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物流管理論文 >

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4-10-01 10:51
[摘    要]從信息傳遞評價標準方面進行研究,為食品可追溯信息有效傳遞提供評價標準,對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的傳遞問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和理論意義。

[關鍵詞]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

1  引言

食品具有需求量大、覆蓋面廣的特點,然而食品的保質期又決定了物流周轉要穩(wěn)定且及時,但是物流信息資源雜亂,繁亂的數(shù)據(jù)如何能滿足物流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并最終緩解食品安全問題是現(xiàn)今一個研究重點。如何促進物流信息有效傳遞以滿足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jiān)管和企業(yè)、消費者對物流信息的需求成為當今信息化時代日益突出的問題。盡管國內學者、專家愈來愈重視對可追溯物流信息相關問題的研究,但對可追溯物流信息以及其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研究仍涉足較少。
本文從對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傳遞相關理論研究入手,旨在提出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為之后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傳遞的相關研究奠定基礎。

2  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相關概念分析

2.1  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的概念

國內外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并無確定概念,雖然對食品可追溯性的概念有所研究,但始終未形成統(tǒng)一的觀點。
歐盟委員會認為,食品的可追溯性是指“追溯食品(飼料)在投放市場各個階段,包括從生產到流通的全過程的能力,從而有助于質量控制和保證在必要時撤回產品的可能性。”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把食品可追蹤系統(tǒng)定義為:食品市場各個階段的信息流的連續(xù)性保障體系。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2004)認為,食品可追溯性是指能夠追溯食品在生產、加工和流通過程中任何指定階段的能力[1]。楊永亮(2006)認為,就農產品而言,可追溯性是指可以追溯農產品的生產及流通履歷過程,由生產者及流通業(yè)者分別將食品的產銷履歷流程等相關資訊詳細記錄、保管并公開,讓消費可以了解各過程環(huán)節(jié)的重要資訊,一旦產品發(fā)生問題,能迅速追溯到源頭、找出原因,讓事故傷害降到最低[2]
食品可追溯物流定義為:通過對食品在生產、包裝、儲存、運輸、銷售等環(huán)節(jié)的每一步進行嚴格的信息記錄,建立覆蓋整個食品供應鏈的溯源體系,運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對食品物流活動的歷史信息、使用方式和空間位置予以追蹤的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對食品可追溯性和食品可追溯物流定義的總結和歸納,可將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定義為:指能夠追溯的食品在生產、包裝、儲存、運輸、銷售等環(huán)節(jié)的詳細信息,形成食品生產管理、加工包裝、倉儲運輸?shù)牧鞒虣n案,能夠準確定位食品物流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主要責任方,增強企業(yè)的流通管理和質量安全控制能力,能夠在食品進入消費階段之前,實現(xiàn)對待銷售食品安全的有效監(jiān)控,有助于實現(xiàn)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預先控制,增強企業(yè)的風險應對能力和處理能力;能夠提高食品生產、加工、包裝、倉儲、配送、銷售等物流環(huán)節(jié)的流通效益,減少物流損耗,增強食品經(jīng)營的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最終提高食品供應鏈的競爭力和服務水平。

2.2  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系統(tǒng)構成分析

隨著經(jīng)濟水平不斷的提高和人民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各種各樣的食品問題不斷出現(xiàn),使得專家、學者等不斷深入這一領域的研究,以期能夠為改變當前的食品安全情況獻出一份力量。
根據(jù)以上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的概念界定,本文對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的構成進行分析。針對食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流通過程,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大致可劃分為食品生產管理信息、加工管理信息、倉儲管理信息、銷售管理信息、運輸管理信息和系統(tǒng)管理信息,如圖1所示。
圖1 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系統(tǒng)構成

