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DDoS防護績效評估

發(fā)布時間:2018-11-11 00:01
【摘要】:面對日益嚴重的分布式拒絕服務(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攻擊威脅和眾多防護措施,需要防護績效評估方法指導防護措施的選擇.現(xiàn)有績效評估方法通過對比防護措施部署前后的攻擊效果進行評估,需對防護措施進行卸載及重新部署,實施成本高.針對這種不足,首先建立了防護績效評估模型(defence evaluation model,DEM),該模型從用戶感受角度進行指標選取,減少了傳統(tǒng)方式下測評過程需要的指標數(shù)量,降低了數(shù)據(jù)獲取的難度.利用神經(jīng)網(wǎng)絡良好的泛化能力,將其引入DDoS防護績效評估過程;在計算已部署防護措施攻擊效果的同時,預測得到未部署防護措施時的攻擊效果,減少了測量次數(shù).使用網(wǎng)絡仿真程序SSFNet模擬典型攻擊場景進行實驗,驗證了提出的評估方法以及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預測能力.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threat of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 attacks and numerous protective measures, the selection of protective measures needs to be guided by the method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exis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s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ttack before and after the deployment of protective measures. It is necessary to uninstall and redeploy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the cost of implementation is high.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first of all, the model of prote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defence evaluation model,DEM) is established. The model selects indica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 perception, which reduces the number of indicators needed in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process and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data acquisition. Using the good generalization ability of the neural network, i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DDoS prote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cess, while calculating the attack effect of the deployed protective measures, predicting the attack effect when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not deployed, and reducing the measurement times. The network simulation program SSFNet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typical attack scene. The proposed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prediction ability of the neural network are verified.
【作者單位】: 可信計算與信息保障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信息網(wǎng)絡安全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基金】:國家“八六三”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基金項目(SQ2013GX02D01211,2011AA01A2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100226,61303248)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2085)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基金項目(2012BAK26B01)
【分類號】:TP393.0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娟;段樹華;;PSO算法和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入侵檢測系統(tǒng)設計[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0年08期

2 卓先德;;網(wǎng)絡安全評估的仿真與應用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1年06期

3 劉麗娟;鄭逢斌;郭珊珊;劉定一;;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角色層次訪問控制策略的研究[J];光盤技術;2008年08期

4 喬佩利;馮心任;;基于CMAC網(wǎng)絡的異常入侵檢測技術[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5 李澤強;陳子建;劉晨;張德鵬;;數(shù)字化新聞平臺的安全策略[J];計算機安全;2006年09期

6 韓靖;郭放;石金華;;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網(wǎng)絡流量監(jiān)控的研究[J];微計算機信息;2007年18期

7 朱若峰;;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審計模型及在金融領域中運用的探討[J];科技風;2009年17期

8 顏輝,龍多;入侵檢測中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對專家系統(tǒng)的優(yōu)化[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9 蔣睿,李建華,潘理;新型網(wǎng)絡信息系統(tǒng)安全模型及其數(shù)學評估[J];計算機工程;2005年14期

10 許福永,申健,李劍英;基于AHP和ANN的網(wǎng)絡安全綜合評價方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5年2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茜;雷鳴;酆小凱;;一種人工免疫入侵檢測中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自體更新方法[A];2008年計算機應用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2 王清煥;;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中的安全保密檢查評估[A];第十九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仁斌;;對Web應用程序安全評估模型的初步研究[A];第一屆全國Web信息系統(tǒng)及其應用會議(WISA2004)論文集[C];2004年

4 李金武;鄭秋生;;分布式安全評估通信協(xié)議的研究與設計[A];計算機研究新進展(2010)——河南省計算機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孫永強;徐昕;黃遵國;;基于HMM的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檢測方法[A];2006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06年

6 萬超;姚丹霖;林果;;一種基于TOR的DDoS攻擊源追蹤方案[A];2008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7 孫紅杰;方濱興;張宏莉;云曉春;;基于鏈路特征的DDoS攻擊檢測方法[A];全國網(wǎng)絡與信息安全技術研討會'2005論文集(上冊)[C];2005年

8 劉棣華;張曉輝;周紅軍;;一種基于包過濾的DDOS防御系統(tǒng)[A];2009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張敏;;城市網(wǎng)絡信息系統(tǒng)安全體系結(jié)構(gòu)的探索[A];城市科學論集[C];2004年

10 雷楓;;企業(yè)網(wǎng)的安全策略[A];全國計算機網(wǎng)絡應用年會論文集(2001)[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阮光塵邋朱元春;多層構(gòu)建郵件免疫機能[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2 翟勝軍;從三個維度發(fā)展SOC[N];計算機世界;2007年

3 金諾網(wǎng)安公司;如何選購IDS?[N];計算機世界;2002年

4 張琦;您的安全托管了嗎[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6年

5 馮朝明;如何評估網(wǎng)絡系統(tǒng)的安全[N];計算機世界;2006年

6 趙曉濤;接入安全PK談[N];網(wǎng)絡世界;2007年

7 ;UAC四大特性[N];中國計算機報;2008年

8 朱新亞;Web安全評估漸熱[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9 北京啟明星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研發(fā)中心安全測評部經(jīng)理 陳洪波;給網(wǎng)絡安全打分[N];科技日報;2001年

10 ;先鋒產(chǎn)品打響網(wǎng)絡安全戰(zhàn)役[N];計算機世界;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曉春;基于模型的網(wǎng)絡安全風險評估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李目海;基于流量的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檢測[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車喜龍;基于計算智能的網(wǎng)格資源監(jiān)測預報系統(tǒng)[D];吉林大學;2009年

4 馬進;加載隱私保護的網(wǎng)絡安全綜合管理關鍵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5 何召衛(wèi);受限本體相似[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6 吳靜;入侵檢測中神經(jīng)網(wǎng)絡融合學習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臧天寧;僵尸網(wǎng)絡協(xié)同檢測與識別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8 張鳳斌;基于免疫遺傳算法的入侵檢測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9 欒翠菊;計算網(wǎng)格環(huán)境中任務管理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10 王書鋒;環(huán)繞智能系統(tǒng)中個性化服務技術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磊;基于遺傳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入侵檢測模型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5年

2 朱黨鋒;基于小波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入侵檢測技術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3 王科明;基于網(wǎng)格神經(jīng)計算平臺的預測模型的研究設計與實現(xiàn)[D];浙江大學;2004年

4 徐衛(wèi)東;基于IPV6的內(nèi)容分發(fā)網(wǎng)絡系統(tǒng)負載均衡技術研究與實現(xiàn)[D];重慶大學;2005年

5 何志波;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的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tǒng)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6 田大新;基于異常檢測的智能入侵檢測系統(tǒng)[D];吉林大學;2005年

7 黃小華;智能化入侵檢測與防御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8 雷鳴;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人工免疫入侵檢測自體更新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9 馮心任;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與馬爾可夫模型的主機入侵防御技術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9年

10 李麗;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入侵檢測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32394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232394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239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