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關系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07 14:37
本文選題:機構投資者 切入點:信息披露 出處:《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隨著資本市場的日漸成熟,資本市場的信息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經成為企業(yè)和投資者關注的重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作為連接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的橋梁,作為投資者決策的重要信息來源,已經開始成為證券市場的核心內容,更是評價資本市場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標。而機構投資者作為近幾年從資本市場活躍起來的強有力的投資者,尤其是基金機構在我國的蓬勃發(fā)展,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開始越來越多的受到研究學者的關注。本文就是從梳理早期學者對于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關系的研究理論,在委托代理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資本市場的實際發(fā)展情況,用實證的方法研究我國的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基金機構投資者與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關系,從而為我國基金機構投資者的發(fā)展提出建議。 一、研究目的 目前階段,在我國資本市場,對于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之間的關系,已經引起了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關注。從實務方面來看,隨著證券市場發(fā)展的日漸成熟,機構投資者作為一只強有力的投資力量,無論從資金實力,還是從專業(yè)投資角度,都遠遠強于一般投資者。具體到基金投資者,我國基金管理公司在2011年底達到66家,基金資產份額總規(guī)模達到26464.65億份,比上年底增長了9.17%,管理的基金資產凈值總規(guī)模為21879.79億元,強有力的壯大了我國機構投資者的實力。通過觀察本文所選取的樣本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也可以發(fā)現,存在基金機構持股的上市公司占到了90%,說明了基金投資者的投資已經相當廣泛。隨著基金機構投資者實力的壯大,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基金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力也開始增大,尤其是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作為股東的基金投資者,為了維護自身的投資收益,必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真實、可靠的信息來進行分析和投資決策,當然,這種對信息披露的干預,可以是通過干預公司治理來實現,也可以是通過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公司股份來實現。所以公司管理層迫于股東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會改善信息披露的質量。但是,機構投資者這種干預也并不總是有益的,當機構投資者成為大股東時,容易產生信息的內幕交易而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 所以本文有必要對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之間關系進行研究,找出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之間的關系,明確機構投資者哪些方面能夠影響到上市公司的信啟、披露質量,明確不同投資風格的基金投資者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同影響,從而為我國發(fā)展機構投資者及改善資本市場信息披露環(huán)境提出政策性的建議。 二研究內容 本文是在總結國內外關于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研究的基礎上,從基金投資者持股的視角出發(fā)選取變量,采用logistic二元回歸的方法,建立模型,目的是對基金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進而為我國改善機構投資者結構、提高資本市場信息披露水平提出建議。 第一章,主要介紹本文選題的背景,提出研究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研究意義,簡單介紹本文的研究框架及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主要總結、梳理早期學者關于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關研究。首先是通過早期的研究成果,把機構投資者定義為:金融意義上的職業(yè)化法人投資團體,它通過自有資本或者通過多樣化的金融工具籌集的資金,在資本市場上進行債券或者股權投資的非個人性金融團體機構。其次,對機構投資者影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回顧。最后,結合我國機構投資者的發(fā)展特點,提出本文的研究視角。與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是從基金投資者的視角出發(fā),研究基金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關系。 第三章,該部分內容主要是交待本文的相關理論。首先分析了機構投資者的基本特征,簡單介紹了我國的信息披露制度及其要求;然后結合委托-代理理論和信號傳遞理論對本文所研究的主題進行了分析;最后著重分析了機構投資者作用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動因及機理,本文認為出于收益性和規(guī)模性的原因,機構投資者愿意干預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作用機制上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公司治理來干預的積極作用機制,另一種是通過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股份的消極作用機制。 第四章,該章主要為本文的研究設計部分。主要是提出本文的研究構想,從基金投資者持股與否、持股家數、持股比例、基金股權集中度及不同類別的基金投資者等方面出發(fā),將其作為本文的研究變量,研究其對上司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針對該構想,本文選取了2010年深圳主板A股388家上市公司作為本文的研究樣本,并且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45家基金投資者進行了聚類分析,將其分為頻繁型、集中型和平衡型三種類型進行研究。 第五章,該部分主要是實證研究部分。首先對本文所選擇的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的統(tǒng)計和分析,簡單了解我國基金投資者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情況;接著對變量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發(fā)現本文所選擇的自變量之間相關性不強,進而建立模型進行了logistic二元回歸分析。研究結果發(fā)現部分研究結果符合本文的研究假設。 第六章,該部分為本文的研究結論和政策性建議。主要是對本文的研究結論進行了總結,分析了部分研究結果與本文假設不相符的原因,并且,針對本文的研究結論,從資本市場和國家相關監(jiān)管部門的角度提出了比較有針對性的建議。最后對本文所存在的局限性進行了分析。 三、本文的研究貢獻 本文研究的研究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研究視角的創(chuàng)新 對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研究上,早期的學者主要是籠統(tǒng)的選擇所有機構投資者作為研究的對象,鑒于機構投資者之間各方面的差異,本文認為需要更有針對性的研究一類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響,所以本文選擇我國機構投資者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基金類機構投資者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來研究基金持股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 (2)分析方法的創(chuàng)新 在研究基金類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作用機理的時候,引入了博弈論的方法進行研究。本文認為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之間是一種博弈的關系,雙方最關注的都是自身的收益問題,那么一定存在一個納什均衡,即基金機構愿意干預而不超過自身所付出的成本,而上市公司管理層愿意披露而不影響自身的報酬之間的一個均衡點。 (3)分類標準的創(chuàng)新 根據基金公司自身的屬性,本文認為其在投資資產的組合、投資集中度、風險的規(guī)避以及資產的周轉率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有必要對其進行分類研究。所以本文借鑒Bushee(2006)1對于機構投資者的分類方法,對本文所選擇的樣本基金機構投資者進行了分類研究,即分為平衡型、集中型、頻繁型三類基金機構投資者。有針對性的研究三類基金機構投資者影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方式、性質以及程度。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275;F832.51;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建芳;李丹蒙;丁瓊;;真實環(huán)境下機構投資者持股與公司透明度研究——基于遺漏變量與互為因果的內生性檢驗分析視角[J];財經研究;2009年01期
2 胡國柳;韓蔥慧;;機構投資者與會計信息質量之關系的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年06期
3 汪煒,蔣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與資本成本[J];經濟研究;2004年07期
4 曾穎;陸正飛;;信息披露質量與股權融資成本[J];經濟研究;2006年02期
5 侯宇;葉冬艷;;機構投資者、知情人交易和市場效率——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實證證據[J];金融研究;2008年04期
6 崔學剛;公司治理機制對公司透明度的影響——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會計研究;2004年08期
7 江向才;公司治理與機構投資人持股之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4年01期
8 周銓;朱洪亮;李心丹;;基于因子聚類方法的基金風格分類研究[J];南方經濟;2006年12期
9 葉莉;劉巍;;我國開放式基金投資風格評價方法研究[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08期
10 丁方飛;范麗;;我國機構投資者持股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來自深市上市公司的證據[J];軟科學;2009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羅棟梁;我國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治理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797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15797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