3 構建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體系

3.1 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的構建原則

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體系的構建是在綜合研究條件和研究基礎的前提下,選擇性的設置評價標準。在此基礎上,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體系的構建應遵循以下原則:
3.1.1 以信息自身的特性為基礎。食品相關信息是信息傳遞主體以文字、聲音的方式進行編碼并向體系外傳送;這些傳送中的信息經(jīng)過不同信息傳遞主體的活動,如傳遞主體的獲取、再加工,傳達等,形成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通道;受眾接受信息通道中的信息,并基于自身知識和理解程度對信息進行獲取和認同;但由于可追溯物流信息在一個不確定的系統(tǒng)中進行傳播,因此會受到來自多方因素的干擾,從而導致信息的扭曲、變異、失真、短缺甚至消失。因此,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的構建要以信息本身的特性為基礎。
3.1.2 評價標準要把握關鍵性。信息有效傳遞評價的結果一定程度上能指導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傳遞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的收益性,但是它在實施過程中也要耗費一定的成本。如果我們過分追求評價標準的全面、準確則必然導致成本的上升,更甚超過收益,最終使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失去意義;但是,如果一味追求低成本,構建過于簡單的評價標準體系,就不可能達到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的終極目的。所以在構建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體系時一定要權衡評價的成本與收益,選擇關鍵性指標,做到使用最簡單的標準體系來反映信息傳遞最真實的狀況。
3.1.3 評價標準要以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傳遞主體特征為依據(jù)。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的傳遞涉及農產品的生產者、食品的加工者、食品的經(jīng)銷商、食品的零售商、食品配送及倉儲中心等多個利益主體,可追溯物流信息的獲取和傳遞都要付出成本,沒有有效的措施或者明顯的收益難以實現(xiàn)可追溯物流信息的有效傳遞。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傳遞利益主體是“利己”的,只有收益大于成本付出,才能夠實現(xiàn)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因此,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的構建也應以可追溯物流信息傳遞主體特征為依據(jù)。
3.1.4      評價標準體現(xiàn)整體性。在對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的分析和界定中強調了物流信息有效傳遞是滿足信息需求者對物流信息的需求以及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手段之一,是個整體、共贏的概念。所以在評價指標的選擇上應該體現(xiàn)出食品供應鏈主體整體的物流信息傳遞水平,而不是單指某個企業(yè)的物流信息傳遞水平。
3.2 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的構建任何經(jīng)濟活動都伴有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實物流的進行,其中信息流是雙向的。同時,信息是“私有”產品,具有隱蔽性的特征,難以構建量化的衡量信息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的標準。農產品生產環(huán)節(jié)中,“農藥殘留”、“化學成分”等信息難以通過產品外觀獲得;生產加工環(huán)節(jié)中,使用的試劑、填充的材料以及包裝情況等信息也不能通過觀測獲得;倉儲管理環(huán)節(jié)中,食品通過生產加工進入流通環(huán)節(jié)中,在倉儲管理中,倉庫庫容量、庫位、倉儲溫度、濕度等信息亦不能通過產品外觀獲得;在運輸環(huán)節(jié)中,食品運輸問題一直是我國食品問題的主要問題所在,運輸車輛的溫度及濕度等不能完全掌握,基礎條件的不足,造成食品運輸過程中物流信息會摻假、偽造等;銷售環(huán)節(jié)中,會出現(xiàn)偽造、變造食品信息等情況,這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安全隱患。本研究最關鍵的問題是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的標準是什么,因為只有研究清楚是什么,才能進一步研究出怎么做。
本文認為可以從物流信息傳遞的速度、準確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對信息的有效傳遞進行評價。
3.2.1      物流信息傳遞的速度。物流信息傳遞的速度能夠反映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傳遞中信息傳遞有效性。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環(huán)境中,需求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因此,食品供應鏈上的所有的企業(yè)都需要根據(jù)每一環(huán)節(jié)上的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對其進行檢測,確保它們的安全性,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然而實際情況是信息不可能隨時為食品供應鏈上所有企業(yè)所共享,因為信息自身隱蔽性,價值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傳遞主體是 “利己”的,它們認為掌握了信息就是掌握了主動權,導致信息共享并不及時,且僅在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yè)之間實現(xiàn),物流信息傳遞周期反映了整個食品供應鏈可追溯信息傳遞的速度,因此以該周期進行信息傳遞速度評價。
3.2.2      物流信息傳遞的準確性。由于食品物流信息傳遞的環(huán)節(jié)眾多,信息失真是常有的事情。造成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標準化程度不夠,導致人們對其的理解不同。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轉述和再次傳遞,這又一次放大了信息的失真,而且信息傳遞主體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隱藏不利信息,造成了信息傳遞上的較大誤差。以不準確的物流信息指導食品生產和流通以及消費者的最終消費降低了食品供應鏈的整體水平,增加了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xiàn)的概率,
此,可以通過物流信息傳遞的準確性評價有效緩解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問題。
3.2.3 物流信息傳遞的完整性。食品供應鏈上物流信息的傳遞過程中,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如物流信息錯誤記載、物流信息記載不全等,物流信息傳遞的制約因素除了受信息技術運用、信息系統(tǒng)建設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之外,還受到物流信息傳遞主體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食品供應鏈上可追溯物流信息的完整性是信息傳遞有效性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3.3   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量化標準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體系中的指標不能夠從原始數(shù)據(jù)中直接獲得,所以需要對其中的標準指標進行量化,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3.3.1 物流信息傳遞的速度。該指標反映的是食品供應鏈上物流信息傳遞主體傳遞物流信息的快慢。首先需要界定物流信息的范圍,最重要的是食品供應鏈中可追溯物流信息,因為這類信息能夠作為測算的主體?梢钥疾旃⿷溕献羁拷骋晃锪餍畔鬟f主體X需求曲線與最遠離該傳遞主體的物流信息需求者Y的需求曲線的滯后時間。分別取這兩個主體需求曲線上的需求最大的時間點T2X、T2Y,和需求量最低的時間點
T1X、T1Y,通過對這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比對,則物流信息傳遞速度可以表示為:
物流信息傳遞速度 = |T2X -T2Y |2+ |T1X -T1Y |

