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編者的話
本文選題:狹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 參考:《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5年01期
【摘要】:正2005年,是愛因斯坦發(fā)表狹義相對論100周年。上個世紀初葉發(fā)生的以相對論和量子論為核心的物理學革命,引發(fā)了持續(xù)至今的一輪又一輪技術和產業(yè)革命浪潮,,廣泛而深刻地改變了社會。如果說當年科學大師們在實驗室和書齋中完成的科學創(chuàng)新,與田間耕作的農民沒有什么聯系,那么今天我們每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無不享受著科學大
[Abstract]:The year 2005 marks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Einstein's publication of special relativity. At the beginning of last century, the physics revolution with relativity and quantum theory as the core triggered a series of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s that continue to this day, and changed the society widely and profoundly. If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s accomplished by the masters of science in the laboratory and in the study at that time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farmers working in the fields, then today every one of us living in a modern society is enjoying the science.
【作者單位】: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編輯部
【分類號】:N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聲溪;;狹義相對論的自然推廣[J];暨南大學學報;1980年02期
2 馮啟元;;相對論的雙生子佯謬[J];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0年01期
3 李果昌;張立根;;“雙生子佯謬”的狹義相對論解釋[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1980年02期
4 錢尚武;狹義相對論中解決時鐘佯謬的關鍵[J];自然雜志;1981年12期
5 陳繼述,易希璋;避免光速不變假設的一個嘗試[J];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1981年04期
6 成家復;論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及其數學表達式[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1982年02期
7 張永謙 ,葛榮壽;永不停息地探求科學真理的人[J];自然雜志;1982年10期
8 ;有關《狹義相對論中解決時鐘佯謬的關鍵》一文的來信摘登[J];自然雜志;1982年12期
9 葛旭初;狹義相對論在超光速情況下的推廣[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2年01期
10 Hans Reichenbach;陳穎;;相對論的哲學意義[J];世界科學;1982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國求;;論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中質點的屬性[A];湖北省物理學會、武漢物理學會成立70周年慶典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楊大衛(wèi);;引力質量與速度有關嗎?——對等效原理的理解[A];中國天文學會恒星分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劉永年;;結合時空觀的演進談談概念教學法[A];湖北省物理學會、武漢物理學會2004’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楊雁南;;一道相對論題目的多種求解[A];2005年全國高校非物理類專業(yè)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中華;葛亮;;光子靜止質量的分析[A];2005年全國高校非物理類專業(yè)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王治國;于明章;;工科物理教材知識結構的分析[A];2005年全國高校非物理類專業(yè)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潘篤武;;質疑愛因斯坦[A];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張春美;;理性與智慧:愛因斯坦的科學方法[A];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周吉善;;時鐘變慢的物理學機制——時頻計量沒有統(tǒng)一標準[A];2005年全國時間頻率學術交流會文集[C];2005年
10 朱光烈;;走向“復雜”的研究和寫作[A];第五屆全國新聞與傳播心理研討會暨中國心理學會新聞與傳播心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約記者 邵傳賢;今天為什么紀念愛因斯坦[N];北京科技報;2005年
2 特約記者 邵傳賢;愛因斯坦因何成為天才[N];北京科技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朱廣菁;王大中:創(chuàng)新能源新技術需科學理論引領[N];大眾科技報;2005年
4 戴念祖;愛因斯坦亦曾站在巨人肩膀上[N];大眾科技報;2005年
5 周如玲;愛因斯坦對周培源一生的影響[N];大眾科技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朱廣菁 涂鳴華 謝 宏;杜祥琬:物理學與人類未來新能源[N];大眾科技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謝宏;科學教育要體現實事求是的精神[N];大眾科技報;2005年
8 陳康黔;西醫(yī)往前看 中醫(yī)往后看 中西醫(yī)結合往哪看[N];健康報;2005年
9 胡連榮;愛因斯坦為何智力超群[N];經濟日報;2005年
10 ;是誰創(chuàng)造了科學史上的奇跡[N];經濟日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呂仕儒;論形象思維在物理學發(fā)展中的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鑫;高精度激光時間傳遞技術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3年
3 盛巧雅;中美兩國青少年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對比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4 鄧海;電磁場理論教學中某些疑難問題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6年
5 吳宏途;de-Sitter不變相對論中自由粒子的Lagrangian形式[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6 葉安榮;校本課程《物理奧賽輔導》的開發(fā)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黃宏梅;現代物理學滲透于高中物理教學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8 施江立;閔可夫斯基空間中的類時極值曲面方程[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831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88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