化博弈理論的發(fā)展[J]. 張良橋. 經(jīng)濟科學. 2001(03)
[9]中國股市“慣性策略”和“反轉策略”的實證分析[J]. 王永宏,趙學軍. 經(jīng)濟研究. 2001(06)
[10]資本市場投資行為監(jiān)管的博弈分析[J]. 王定元. 中南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01(03)
本文編號:36964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36964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