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區(qū)居民滿意度的集中安置小區(qū)研究 ——以上海三個拆遷安置小區(qū)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10-25 01:37
近30年,上海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不斷向外擴張,城市基礎設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激發(fā)城市中心區(qū)域活力、緩解市區(qū)人口壓力、改善城市風貌、提升城市形象,城市中大量老舊小區(qū)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代城市生活需求面臨拆遷。城市中心區(qū)域的老舊小區(qū)居民被安置到遠離市區(qū)的城市邊緣地區(qū)。通過拆遷安置,居民的個人居住條件得到改善,但居民也同時失去了城市中心區(qū)域優(yōu)質(zhì)公共設施使用權,原有的社交網(wǎng)絡也遭到嚴重破壞。本文依據(jù)拆遷時間、拆遷政策、安置距離等因素,選取上海市三個不用年代的拆遷安置小區(qū)為研究對象,分別是1994年安置于普陀區(qū)的桃浦七村、2008年安置于徐匯區(qū)的華濱家園以及2013年安置于青浦區(qū)的華中苑。本文運用建筑學、城市規(guī)劃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理論,以個人居住條件、區(qū)位通勤、配套設施條件、公共活動空間、社區(qū)管理五個維度的社區(qū)居民滿意度調(diào)查結果為基礎,探討在居民滿意度評價背后的具體現(xiàn)象與其影響因素。通過不同背景安置小區(qū)之間橫向、縱向對比,找到安置小區(qū)滿意度評價結果問題所在,發(fā)現(xiàn)安置小區(qū)居民對各個維度社區(qū)滿意度評價結果呈現(xiàn)多樣化。如周邊配套設施、公共活動空間、社區(qū)管理等維度的滿意度評價并未與居住時間長短呈現(xiàn)...
【文章來源】: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搬遷前后居民所在區(qū)位變化
- 20 -圖 3-1 個人居住條件滿意度Fig.3-1 Satisfaction of Personal living condition案例 1.張阿姨特征:60 歲,高中學歷,上海本地人,已退休,退休工資:2800 元/月,搬居住面積:16 ㎡,搬遷后居住面積:24 ㎡。時間:2017 年 7 月 20 日:桃浦七村休閑廣場“我們拆遷的時候最慘,國家政策也不好,每人就補 4 個平方,你看看我們現(xiàn)在住的地平常家里都不好意思請客,多兩個人房間擠得勒。房子也采光不好,樹長起來把家里的都擋光了,跟居委反映又沒用,別人說小區(qū)綠化怎么可能隨便亂動,我們也沒辦法的,嘛住得地方破,好歹位置好嘛,條件很方便,現(xiàn)在住得也遠,條件也差,我們算是被坑。”案例 2.袁先生
談時間:2017 年 7 月 22 日談地點:華濱家園小區(qū)花園“我們以前的房子在中三家里那邊,面積嘛 50 ㎡不到,兩室一廳,原來和我老丈人一一起的。廚房衛(wèi)生間都特別小,非常擠,配套倒是很好。當時拆遷房子連我小姨子一共戶頭,拿了 180 幾萬拆遷款,每平 8000 多換了華濱小區(qū)三套房,一套 55 ㎡,一室一廳;另外那兩套在同一層,89 ㎡,兩室一廳一衛(wèi)。三套都在一棟樓里。”談案例 3.朱先生象特征:55 歲,高中學歷,上海本地人,工人,工資:4000 元/月,搬遷前面積:16 ㎡,搬遷后居住面積:90 ㎡。談時間:2017 年 5 月 13 日談地點:華中苑小區(qū)廣場“住環(huán)球港那邊的時候條件確實太差了,我們也算趕上了好政策,現(xiàn)在國家都是陽光,自己拆遷能拿多少老百姓心里也都比較明白,我們之前住的地方比較小,10 來平吧,愛人兩口子住,現(xiàn)在換了大房子,住的挺好的,就是太遠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列斐伏爾的社會空間理論批判[J]. 陳慧平. 人文雜志. 2017(09)
[2]社會科學如何研究“人”[J]. 陳映芳. 探索與爭鳴. 2017(05)
[3]城市老舊居住社區(qū)非正規(guī)改建模式研究——以上海楊浦區(qū)定海路449弄產(chǎn)業(yè)工人社區(qū)為例[J]. 張帆,范文兵,張陸陽. 城市建筑. 2016(16)
[4]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關系分析與應對[J]. 康玉霞. 住宅與房地產(chǎn). 2016(09)
[5]城中村改造村民可持續(xù)生存補償問題研究[J]. 周畢文,陳慶平,褚建航. 中國房地產(chǎn). 2015(33)
[6]城市被動式動遷居民社區(qū)滿意度評價研究——以南京為例[J]. 夏永久,朱喜鋼. 地理科學. 2013(08)
[7]城市更新中的社會成本:成因與控制[J]. 邵任薇. 東南學術. 2012(04)
[8]城市更新之研究[J]. 嚴若谷,周素紅,閆小培. 地理科學進展. 2011(08)
[9]中國城市社區(qū)居民滿意度評價體系的構建[J]. 趙東霞,盧小君.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2)
