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效率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2-07-07 13:44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到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人民開始從之前對物質(zhì)文化的需求逐漸向社會性需求乃至更全面的多元化需求轉變。因此,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獲得優(yōu)質(zhì)且高效公共體育服務的權利必須得到切實保障。在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建設體育強國綱要》中,明確指出要著眼于建成完善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大力推動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由此可見,國家在逐漸重視公共體育服務發(fā)展的同時,有了更加科學精準的思路和更多政策制度保障。然而,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fā)展仍然存在諸多困境,這將對遠期目標的實現(xiàn)帶來一些阻礙和挑戰(zhàn)。因此,用科學的方法對公共體育服務效率進行測算,探索存在的問題,為提升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整體水平提供參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在文獻閱讀的基礎上對公共體育服務的發(fā)展歷程進行梳理,并在公益性、科學性、可獲取性等原則的指導下,采用德爾菲法構建了一個適用于本研究且用來評價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效率的指標體系。其次運用DEA模型從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guī)模效率、規(guī)模報酬、超效率以及投入冗余與不足的角度對“十八大”以來5年時間我國30個省區(qū)市的公共體育服務效率進行測算和分析。最后...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現(xiàn)實意義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獻資料法
1.4.2 德爾菲法
1.4.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1.4.4 比較分析法
1.5 技術路線
1.6 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文獻綜述
2.1 公共體育服務與效率評價
2.1.1 概念辨析
2.1.2 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2.1.3 公共體育服務績效評價
2.1.4 公共體育服務效率評價
2.1.5 效率評價方法
2.2 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方法應用于體育領域的國內(nèi)外研究
第三章 公共體育服務效率評價測度方法及模型
3.1 DEA方法
3.1.1 CCR模型
3.1.2 BCC模型
3.1.3 SE-DEA模型
3.2 Tobit影響因素評價模型
3.2.1 影響因素的概念
3.2.2 Tobit模型
第四章 公共體育服務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4.1 構建原則
4.1.1 公益性原則
4.1.2 目標導向原則
4.1.3 系統(tǒng)性原則
4.1.4 科學性原則
4.1.5 可比性原則
4.1.6 可獲取性原則
4.1.7 兼容性原則
4.2 指標體系構建
4.2.1 研究成果的梳理
4.2.2 評價指標集預選
4.3 指標篩選
4.3.1 首輪訪談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
4.3.2 第二輪專家訪談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
4.4 指標體系確立
4.5 數(shù)據(jù)來源
第五章 公共體育服務效率的實證研究
5.1 投入產(chǎn)出指標的描述性統(tǒng)計
5.2 基于DEA模型的公共體育服務效率實證分析
5.2.1 基于CCR模型的綜合技術效率分析
5.2.2 基于BCC模型的純技術效率分析
5.2.3 基于BCC模型的規(guī)模效率分析
5.2.4 基于BCC模型的規(guī)模報酬分析
5.2.5 基于SE-DEA模型的超效率分析
5.2.6 投入冗余和產(chǎn)出不足分析
5.3 基于Tobit模型的公共體育服務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5.3.1 提出研究理論假設
5.3.2 指標選取與模型構建
5.3.3 實證結果及分析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6.1 研究結論
6.1.1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效率水平整體不高
6.1.2 純技術效率是影響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綜合技術效率的主要因素
6.1.3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規(guī)模水平在平穩(wěn)中不斷優(yōu)化
6.1.4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效率地區(qū)間差距較大
6.1.5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效率影響因素表現(xiàn)出多樣性和復雜性
6.2 政策建議
6.2.1 全面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6.2.2 科學規(guī)劃公共體育服務投入與產(chǎn)出
6.2.3 有效提升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質(zhì)量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附錄2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本文編號:3656526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現(xiàn)實意義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獻資料法
1.4.2 德爾菲法
1.4.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1.4.4 比較分析法
1.5 技術路線
1.6 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文獻綜述
2.1 公共體育服務與效率評價
2.1.1 概念辨析
2.1.2 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2.1.3 公共體育服務績效評價
2.1.4 公共體育服務效率評價
2.1.5 效率評價方法
2.2 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方法應用于體育領域的國內(nèi)外研究
第三章 公共體育服務效率評價測度方法及模型
3.1 DEA方法
3.1.1 CCR模型
3.1.2 BCC模型
3.1.3 SE-DEA模型
3.2 Tobit影響因素評價模型
3.2.1 影響因素的概念
3.2.2 Tobit模型
第四章 公共體育服務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4.1 構建原則
4.1.1 公益性原則
4.1.2 目標導向原則
4.1.3 系統(tǒng)性原則
4.1.4 科學性原則
4.1.5 可比性原則
4.1.6 可獲取性原則
4.1.7 兼容性原則
4.2 指標體系構建
4.2.1 研究成果的梳理
4.2.2 評價指標集預選
4.3 指標篩選
4.3.1 首輪訪談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
4.3.2 第二輪專家訪談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
4.4 指標體系確立
4.5 數(shù)據(jù)來源
第五章 公共體育服務效率的實證研究
5.1 投入產(chǎn)出指標的描述性統(tǒng)計
5.2 基于DEA模型的公共體育服務效率實證分析
5.2.1 基于CCR模型的綜合技術效率分析
5.2.2 基于BCC模型的純技術效率分析
5.2.3 基于BCC模型的規(guī)模效率分析
5.2.4 基于BCC模型的規(guī)模報酬分析
5.2.5 基于SE-DEA模型的超效率分析
5.2.6 投入冗余和產(chǎn)出不足分析
5.3 基于Tobit模型的公共體育服務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5.3.1 提出研究理論假設
5.3.2 指標選取與模型構建
5.3.3 實證結果及分析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6.1 研究結論
6.1.1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效率水平整體不高
6.1.2 純技術效率是影響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綜合技術效率的主要因素
6.1.3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規(guī)模水平在平穩(wěn)中不斷優(yōu)化
6.1.4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效率地區(qū)間差距較大
6.1.5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效率影響因素表現(xiàn)出多樣性和復雜性
6.2 政策建議
6.2.1 全面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6.2.2 科學規(guī)劃公共體育服務投入與產(chǎn)出
6.2.3 有效提升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質(zhì)量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附錄2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本文編號:36565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lindaojc/365652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