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么錯過了治理金融危機的最佳時機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08:55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來自世界經濟體中最為強大的美國所發(fā)生的任何經濟動蕩,都不可避免的會傳導至全球各地。次貸危機從2007年8月全面爆發(fā)以來,對國際金融秩序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和破壞,使金融市場產生了強烈的信貸緊縮效應,國際金融體系積累的系統性風險得以暴露,其危害尚在蔓延。 本文首先介紹了此次金融危機對全球金融體系所造成的嚴重影響,尤其是危機的發(fā)源地美國,其金融系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破壞,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證券相繼破產或被低價收購,AIG尋求融資,這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所有參與次級債及次貸衍生品的金融機構都發(fā)生了巨額虧損,全球流動性緊張,冰島等以金融業(yè)發(fā)展為主,并且金融資產遠超出國內GDP的國家,都面臨著國家破產的威脅,緊隨其后的是國內實體經濟不同程度的萎縮,失業(yè)率上升,人們對經濟發(fā)展越來越沒有信心,恐慌情緒蔓延。其次分析了此次危機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是分三方面,第一,危機中的相關主體為追求更高利益而忽視風險;第二,次貸衍生品風險轉移作用掩蓋了風險的存在;第三,美國信用評級機構為次級債給出了較高的信用等級,吸引眾多投資者購買。美國金融體系能夠這么肆無忌憚、不顧風險的進行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金融監(jiān)管當局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美國金融監(jiān)管部門沒有對次級貸款市場的發(fā)展以及房貸機構的創(chuàng)新貸款行為加以控制,導致次級貸款數量急速上升,并且由于美國雙線多頭的金融監(jiān)管模式使監(jiān)管出現真空,導致次貸衍生品創(chuàng)新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投資者很難對其風險大小進行判斷,像CDO、CDS這樣的金融衍生品,究竟該由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還是證券交易委員會來監(jiān)管,始終沒有明確,以至于這些高杠桿、高風險的次貸衍生品可以在整個金融系統中肆意傳播。在危機全面爆發(fā)后,美國政府對形勢判斷有誤,救市措施缺乏及時性和果斷性。并且在救助危機時,缺乏統一部署和對可能產生風險的全面分析,處于哪有問題去救哪的被動應對狀態(tài),這些都是導致美國沒有在最佳時間治理此次金融危機的原因。 我國在應對此次金融危機的沖擊時,吸取了美國在救市時機上的經驗教訓,在拯救國內經濟的問題上我國政府及時對相關政策進行了調整,并制訂了積極地財政政策4萬億投資計劃果斷推出,穩(wěn)定了市場的信心,但這次危機對我國經濟發(fā)展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們應從此次危機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經濟發(fā)展中加以改進和完善,適度轉變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以便能更好的適應國際經濟環(huán)境。
【圖文】:
購房者、抵押貸款機構和投資銀行均可順利的獲得各自期望的收益,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不可能一直維持低利率水平,一旦市利率上升房地產價格下降,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將不可避免的出現動蕩。2004 年 6 月,,為了防止經濟過熱,美聯儲開始連續(xù)提高聯邦基金利率,到 2007 年利率回到了 5.25%的水平。(見圖 2.1
圖 2.2 1996—2008 年上半年 MBS 發(fā)行額資料來源:李鳳云編著:《金融危機深度解讀》,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35 頁MBS 僅是次貸衍生品創(chuàng)造和傳遞的開始,貝爾斯登、美林證券等各大投資銀行從房利美、房地美和其他銀行處購買 MBS,再以 MBS 為主要擔保發(fā)行新債券,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F831.59
本文編號:2672369
【圖文】:
購房者、抵押貸款機構和投資銀行均可順利的獲得各自期望的收益,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不可能一直維持低利率水平,一旦市利率上升房地產價格下降,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將不可避免的出現動蕩。2004 年 6 月,,為了防止經濟過熱,美聯儲開始連續(xù)提高聯邦基金利率,到 2007 年利率回到了 5.25%的水平。(見圖 2.1
圖 2.2 1996—2008 年上半年 MBS 發(fā)行額資料來源:李鳳云編著:《金融危機深度解讀》,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35 頁MBS 僅是次貸衍生品創(chuàng)造和傳遞的開始,貝爾斯登、美林證券等各大投資銀行從房利美、房地美和其他銀行處購買 MBS,再以 MBS 為主要擔保發(fā)行新債券,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F831.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東衛(wèi);;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層思考與啟示[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邊衛(wèi)紅;王家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對銀行業(yè)改進的啟示[J];金融論壇;2008年06期
3 王天璽;;金融海嘯——美國次貸危機深度透視[J];創(chuàng)造;2008年09期
4 肖俊濤;;金融危機對美國汽車產業(yè)的影響及對我國的啟示[J];湖北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5 廖岷;;從美國次貸危機反思現代金融監(jiān)管[J];國際經濟評論;2008年04期
6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范劍平;朱敏;郝彥菲;;當前我國宏觀政策十大取向[J];資源與人居環(huán)境;2009年01期
7 許蕾,劉運頂;美國金融監(jiān)管制度的演變:趨勢研判[J];華南金融研究;2003年06期
8 章旌;;金融海嘯席卷全球[J];滬港經濟;2009年01期
9 李萌;;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沉著應對 彰顯大國風范[J];中國經濟周刊;2009年01期
10 李軍;;從美國次貸危機到全球金融危機:發(fā)展過程與深刻教訓[J];開發(fā)研究;2008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課題組;[N];中國證券報;2008年
本文編號:26723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67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