[10]城市更新理念與中國城市現(xiàn)實[J]. 翟斌慶,伍美琴. 城市規(guī)劃學刊. 2009(02)
碩士論文
[1]論列斐伏爾的城市空間理論[D]. 賈斐.上海師范大學 2012
[2]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拆遷安置問題研究[D]. 翁雯曦.蘇州大學 2011
[3]北京定向安置房研究[D]. 李志.天津大學 2011
[4]城市房屋拆遷過程中居民社會關系網(wǎng)絡的斷裂與重構[D]. 邱珊.山東大學 2008
[5]城市被拆遷家庭戶遷移的社會成本問題研究[D]. 羅宇琦.四川大學 2007
[6]城市動遷居民的居住模式與家庭結構的演變[D]. 安釗.華東師范大學 2007
[7]上海舊城改造中住房拆遷補償政策的變遷及影響因素分析(1980-2006)[D]. 郭挺.同濟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56390
【文章來源】: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搬遷前后居民所在區(qū)位變化
- 20 -圖 3-1 個人居住條件滿意度Fig.3-1 Satisfaction of Personal living condition案例 1.張阿姨特征:60 歲,高中學歷,上海本地人,已退休,退休工資:2800 元/月,搬居住面積:16 ㎡,搬遷后居住面積:24 ㎡。時間:2017 年 7 月 20 日:桃浦七村休閑廣場“我們拆遷的時候最慘,國家政策也不好,每人就補 4 個平方,你看看我們現(xiàn)在住的地平常家里都不好意思請客,多兩個人房間擠得勒。房子也采光不好,樹長起來把家里的都擋光了,跟居委反映又沒用,別人說小區(qū)綠化怎么可能隨便亂動,我們也沒辦法的,嘛住得地方破,好歹位置好嘛,條件很方便,現(xiàn)在住得也遠,條件也差,我們算是被坑。”案例 2.袁先生
談時間:2017 年 7 月 22 日談地點:華濱家園小區(qū)花園“我們以前的房子在中三家里那邊,面積嘛 50 ㎡不到,兩室一廳,原來和我老丈人一一起的。廚房衛(wèi)生間都特別小,非常擠,配套倒是很好。當時拆遷房子連我小姨子一共戶頭,拿了 180 幾萬拆遷款,每平 8000 多換了華濱小區(qū)三套房,一套 55 ㎡,一室一廳;另外那兩套在同一層,89 ㎡,兩室一廳一衛(wèi)。三套都在一棟樓里。”談案例 3.朱先生象特征:55 歲,高中學歷,上海本地人,工人,工資:4000 元/月,搬遷前面積:16 ㎡,搬遷后居住面積:90 ㎡。談時間:2017 年 5 月 13 日談地點:華中苑小區(qū)廣場“住環(huán)球港那邊的時候條件確實太差了,我們也算趕上了好政策,現(xiàn)在國家都是陽光,自己拆遷能拿多少老百姓心里也都比較明白,我們之前住的地方比較小,10 來平吧,愛人兩口子住,現(xiàn)在換了大房子,住的挺好的,就是太遠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列斐伏爾的社會空間理論批判[J]. 陳慧平. 人文雜志. 2017(09)
[2]社會科學如何研究“人”[J]. 陳映芳. 探索與爭鳴. 2017(05)
[3]城市老舊居住社區(qū)非正規(guī)改建模式研究——以上海楊浦區(qū)定海路449弄產(chǎn)業(yè)工人社區(qū)為例[J]. 張帆,范文兵,張陸陽. 城市建筑. 2016(16)
[4]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關系分析與應對[J]. 康玉霞. 住宅與房地產(chǎn). 2016(09)
[5]城中村改造村民可持續(xù)生存補償問題研究[J]. 周畢文,陳慶平,褚建航. 中國房地產(chǎn). 2015(33)
[6]城市被動式動遷居民社區(qū)滿意度評價研究——以南京為例[J]. 夏永久,朱喜鋼. 地理科學. 2013(08)
[7]城市更新中的社會成本:成因與控制[J]. 邵任薇. 東南學術. 2012(04)
[8]城市更新之研究[J]. 嚴若谷,周素紅,閆小培. 地理科學進展. 2011(08)
[9]中國城市社區(qū)居民滿意度評價體系的構建[J]. 趙東霞,盧小君.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2)
[10]城市更新理念與中國城市現(xiàn)實[J]. 翟斌慶,伍美琴. 城市規(guī)劃學刊. 2009(02)
碩士論文
[1]論列斐伏爾的城市空間理論[D]. 賈斐.上海師范大學 2012
[2]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拆遷安置問題研究[D]. 翁雯曦.蘇州大學 2011
[3]北京定向安置房研究[D]. 李志.天津大學 2011
[4]城市房屋拆遷過程中居民社會關系網(wǎng)絡的斷裂與重構[D]. 邱珊.山東大學 2008
[5]城市被拆遷家庭戶遷移的社會成本問題研究[D]. 羅宇琦.四川大學 2007
[6]城市動遷居民的居住模式與家庭結構的演變[D]. 安釗.華東師范大學 2007
[7]上海舊城改造中住房拆遷補償政策的變遷及影響因素分析(1980-2006)[D]. 郭挺.同濟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563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quguanli/34563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