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金融供給創(chuàng)新的路徑選擇:基于土地流轉視角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separable from the promotion and support of rural finan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upply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 in China, and finds out that the key factor of the shortage of rural financial supply in China i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n it analyzes the endogeneity of the rural financial gap in China.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financial supply innov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rural financial market: 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novating the farmland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nnovating the farmland circulation system,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scope of land circulation mortgage loan; Set up joint collateral.
【作者單位】: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
【分類號】:F832;F3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劉X;段端;巴曙松;;現(xiàn)實信貸市場中抵質押品的功能探析——基于信息經濟學商業(yè)銀行的研究視角[J];財經研究;2008年05期
2 田力,胡改導,王東方;中國農村金融融量問題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3期
3 王興穩(wěn);紀月清;;農地產權、農地價值與農地抵押融資——基于農村信貸員的調查研究[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王敘果;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非均衡性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5年02期
5 湯成快,潘輝;我國農業(yè)信息需求分析[J];農業(yè)經濟;2000年11期
6 何廣文;中國農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徑選擇[J];中國農村經濟;200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帥;鄭長德;;利率變動對居民跨期消費的影響[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2 陶潤潤;方明;;高等教育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探討[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3 李亮;欒敬東;;基于激勵視角的獨立董事有效性博弈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胡濱;;淺析我國農村金融系統(tǒng)及改革[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11期
5 郝正亞;王建中;甄建崗;;我國農村金融體制的制度缺陷與路徑選擇[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07期
6 張震;;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11期
7 李金峰;;構建和諧農村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思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13期
8 李茜;畢如田;;新農村建設中環(huán)境公共物品的實證分析——以山西西北四縣16個鄉(xiāng)鎮(zhèn)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01期
9 鄭煜;張娟;李儲東;王奇峰;;Shannon熵在棉花產業(yè)不均衡發(fā)展中的運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4期
10 劉恩云;;中國農村民間金融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喬文興;;農村金融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作用[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劉達;;開放經濟下國家間專利制度差異的經濟學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周曉唯;胡強;張茉茉;;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的法經濟學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寧靜波;;法經濟學視角下的調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李宏瑾;;公平目標、社會福利與經濟適用房建設——一個關于經濟適用房的理論模型[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肖志光;;論實現(xiàn)我國保險代理市場的誠信規(guī)范發(fā)展——基于最優(yōu)保險代理合同的設計[A];變革中的穩(wěn)健:保險、社會保障與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北大CCISSR論壇文集·2005[C];2005年
7 周立;;兩部門合作:農村金融體系形成的一般邏輯與中國經驗[A];首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C];2005年
8 王磊;;淺析碳稅、碳交易與中國低碳經濟的發(fā)展[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二卷)[C];2010年
9 王璞;;環(huán)境稅理論與實踐及在我國的基本構想[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0年
10 于愛君;;分析需求,深化信息服務工作[A];海峽兩岸資訊服務與教育新方向研討會大會交流論文[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世木;我國體育信息資源配置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周霞;中國農村經紀業(yè)發(fā)展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劉漢霞;我國權力尋租的影響因素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燕泰翔;中國工農關系演進與農業(yè)發(fā)展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勤;基于消費者保護的金融監(jiān)管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6 徐敏;新疆綠洲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融資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7 左斐;中國財產保險業(yè)承保能力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8 曾月明;政企關系質量對企業(yè)財務報告和政府會計監(jiān)管的影響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9 邵傳林;制度變遷下的中國農村非正規(guī)金融研究:自農戶視角觀察[D];西北大學;2011年
10 張光華;美國次貸危機研究—基于信息經濟學的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慶;Fudenbery-Maskin無名氏定理與可行集的維數(shù)限制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建;關于西方經濟學中若干錯誤模型的論述[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談其競;保險法出險通知義務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胡守維;價格歧視新探及其法律規(guī)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鄭玉清;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資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李曉;需求導向下的農村金融供需矛盾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9年
