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師院校的文化品牌建設
本文選題:學校文化品牌 + 高師院校; 參考:《教育評論》2013年01期
【摘要】:學校文化品牌建設是師范院校參與各類教育競爭、凝聚核心競爭力的戰(zhàn)略支撐點之一。高師院校學校文化的主調(diào)是教育文化,彰顯并強化其教育文化氣質(zhì)是一所師范院校辦出特色、品位、優(yōu)勢、水平的切入點。高師院校要建設好自身的文化品牌,就必須堅定文化信心,處理好教育文化與其他文化形態(tài)之間的關系,協(xié)調(diào)處理好學校中的人、事、物三者的關系,努力催生出一種教育意蘊豐盈的獨特文化氛圍。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lture brand is one of the strategic support points for teachers colleges to participate in all kinds of educ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o consolidate core competitiveness. The main tone of the school culture in normal colleges is educational culture. It is a breakthrough point for a normal college to set up its characteristics, taste, superiority and level to highlight and strengthen its educational culture temperament. In order to build their own cultural brand,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strengthen their cultural confidence,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culture and other cultural forms, and coordinate and handl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ople, things, and things in the school. Strive to give birth to a unique cultural atmosphere with rich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作者單位】: 太原師范學院教育系;
【分類號】:G6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謝翌,馬云鵬;重建學校文化:優(yōu)質(zhì)學校建構(gòu)的主要任務[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郭娜;謝翌;;優(yōu)質(zhì)學校校長角色:學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領導者[J];教育科學研究;2006年11期
2 蓋志毅,蘇雙平,溫春卉;從學校文化視野看和諧校園建設[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吳洪富;;教育民營化背景下學校精神文化的轉(zhuǎn)向[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年02期
4 張華;;從學校文化角度談和諧校園構(gòu)建[J];天津市經(jīng)理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王忠玲;;學校文化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關系探析[J];皖西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駱燕瓊;;學習型組織視角下學校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金建生;;當代學校文化的建構(gòu)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07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金建生;中小學教師領導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列;中學教師知識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好平;英國文化特質(zhì)與公學文化關系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釋元;農(nóng)村新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及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張麗;幼兒園建筑空間布局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閻宇;新時期應對高校學生反主流文化的對策性思考[D];吉林大學;2006年
5 張英姿;學校組織文化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芳;倫理學視角下的學校文化生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費妮娜;學校文化變革中的價值危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常秀娟;對一所學校三十年教育變遷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9 趙楠;論教師文化的三大傾向?qū)處熉殬I(yè)倦怠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馬波;中學生自我教育策略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寇學臣;蔣鳳春;;高師素質(zhì)教育研究綜述[J];高校社科信息;1998年04期
2 柯春明;;校園文化與高師學生素質(zhì)培養(yǎng)[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3 徐建民;重師德 抓載體 建陣地──談高師院校如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J];邯鄲師專學報;2000年01期
4 陸為群,林峰;論高等師范院校的素質(zhì)教育[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5 鄭琰;高師院校走進21世紀的素質(zhì)教育[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2期
6 伊繼東,羅明東;省屬高師院校發(fā)展面臨的態(tài)勢分析[J];云南高教研究;2001年02期
7 孔永生,王艷玲;淺談高師院校的企業(yè)意識[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8 覃干超;高師院校職業(yè)指導模式[J];高教論壇;2004年04期
9 常正霞;;高師院?茖W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甘肅農(nóng)業(yè);2006年02期
10 張弛;;轉(zhuǎn)型時期高師院校學科建設策略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行恭寶;;高師院校改革應以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教師為核心[A];山西省創(chuàng)造學會創(chuàng)立大會暨首屆學術交流會議專輯[C];2001年
2 趙樹魁;關艷琴;;高師院校直面基礎教育新課改挑戰(zhàn)的對策探析[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3 姜忠元;焦景林;;高師院校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4 王玉蘭;徐鑫成;郭向陽;;我國高師院校師資配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A];高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上冊)——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徐德平;;地方高師院?缡Φ日猩膶嵺`與思考[A];招生考試科研論文集[C];2005年
6 符春煥;;高師院校“頂崗實習”芻議——以云南省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英語系為例[A];云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職高專教育分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7 關偉;;談高師學報欄目設置與高師課程規(guī)劃間的矛盾[A];學報編輯論叢(第七集)[C];1998年
8 楊洋;姜珊珊;;高師院校女大學生的愛情觀與戀愛行為[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王玉蕾;;對高師院校師數(shù)學類師范生教育的若干思考[A];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張守波;史寧中;;教師專業(yè)化進程中的高師院校實踐性教學[A];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綿陽師范學院 張繼華 張惠;西部高師院校發(fā)展亟須創(chuàng)新人才[N];光明日報;2008年
2 劉靜茹;創(chuàng)新高師院校辦學服務機制[N];吉林日報;2010年
3 記者 陳帆波;東北師大建全國首家教育人才市場[N];中國教育報;2009年
4 記者 金姝;四萬畢業(yè)生與千余單位面對面[N];吉林日報;2008年
5 鐘秉林;高師院校是教師教育創(chuàng)新的主體[N];人民日報;2003年
6 鄭師渠 方增泉;高師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和改革趨向[N];光明日報;2006年
7 記者 楊木林邋李宏偉;山西師大600大學生赴山區(qū)頂崗支教[N];山西日報;2008年
8 河北師范大學 王長華;高師院校轉(zhuǎn)型:挑戰(zhàn)和機遇[N];光明日報;2006年
9 記者 柯昌萬;高師院校要堅持師范特色加快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楊榮 通訊員 邵曉慧;高師院校應改革培養(yǎng)模式[N];光明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守波;數(shù)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統(tǒng)整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伊繼東;云南高等師范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3 唐恒鈞;頂崗實習中師范生專業(yè)素質(zhì)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娜達莎(Tyuryukhanova Natalia);中俄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
5 楊愛君;高師教育實踐課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星喜;基于研究性學習的高師教育模式構(gòu)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忠印;高師院校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姚蘭英;我國高師院校通識課程設置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4 秦文字;我國高師院校保持教師教育特色的途徑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5 黃勇榮;教師教育背景下高師院校改革與發(fā)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彭艷紅;高師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學生專業(yè)認同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畢甸;高師院校師范生溝通技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紅;我國高師科學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史粉莉;高師研究性教學實施的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10 屈潔;高師院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349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93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