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角白化權函數的河北省地級市科技實力評價研究
本文選題:三角白化權函數 + 科技實力 ; 參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在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對比以及地域間綜合實力的較量在某種程度上就取決于國與國或地域間科技實力的綜合較量。鑒于此,本篇論文通過研究對象—河北省11個地級市的科技狀況進行研究,達到全面了解河北省在科技狀況方面的弊端。這對有指向性的規(guī)劃河北省科技發(fā)展,夯實科技發(fā)展基礎,進而使經濟發(fā)展飽受科技進步帶來的裨益。此外區(qū)域科技實力的增強,對區(qū)域競爭力的提升,實現“科技興冀”的宏愿望也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有目的性地查閱了有關文獻。通過分析,對科技實力的涵義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并結合前期學者研究結果和本文研究重點歸納出科技實力評價原則。此外綜合中心點三角白化權函數評價方法、熵權法等相關方法,借鑒前期研究者適用于本文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對河北省地級市科技實力進行評價分析。之后考慮到研究對象的區(qū)域性及其特點構建了以經濟、社會、科技人力資源、科技投入為二級綜合指標的評價體系?紤]到整個評價分析過程的客觀公正性,本篇結合指標數值使用熵權法對各指標賦權。指標權重最后使用五年指標權重平均值作為計算依據,從而可以實現權重的一定客觀性。依據建立的三角白化權函數,對河北省地級市科技實力進行研究?萍紝嵙υu價在我國的發(fā)展歷程相對較短,雖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也暴露出一部分不盡如人意的一面,主要體現在評價體系的主觀性、評價客觀性不足等,而且備受科學界矚目。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河北省11個地級市,其緊鄰京津,京津冀一體化進程正在日益推進,提高河北科技實力顯得尤為重要。文中通過計算分析,明確了河北省科技實力存在的不足集中表現在科技擴散能力差及科研經費投入比例低兩個方面,分析了原因并給出了提高其科技實力的建議。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the comparison of national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regional comprehensive strength depends to a certain extent on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tween countries or region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through the research object, Hebei Province 11 prefectural c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dition, achieves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Hebei Province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tuation aspect malpractice. This will be helpful to the directed pla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ebei Province, to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o the benefit of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e enhancement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acro desire of "prospering Hebei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purposefu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meaning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is clearly defined, and the evaluation principle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re summed up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scholars and the emphases of this study. In addition, by synthesizing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riangle whitening weight function of center point and entropy weight method, using the experience of previous researchers for reference, this paper evaluates and analyz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of Hebei prefecture-level city. Then, considering the regiona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with economy,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as the secondary comprehensive index is constructed. Considering the objective fairness of the whol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process,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is used in this paper. Finally, the average value of five-year index weight is used as the basis for calculating the index weight, which can realize the objectivity of the weight.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triangular albinism weight functi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of Hebei prefectural cities was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evaluation in China is relatively short. Although it has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it also exposes some unsatisfactory aspect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lack of objectivity in evaluation, etc. And i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11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Hebei Province, which is next to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nd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s advancing day by day,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improve Hebei'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Through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it is clear that the deficiency of Hebei'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lies in two aspects: the poor diffusion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low propor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The reasons a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of Hebei province.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32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少楠;聶相田;張先起;;基于三角白化權函數的進度計劃灰評估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0年06期
2 ;回顧“九五”——浙江科技綜合實力名列全國第六[J];今日科技;2001年03期
3 盧子芳;江蘇省科技綜合實力的評價[J];南京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王永康;;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 不斷推進我市科技進步[J];寧波經濟(財經視點);2004年02期
5 薛風平;;我國省(市)科技綜合實力及管理有效性的比較分析[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蔣泰維;;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加快市縣科技進步(在全省科技局長培訓班上講話摘要)[J];今日科技;2007年11期
7 ;為發(fā)展提供科技支撐[J];硅谷;2011年18期
8 柳宏秋;;黑龍江省科技綜合實力的對策研究[J];決策借鑒;1993年03期
9 ;廣東大力提高科技綜合實力[J];技術經濟信息;1994年04期
10 李樹勤 ,李遠 ,顧時貴;河北省科技綜合實力評價與分析[J];經濟論壇;1995年1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奮義;劉斌;;灰色系統、白化規(guī)律與白化權函數[A];第19屆灰色系統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劉思峰;謝乃明;;基于改進三角白化權函數的灰評估方法[A];第16屆全國灰色系統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王小英;肖新平;;基于三角白化權函數的灰色聚類決策在圖書館員評價中的應用[A];第八屆中國不確定系統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申卯興;郭建亮;;防空火力單元綜合戰(zhàn)斗力的灰色聚類評估[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9年
5 關葉青;劉樺;;基于重構白化權函數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聚類分析[A];第25屆全國灰色系統會議論文集[C];2014年
6 陳彬;;建國60年來中國共產黨科技政策演變及啟示[A];新中國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7 葉祥鳳;;四川省科技創(chuàng)新運作技術與環(huán)境建設探析[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2010(1)][C];2010年
8 李建峰;;黑龍江省區(qū)域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思考[A];第三屆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科教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9 劉思峰;;科技綜合實力評估指標與數學模型[A];西部開發(fā)與系統工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12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王育紅;黨耀國;;灰色綜合聚類后評價模型應用探討[A];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培育科技企業(yè) 促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N];紹興日報;2006年
2 記者 葉晨陽;我市科技綜合實力居全省第六[N];臺州日報;2012年
3 記者 王旭東;科技綜合實力我市居全省第三[N];紹興日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周曉東;我省科技綜合實力大幅提升[N];江淮時報;2014年
5 通訊員 胡樹勇;石泉以科技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N];安康日報;2007年
6 王璐 趙昌領;全市科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N];安陽日報;2006年
7 周旭;堅持求真務實 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N];重慶日報;2007年
8 ;大力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努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城市[N];貴州日報;2007年
9 馬洪波;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 實現跨越式發(fā)展[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10 高宏志;統一思想 強化措施 加快推進創(chuàng)新型衡水建設[N];衡水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尹紅;我國“省部科技共建”合作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豐志勇;基于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產業(yè)密集區(qū)技術擴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趙陽;中國國家運動隊科研團隊運行機制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郜鵬;江蘇省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研究[D];揚州大學;2015年
2 鐘雪;我國科技外交實踐的理論反思[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年
3 宋萬杰;河北省科技實力評價及對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07年
4 陳曉芳;廣東省科技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高利巖;京津冀科技梯度測度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6 趙志娟;貴州省與部分省份科技水平的比較研究[D];貴州財經學院;2011年
7 章高麗;福建省科技服務水平的綜合評價及對策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8 楊旭;河南省農業(yè)科技綜合實力評價及省際比較[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6年
9 鄧捷;惠州市科技和經濟協調發(fā)展的戰(zhàn)略研究[D];暨南大學;2013年
10 明陽;四川省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0865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08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