3.3.2 物流信息傳遞的質量。同時,以食品供應鏈上某一信息傳遞主體傳遞的可追溯物流信息的質量為研究物流信息有效傳遞問題的主要對象。物流信息傳遞質量的好壞一般可以通過傳遞出的物流信息與原始信息的偏差程度來衡量,這樣便可以考察食品供應鏈上最靠近某一信息傳遞主體X需求曲線與最遠離該傳遞主體的信息需求者Y的需求曲線的滯后時間在數(shù)量上的放大來衡量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傳遞的質量。從而可以在兩條需求曲線上時間段T內分別取最大值DmaxX、 DmaxY,最小值DminX、DminY。同時取在時間段 T內的平均需求量D,則物流信息傳遞的質量的量化公式為:
物流信息傳遞質量 = |DmaxX -DmaxY2| +D|DminX -DminY |

4 總結

通過對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傳遞相關的理論研究,較科學地提出了食品科追溯物流信息的概念,同時分析了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系統(tǒng)構成,在此基礎之上,詳細介紹了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的構建原則,最終提出構建食品可追溯物流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體系以及量化的標準體系。

[參考文獻]
[1]楊倍貝.消費者對可追溯性農產品的購買意愿研究[J].農村經(jīng)濟,
2009,(8).
[2]楊秋紅.企業(yè)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tǒng)的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四川省為例[D].成都:四川農業(yè)大學,2008.
[3]姚巍.供應鏈快速響應能力評價體系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
2007.
[4]孟召將.農產品質量信息傳遞的產權激勵研究[J].管理學刊,2012,(3).
[5]徐杰,劉鵬飛,周正,張俊,楊寶祝.基于供應鏈的熱帶農產品物流跟蹤管理系統(tǒng)的構建與實現(xiàn)[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32).
[6]劉俊華,王巖峰,都娟,田志宏.基于信息共享的食品可追溯系統(tǒng)研究[J].
 


本文編號:93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93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10e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