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市社會科學類社會組織活力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12-04 08:25
從黨的十七大對社會組織提出明確發(fā)展要求到十九大報告五次提及社會組織,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體制,激發(fā)社會組織活力”到十九大報告“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fā)揮社會組織作用”,中央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在社會組織上,對社會組織的期待也越來越高。由此可見,激發(fā)社會組織活力,對推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發(fā)揮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意義重大。社會科學類社會組織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活力的激發(fā)與提升對繁榮我國社會科學,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現(xiàn)實中對于處于同一政策、制度環(huán)境下的社會組織,它們的活力卻迥異,其活力巨大的差距給相關政府部門的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而對于社會組織活力的相關研究集中在定性分析與政策建議上,尚未涉及社會組織活力的影響因素的定量分析。因此,本研究以社科類社會組織年檢結果、政府部門評價和活動數(shù)據為基礎,在文獻研究以及年檢報告進行內容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以組織內部治理、政社關系為二維劃分標準的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并探討兩個維度上對社科類社會組織活力的影響程度,找到在不同維度內對社科類社會組織活力產生最顯著...
【文章來源】:重慶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問題提出
1.3 概念界定
1.3.1 社會組織
1.3.2 社會科學類社會組織
1.3.3 社會組織活力
1.4 研究意義
1.4.1 理論意義
1.4.2 現(xiàn)實意義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特色
1.6.1 研究對象特色
1.6.2 研究方法運用特色
2 文獻綜述與假設
2.1 文獻綜述
2.1.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1.2 文獻評述
2.2 研究假設
2.2.1 社會組織的內部治理
2.2.2 社會組織的政社關系
3 研究設計與框架
3.1 資料來源
3.2 數(shù)據整理分類與變量測量取值
3.2.1 因變量的測量
3.2.2 自變量的測量
3.3 模型方法
3.3.1 因子分析
3.3.2 二元logistic回歸
4 實證結果與解釋
4.1 2015年社科類社會組織的logistic模型
4.2 2016年社會科學類組織的logistic模型
5 研究結果討論與政策建議
5.1 研究結果
5.2 研究討論
5.2.1 組織內部治理對組織活力影響的討論
5.2.2 組織政社關系對組織活力影響的討論
5.3 社會科學類社會組織活力的增強路徑
5.3.1 健全理事會和監(jiān)事會,完善治理結構,加強內部管理
5.3.2 提高社會組織自身能力,繼續(xù)推進政府購買服務
5.3.3 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yōu)化社會組織發(fā)展環(huán)境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A.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積極治理視角下激發(fā)社會組織活力的制度創(chuàng)新分析[J]. 王思斌.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2]社會組織的獨立性:合法與有效間的策略選擇[J]. 薛美琴,馬超峰. 學習與實踐. 2014(12)
[3]中國社會組織多重特征的機制性分析[J]. 王詩宗,宋程成,許鹿. 中國社會科學. 2014(12)
[4]非協(xié)同治理與策略性應對——社會組織自主性研究的一個理論框架[J]. 黃曉春,嵇欣. 社會學研究. 2014(06)
[5]當前我國增強社會組織活力的制度建構與社會政策分析[J]. 關信平. 江蘇社會科學. 2014(03)
[6]激發(fā)社會組織活力:觀念、制度和能力建設[J]. 蔡禾.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14(03)
[7]社會組織活力激發(fā)的新問題及政策思考——基于社會治理的視角[J]. 許小玲.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14(03)
[8]“寄居蟹的藝術”:體制內社會組織的環(huán)境適應策略——對天津市兩個省級組織的個案研究[J]. 鄧寧華. 公共管理學報. 2011(03)
[9]組織性質、政社關系與發(fā)展空間——基于對B省近150家社科類社會組織的考察[J]. 朱培蕾.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4)
[10]走向公民社會——我國社會組織發(fā)展的歷史及趨勢[J]. 王名.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03)
本文編號:2897282
【文章來源】:重慶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問題提出
1.3 概念界定
1.3.1 社會組織
1.3.2 社會科學類社會組織
1.3.3 社會組織活力
1.4 研究意義
1.4.1 理論意義
1.4.2 現(xiàn)實意義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特色
1.6.1 研究對象特色
1.6.2 研究方法運用特色
2 文獻綜述與假設
2.1 文獻綜述
2.1.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1.2 文獻評述
2.2 研究假設
2.2.1 社會組織的內部治理
2.2.2 社會組織的政社關系
3 研究設計與框架
3.1 資料來源
3.2 數(shù)據整理分類與變量測量取值
3.2.1 因變量的測量
3.2.2 自變量的測量
3.3 模型方法
3.3.1 因子分析
3.3.2 二元logistic回歸
4 實證結果與解釋
4.1 2015年社科類社會組織的logistic模型
4.2 2016年社會科學類組織的logistic模型
5 研究結果討論與政策建議
5.1 研究結果
5.2 研究討論
5.2.1 組織內部治理對組織活力影響的討論
5.2.2 組織政社關系對組織活力影響的討論
5.3 社會科學類社會組織活力的增強路徑
5.3.1 健全理事會和監(jiān)事會,完善治理結構,加強內部管理
5.3.2 提高社會組織自身能力,繼續(xù)推進政府購買服務
5.3.3 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yōu)化社會組織發(fā)展環(huán)境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A.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積極治理視角下激發(fā)社會組織活力的制度創(chuàng)新分析[J]. 王思斌.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2]社會組織的獨立性:合法與有效間的策略選擇[J]. 薛美琴,馬超峰. 學習與實踐. 2014(12)
[3]中國社會組織多重特征的機制性分析[J]. 王詩宗,宋程成,許鹿. 中國社會科學. 2014(12)
[4]非協(xié)同治理與策略性應對——社會組織自主性研究的一個理論框架[J]. 黃曉春,嵇欣. 社會學研究. 2014(06)
[5]當前我國增強社會組織活力的制度建構與社會政策分析[J]. 關信平. 江蘇社會科學. 2014(03)
[6]激發(fā)社會組織活力:觀念、制度和能力建設[J]. 蔡禾.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14(03)
[7]社會組織活力激發(fā)的新問題及政策思考——基于社會治理的視角[J]. 許小玲.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14(03)
[8]“寄居蟹的藝術”:體制內社會組織的環(huán)境適應策略——對天津市兩個省級組織的個案研究[J]. 鄧寧華. 公共管理學報. 2011(03)
[9]組織性質、政社關系與發(fā)展空間——基于對B省近150家社科類社會組織的考察[J]. 朱培蕾.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4)
[10]走向公民社會——我國社會組織發(fā)展的歷史及趨勢[J]. 王名.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03)
本文編號:28972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8972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