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移動閱讀行為及其引導策略分析——基于對北京、山東1600名中學生的問卷調查和訪談
本文選題:青少年 + 移動閱讀。 參考:《中國青年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隨著手機、IPAD、電子書等智能終端和互聯網的普及,移動閱讀已經成為青少年越來越重要的知識和信息獲取方式;但是青少年的移動閱讀存在著娛樂化、流行化、淺閱讀的反知識化、非理性傾向。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解決也需要多方力量齊抓共管,共同推動青少年移動閱讀環(huán)境的改善,提升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和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提升自我的能力。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intelligent terminals such as IPAD, e-books and the Internet, mobile reading has become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ay for teenager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he anti-intellectual and irrational tendency of shallow reading.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re various, and its solution also needs to work together with various forces to joint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obile reading environment for young people. Enhance teenagers' ability to resist bad information and actively use mobile Internet to improve themselves.
【作者單位】: 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少年移動互聯網使用行為及影響研究》(項目編號14BXW044)的階段性成果 學校社科課題《青少年移動互聯網使用行為及影響研究》(項目編號2013-2014BS0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13.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岳璐;;從消費導師到銷蝕個性的符號——對后現代社會中大眾傳媒的三種解讀[J];東南傳播;2006年08期
2 萬安中;;論充分發(fā)揮新聞輿論對民辦高教發(fā)展的作用[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張衛(wèi)國;;高校思想政治建設困境與智德教育的可能[J];當代經濟;2014年13期
4 龔超;;論現代輿論引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運用[J];湖北社會科學;2014年07期
5 欒鑾;;新媒體環(huán)境對少兒讀者的影響[J];傳播與版權;2015年01期
6 王強;;“數據驅動”與“敘述驅動”:數據新聞生產的雙重動力[J];編輯之友;2015年03期
7 凌小萍;鄧伯軍;;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8 吳錫存;;大眾傳媒低俗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江蘇高教;2006年03期
9 徐潤拓;;信息傳媒時代的文藝及文藝消費之反思[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高亞春;;消費社會的崛起——波德里亞對現代性的通俗性表達[J];蘭州學刊;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席偉航;;轉型社會中的我國網絡輿論研究[A];新聞學論集(第25輯)[C];2010年
2 何軍;;西方國家政黨與媒體關系[A];世界政黨發(fā)展與當代中國政黨制度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王歡;超越資本邏輯與符號邏輯[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鄭春生;馬爾庫塞與六十年代美國學生運動[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伯高;政府公共輿論管理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4 何媛;中國消費模式演變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5 劉春波;輿論引導論[D];武漢大學;2013年
6 劉志成;中國共產黨政治傳播理論與實踐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7 邵波;“中間代”詩歌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8 肖凱;數字化成長中的自我完善及其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9 張玲玲;美國動畫電影中英雄形象的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琦;現代性下的極權主義[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2 鄧歡;消費社會境遇中廣告審美文化的批判與建構[D];武漢紡織大學;2011年
3 胡洋;公共危機傳播中的媒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4 王丹;突發(fā)公共事件中媒體的角色定位[D];東華大學;2012年
5 藍愛國;當代文學批評:多維視野中的身份意識[D];中南大學;2005年
6 陸曉明;危機管理中的媒體角色與功能初探[D];廣西大學;2007年
7 劉松麒;工業(yè)化社會下的畸形性格[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盧晶晶;文化反哺:轉型期農村家庭中的親子傳承[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9 孟慶豐;媒介技術的演進及其社會影響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10 劉思思;論政黨與媒體關系的演變[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本文編號:19836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198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