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然氣儲備調(diào)峰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
本文選題:季節(jié)調(diào)峰 切入點:儲氣庫 出處:《國際石油經(jīng)濟》2014年06期
【摘要】:我國天然氣儲備調(diào)峰系統(tǒng)由氣田、儲氣庫、沿海大型LNG接收站、內(nèi)陸LNG調(diào)峰站以及與之連接的管網(wǎng)組成。我國季節(jié)調(diào)峰氣量逐年大幅增長,然而在役儲氣庫嚴重不足,市場側難以找到適合建庫的地質構造,進口LNG調(diào)峰氣成本高。適合我國國情的天然氣季節(jié)調(diào)峰保供方針為:"因地制宜、優(yōu)化結構、多管協(xié)同、聯(lián)合保供"。川渝等靠近氣田的地區(qū),冬季調(diào)峰應發(fā)揮氣田和管網(wǎng)優(yōu)勢;遠離氣田和儲氣庫的內(nèi)地大中型城市可建設適當規(guī)模的LNG調(diào)峰站;津京等多氣源地區(qū)可采用四級調(diào)峰模式;長三角、珠三角沿海大中型城市調(diào)峰應以管道氣和LNG為主。
[Abstract]:China's natural gas reserve peak-shaving system consists of gas fields, gas storage tanks, coastal large LNG receiving stations, inland LNG peak-shaving stations and connected pipe networks.The seasonal peak-shaving gas volume in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however, the in-service gas storage is seriously insufficient, the market side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suitable for building the reservoir, and the cost of imported LNG peak-shaving gas is high.The seasonal peak-shaving and supplying policy of natural gas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s as follows: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optimize structure, cooperate with multiple pipes, and protect supply jointly".In areas close to gas fields, such as Sichuan and Chongqing, peak shaving in winter should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gas fields and pipe networks;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land cities far from gas fields and gas storage reservoirs can build LNG peak-shaving stations of appropriate scale; Jinjing and other multi-gas source areas may adopt a four-stage peak-shaving model; the Yangtze River Delta,Pearl River Delta coastal cities should be peak-shaving pipeline gas and LNG.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咨詢中心;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廊坊分院;
【分類號】:F426.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光川,甘霞,鄭云萍,陳澤;天然氣地下儲氣庫設計方案比較法[J];天然氣工業(yè);2004年09期
2 李志,張奎文,張力春,郭風林;提高喇嘛甸油田儲氣庫調(diào)峰能力[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1年04期
3 先智偉,謝箴;地下儲氣庫的地質條件要求和選型[J];天然氣與石油;2004年02期
4 古小平;王效東;陸姚華;段青杰;唐奕;;儲氣庫的安全管理概述[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8期
5 ;中國石油將建全國最大儲氣庫[J];天然氣技術;2010年01期
6 高發(fā)連;舒霞;;儲氣庫庫容的估算方法[J];油氣儲運;2005年12期
7 王承權,趙克輝;外輸氣質量對儲氣庫影響分析[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2年06期
8 班凡生;高樹生;王皆明;;枯竭油藏改建儲氣庫注采運行機理研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9年06期
9 尹棟梁;陳莉;;儲氣庫安全管理問題研究[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1年11期
10 趙穎,魏秋菊,張華,趙泳;論述儲氣庫庫址的選型方法[J];石油工程建設;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同濤;閆相禎;楊秀娟;楊恒林;;多夾層鹽巖蠕變實驗及鹽穴儲氣庫完套管柱受力分析[A];2010年海峽兩岸材料破壞/斷裂學術會議暨第十屆破壞科學研討會/第八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李建東;鄒紅麗;徐維霞;;儲氣庫建設與地熱資源開發(fā)的關系[A];全國地熱產(chǎn)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莫江;梁衛(wèi)國;趙陽升;;層狀鹽巖儲氣庫建造夾層穩(wěn)定性研究[A];第十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唐臨江、通訊員沙斯媛;國內(nèi)最大儲氣庫在昌吉高新區(qū)開建[N];昌吉日報(漢);2011年
2 古柏;大港儲氣庫成功應對華北第一波用氣高峰[N];中國建設報;2009年
3 新華;我國明年將加快布局一批天然氣儲氣庫[N];中國石化報;2009年
4 記者 汪亞萍 通訊員 王凌梅;大港鉆采院成功設計10個儲氣庫[N];中國石油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刁萃;“十二五”儲氣庫建設升溫 短期難解調(diào)峰矛盾[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10年
6 黃西雷 胡麗紅;中國石油將建設全國最大儲氣庫[N];中國石化報;2010年
7 記者 劉楓;我區(qū)建大型儲氣庫緩解冬季“氣荒”[N];新疆日報(漢);2010年
8 記者 楚海虹;金壇儲氣庫加快增容增儲[N];中國石油報;2009年
9 冽瑋;中石油將建120億立方米儲氣庫[N];中國化工報;2010年
10 沈素麗;設計公司在中石油首期儲氣庫建設培訓班作報告[N];石油管道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同濤;多夾層鹽巖體中儲氣庫圍巖變形規(guī)律及安全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2 曾順鵬;高含水后期油藏改建儲氣庫滲流機理及應用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3 萬玉金;鹽層儲氣庫溶腔形狀控制模擬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4 趙克烈;注采氣過程中地下鹽巖儲氣庫可用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9年
5 曹錫秋;新疆某地衰竭氣藏地下儲氣庫地應力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6 趙志成;鹽巖儲氣庫水溶建腔流體輸運理論及溶腔形態(tài)變化規(guī)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2003年
7 王金凱;板南凝析氣藏改建地下儲氣庫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8 王皆明;裂縫性潛山油藏儲氣庫注采機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9 徐素國;層狀鹽巖礦床油氣儲庫建造及穩(wěn)定性基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10 王亞軍;基于模擬對比的水封液化氣庫地下結構設計參數(sh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朋;鹽巖儲氣庫風險分析預測及庫群整體安全穩(wěn)定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2 康劍閣;京58儲氣庫群地面工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0年
3 張藝;金壇鹽礦老腔改建儲氣庫可行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4 齊超;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的鹽穴儲氣庫單位容量投入最優(yōu)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3年
5 汪會盟;儲氣庫注采能力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6 路建欣;喇嘛甸北塊儲氣庫擴建方案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3年
7 宋歡歡;金壇儲氣庫季節(jié)調(diào)峰量預測及采氣管網(wǎng)運行工況模擬[D];西南石油大學;2013年
8 馬惠芳;大張坨地下儲氣庫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3年
9 李雷;勝利地區(qū)天然氣地下儲氣庫可行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10 張鳳偉;鹽巖儲氣庫套管的破壞模式和安全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7176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71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