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治理績效的策略思考
本文選題:審計委員會 + 公司治理。 參考:《財會月刊》2007年35期
【摘要】:本文剖析了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對如何提升審計委員會的治理績效作了策略思考。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audit committee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nd makes a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performance of the audit committee.
【作者單位】: 江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分類號】:F239.2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胡丹;劉霞;;審計委員會制度及在我國的運用現(xiàn)狀[J];甘肅農業(yè);2006年09期
2 王則斌;;商業(yè)銀行內部控制:國際經驗與我國對策[J];經濟管理;2005年19期
3 楊寶琴;淺議我國的內部控制評價[J];平原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馬慧知;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3年
2 于保森;蕪湖卷煙廠內部審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3 張琦;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4 楊陽;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質量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5 馮昕;基于信息觀下的盈余管理與公司治理結構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6 常悅;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與公司治理關系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7 孫燕;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治理有效性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8 王霞;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建立與完善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張麗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寶亮;;審計委員會治理效率相關探討[J];審計月刊;2006年23期
2 邵翠麗;;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治理效率相關研究綜述[J];財會月刊;2010年26期
3 曹計;;完善我國審計委員會制度的初探[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12期
4 胡丹;劉霞;;審計委員會制度及在我國的運用現(xiàn)狀[J];甘肅農業(yè);2006年09期
5 茹;;;審計委員會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職能定位[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6年02期
6 李菊容;史曉紅;許欣;;我國審計委員會制度的設置和運行狀況[J];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08期
7 楊恩波;周云;宋健;;美國獨立審計委員會制度的演進與啟示[J];沈陽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8 韓傳模;劉彬;;公司治理中審計委員會制度有效性研究[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9年04期
9 董茜;彭家生;;基于公司治理角度下審計委員會制度有效性分析[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1年03期
10 張勝凱;;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xiàn)代商業(yè);2008年3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2006年度“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專題獲二等獎的論文[A];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2006年度全國“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會一二等獎論文匯編[C];2006年
2 株洲市內部審計協(xié)會課題組;劉正軍;;論內部審計參與績效評估——基于公司治理的內部審計與績效評估探索[A];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2006年度全國“經濟效益審計”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會一二等獎論文匯編[C];2006年
3 農行湖北省分行審計處、湖北省內部審計師協(xié)會課題組;;論國有商業(yè)銀行公司治理管理中的審計約束問題與對策[A];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2006年度全國“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會一二等獎論文匯編[C];2006年
4 徐炳信;張清江;;淺析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A];全國企業(yè)改制中的內部審計作用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論文集[C];2004年
5 安徽財經大學審計處課題組;;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互動機制研究[A];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2006年度全國“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會一二等獎論文匯編[C];2006年
6 臺州市內審協(xié)會課題組;徐亦云;黃華;;民營企業(yè)治理和內部審計的研究[A];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2006年度全國“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會一二等獎論文匯編[C];2006年
7 韓濤;李靜;;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結合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商務模式為例分析[A];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2006年度全國“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會一二等獎論文匯編[C];2006年
8 胡春暉;朱錦余;;內部審計參與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架構和委托代理理論框架的重構[A];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2006年度全國“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會一二等獎論文匯編[C];2006年
9 重慶市內部審計協(xié)會課題組;李孝林;李歆;蘇長江;;公司治理視角下的內部審計制度創(chuàng)新——基于重慶市的調查[A];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2006年度全國“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會一二等獎論文匯編[C];2006年
10 劉長溧;;試論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的關系[A];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晶 趙斐 王健;從公司治理結構看企業(yè)內審的完善[N];中國審計報;2003年
2 嬗變;審計委員會制度的嬗變與思考[N];中國財經報;2001年
3 中科合臣董事會秘書 伍愛群;建立審計委員會制度是現(xiàn)實選擇[N];證券時報;2004年
4 楊偉娜 董雨;建立一個高效的審計委員會[N];中國審計報;2004年
5 王學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N];中國審計報;2002年
6 保監(jiān)會發(fā)展改革部副主任 房永斌;加強內部審計監(jiān)管 提高保險公司風險防范能力[N];中國保險報;2008年
7 徐煥龍 胡鐵寧;公司治理機制下的內部審計轉型[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9年
8 王新平;關于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思考[N];陜西日報;2003年
9 張保華;陳裘逸;略論上市公司審計員選任制度改革[N];中國審計報;2004年
10 董紅霞;強化企業(yè)內控須借外力[N];發(fā)展導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曾小青;公司治理、受托責任與審計委員會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月芬;我國企業(yè)內部審計組織設置問題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2 王野;公司內部審計法律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3 陳保磊;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的構建與完善[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4 馮磊;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審計質量相關性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8年
5 張茜;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6 張蓓;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7 吳江;注冊會計師的非審計服務與審計獨立性的相關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8 錢崇華;關于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委托模式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9 劉瑞娜;我國上市公司民間審計委托模式分析[D];北京工商大學;2006年
10 朱朝輝;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591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jigli/205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