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東道國治理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19 10:18
作為市場經濟體系中迅速發(fā)展壯大的新興事物,金融衍生品已經成為當今國際資本市場上存在歷史最短、發(fā)展速度最快、交易規(guī)模最大的金融工具。尤其在近十年來,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特別是場外交易市場得到迅猛發(fā)展,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發(fā)展迅速。由于資本市場上各類投資者對保值和投機的巨大需求,各種新的金融衍生品仍在不斷地被制造出來,市場規(guī)模極其驚人,發(fā)展速度仍在加快。但國際金融衍生交易在給交易者帶來保值和規(guī)避風險的同時,亦給投機者制造巨大風險提供了可能性,這在客觀上就要求必須對國際金融衍生交易進行治理。從契約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金融衍生交易是一種契約,因為人的“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行為的存在,金融衍生交易契約必然是不完全的,由此可能導致嚴重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風險,再加上金融衍生交易固有的虛擬性、杠桿性和高風險性,及其國際化趨勢,其問題更可能導致對整個金融市場乃至實體經濟產生巨大的不良影響。從對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資產專用性、交易頻率和不確定性三個主要影響交易性質的因素進行分析,得出國際金融衍生交易是一種偶爾進行的特定交易,且此交易的不確定性非常大,再結合威廉姆森的治理理論可知,對國際金融衍生交易契約不完全性的治理為第三方治理。通過對常見的幾種第三方治理方式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當前最有效的國際金融衍生交易治理方式是東道國治理。 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國際金融衍生交易治理的任務,探討了東道國的治理機制設計,主要包括法律體系和組織體系構建兩個重要方面。其中,法律體系構建包括科學構建金融衍生交易治理法的結構,將法律的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有機結合,建立制度化的法律創(chuàng)新機制等建議。組織體系的構建則包括建立金融衍生交易所的一線治理,行業(yè)自律組織的中間治理和國家政府的宏觀治理三個方面。此外,針對當前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發(fā)展趨勢和治理當中的重點和難點,還強調了東道國要特別對待場外金融衍生交易的治理,并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治理。
【學位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F831.5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外相關研究
1.2.2 國內相關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思路及論文的結構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結構安排
1.4 文章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1.4.1 創(chuàng)新之處
1.4.2 不足之處
第2章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產生與發(fā)展、風險及契約不完全性
2.1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產生與發(fā)展
2.1.1 國際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與類型
2.1.2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發(fā)展狀況
2.2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風險與契約不完全性分析
2.2.1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風險
2.2.2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契約不完全性
2.2.3 契約不完全性導致國際金融衍生交易風險
第3章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東道國治理研究
3.1 基于交易成本經濟學的國際金融衍生交易治理研究
3.1.1 交易成本經濟學治理理論
3.1.2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應采取第三方治理
3.2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第三方治理研究
3.2.1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常見的第三方治理分析
3.2.2 東道國治理是當前最有效的國際金融衍生交易治理
第4章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東道國治理機制構建
4.1 東道國進行國際金融衍生交易治理的任務
4.1.1 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
4.1.2 建立健全的市場擔保體系
4.2 東道國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體系構建
4.2.1 科學構建金融衍生交易治理法的結構
4.2.2 將法律的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有機結合
4.2.3 建立制度化的法律創(chuàng)新機制
4.3 東道國金融衍生交易治理組織體系構建
4.3.1 金融衍生交易所的一線治理
4.3.2 金融衍生行業(yè)自律組織的中間治理
4.3.3 國家政府的宏觀治理
4.4 東道國金融衍生交易治理需特別關注之處
4.4.1 加強對場外金融衍生交易的治理
4.4.2 加強金融衍生交易治理的國際合作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47078
【學位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F831.5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外相關研究
1.2.2 國內相關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思路及論文的結構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結構安排
1.4 文章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1.4.1 創(chuàng)新之處
1.4.2 不足之處
第2章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產生與發(fā)展、風險及契約不完全性
2.1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產生與發(fā)展
2.1.1 國際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與類型
2.1.2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發(fā)展狀況
2.2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風險與契約不完全性分析
2.2.1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風險
2.2.2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契約不完全性
2.2.3 契約不完全性導致國際金融衍生交易風險
第3章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東道國治理研究
3.1 基于交易成本經濟學的國際金融衍生交易治理研究
3.1.1 交易成本經濟學治理理論
3.1.2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應采取第三方治理
3.2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第三方治理研究
3.2.1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常見的第三方治理分析
3.2.2 東道國治理是當前最有效的國際金融衍生交易治理
第4章 國際金融衍生交易的東道國治理機制構建
4.1 東道國進行國際金融衍生交易治理的任務
4.1.1 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
4.1.2 建立健全的市場擔保體系
4.2 東道國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體系構建
4.2.1 科學構建金融衍生交易治理法的結構
4.2.2 將法律的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有機結合
4.2.3 建立制度化的法律創(chuàng)新機制
4.3 東道國金融衍生交易治理組織體系構建
4.3.1 金融衍生交易所的一線治理
4.3.2 金融衍生行業(yè)自律組織的中間治理
4.3.3 國家政府的宏觀治理
4.4 東道國金融衍生交易治理需特別關注之處
4.4.1 加強對場外金融衍生交易的治理
4.4.2 加強金融衍生交易治理的國際合作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云;田娟;;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分析及防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01期
2 李翀;金融創(chuàng)新、金融風險與金融發(fā)展——謹慎發(fā)展我國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場[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錢小安;建立中國統(tǒng)一的金融監(jiān)管體制的構想[J];財經科學;2002年01期
4 都紅雯;《巴塞爾新資本協(xié)議》對金融衍生工具實施監(jiān)管的新進展[J];國際金融研究;2003年12期
5 何德旭;金融監(jiān)管:世界趨勢與中國的選擇——兼論中國銀監(jiān)會的設立[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6 馮邦彥,彭薇;香港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fā)展及對內地的啟示[J];經濟縱橫;2004年05期
7 鄭魯英;美國對金融衍生交易的監(jiān)管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2年05期
8 王自力;我國金融監(jiān)管體系與監(jiān)管模式的重新探討[J];金融研究;2000年12期
9 魏立明;;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的形態(tài)及其本質[J];遼寧經濟;2005年12期
10 孫善貴;;論金融衍生交易跨境發(fā)展的法律監(jiān)管[J];商場現(xiàn)代化;2006年25期
本文編號:284707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28470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