7 劉旭;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的戰(zhàn)略定位與運行機制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9年
8 杜靜;農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0年
9 宋增芬;山東省農戶借貸參與意愿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高新會;萊蕪市農業(yè)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于晨曦;;抵押風險分析和抵押貸款違約損失率研究[J];金融論壇;2007年02期
2 胡祖六,郎平;中國的銀行體系改革:一次新的長征[J];國際經濟評論;2000年Z4期
3 王霄,張捷;銀行信貸配給與中小企業(yè)貸款——一個內生化抵押品和企業(yè)規(guī)模的理論模型[J];經濟研究;2003年07期
4 中國人民銀行撫州市中心支行課題組;非正式制度安排、技術約束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發(fā)展問題:撫州個案研究與一般政策結論[J];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5 田力,胡改導,王東方;中國農村金融融量問題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3期
6 劉紅梅,王克強;關于我國農地抵押貸款問題的研究[J];江西農業(yè)經濟;2000年03期
7 劉永功,李祥偉;論欠發(fā)達地區(qū)縣域金融資源的整合[J];農村經濟;2004年01期
8 羅劍朝,聶強,張穎慧;博弈與均衡:農地金融制度績效分析——貴州省湄潭縣農地金融制度個案研究與一般政策結論[J];中國農村觀察;2003年03期
9 何廣文;從農村居民資金借貸行為看農村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J];中國農村經濟;1999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支燕;;信用風險轉移的信息經濟學分析[J];天津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2 楊利娟;;信息不對稱理論研究[J];北方經貿;2009年05期
3 馬廣奇;;資本市場的信息經濟學分析[J];海南金融;2007年03期
4 唐家龍;馬虎兆;;基于信息經濟學的技術轉移的經濟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5 胡希寧,賈小立,楊平安;信息經濟學的理論精華及其現(xiàn)實意義[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3年04期
6 鄧春華;;論信息經濟學對審計的借鑒作用[J];審計研究;1997年03期
7 王則柯;信息經濟學的奠基人[J];讀書;2002年01期
8 鄭偉林;論信息經濟學中的委托代理問題[J];蒙自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4期
9 陸桔利,何玉長;誠信的信息經濟學分析[J];學術月刊;2003年12期
10 馬費成,龍瀁;信息經濟學(七) 第七講 不完全信息與非對稱信息[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志強;彭志忠;莊建;;信息化建設甲方咨詢信息經濟學分析[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于航;馬維忠;;探討應對信息經濟的物流管理新模式[A];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鄭鷺峰;;“逆向選擇”下我國推行殘骸清除強制保險障礙與對策[A];中國航?萍純(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4 陳禹;;序言[A];信息經濟學與電子商務:第十三屆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張秀燁;;基于信息經濟學理論探析審計導因[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6 韋宇紅;;我國農村金融供求均衡調節(jié)研究[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7 劉皓;董力;陳晶;;假冒偽劣藥品充斥市場的博弈分析[A];“以嶺醫(yī)藥杯”第八屆全國青年藥學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8 鄭春慧;;信息不對稱與農產品市場發(fā)育:來自食品市場的經驗證據(jù)[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蔡美娟;;中職學校招生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分析[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易凌;羅俊杰;林建原;;信息非對稱條件下食品安全的法治對策——基于信息經濟學若干模型的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信息經濟學(一)[N];金融時報;2000年
2 王孟鈞;建筑市場信用機理與信用評價研究(四)[N];建筑時報;2005年
3 ;信息經濟學(二)[N];金融時報;2000年
4 王朋;改進信息經濟學促進新疆經濟更好發(fā)展[N];新疆日報(漢);2009年
5 胡言真;加大金融供給是改變民族地區(qū)落后的重要因素[N];貴州民族報;2011年
6 ;以合理的考試機制避免泄題產生逆向選擇[N];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
7 ;防止經營者的逆向選擇[N];中國房地產報;2011年
8 朱世強;加快改革步伐 增加有效金融供給[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2年
9 記者張春海 通訊員李禮;將經濟系統(tǒng)視作生態(tài)系統(tǒng)[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鐘鴻鈞;從信息經濟學看激勵機制[N];上海金融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軍峰;基于信息不對稱的農村金融組織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9年
2 朱中云;不對稱信息下存款保險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Ryvelino Dudael Mounanga Mabiala(莫友林);逆向選擇背景下礦產開采權談判的探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4 黃品奇;創(chuàng)新性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5 李學春;基于功能視角的農村金融體系構建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9年
6 徐懿;基于防范道德風險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激勵約束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7 徐林;中國職業(yè)經理人市場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8 周慧;內生信息結構下的激勵性規(guī)制理論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9 鄭輝;風險投資雙重委托代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10 高曉燕;基于供給視角的農村金融改革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封偉;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的大型體育賽事風險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吳永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中的逆向選擇及道德風險規(guī)避[D];廈門大學;2008年
3 羅洎;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現(xiàn)代商業(yè)銀行信貸風險規(guī)避的博弈分析[D];湖南大學;2005年
4 陳雪;數(shù)字產品交易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周曉敏;我國保險市場主體間信息不對稱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6 陳志清;信息不對稱與銀行信貸風險[D];暨南大學;2003年
7 袁明航;反保險欺詐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8 牛鳳梅;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金融契約[D];吉林大學;2005年
9 陳童穎;我國國際保理業(yè)務現(xiàn)存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10 許峰;從國際比較探討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234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22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