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長期決定:1994~2009
本文選題:實際有效匯率 + 行為均衡匯率模型; 參考:《金融研究》2010年06期
【摘要】:本文進一步改進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研究視角和解釋變量的選取處理,基于行為均衡匯率模型和協(xié)整方法,對人民幣匯率的長期決定因素及失調問題進行實證研究。實證發(fā)現(xiàn):1994年以來,中國可貿易部門生產率的相對增長、對外貿易持續(xù)失衡、政府支出上升是正向影響實際有效匯率的決定因素;而相對于美國的中國貨幣供求狀況則起著負向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失調程度近年來趨弱,但在2008年之后一度出現(xiàn)"高估",近期可能出現(xiàn)下調波動。基于實證結果,對中國經(jīng)濟增長與匯率問題進行了若干解讀。
[Abstract]:Based on the behavior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model and cointegration method,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long-term determinants and misadjustment of RMB exchange rate. The empirical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since 1994, the relative growth of productivity in tradable sector, the persistent im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and the rising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r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China's currency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ve to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the currency's misalignment has weakened in recent years, but has been "overvalued" since 2008 and could fluctuate downwards in the near future.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is paper makes some interpretation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exchange rate.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jīng)大學金融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編號:70603002)資助
【分類號】:F224;F83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施建淮,余海豐;人民幣均衡匯率與匯率失調:1991—2004[J];經(jīng)濟研究;2005年04期
2 鄭海濤;任若恩;;多邊比較下的中國制造業(yè)國際競爭力研究:1980—2004[J];經(jīng)濟研究;2005年12期
3 張斌;人民幣均衡匯率:簡約一般均衡下的單方程模型研究[J];世界經(jīng)濟;2003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惠曉峰,曹玉玲;用計量經(jīng)濟學方法對匯率預測的綜述[J];商業(yè)研究;2004年10期
2 關路;關于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張昕,朱睿民;利率平價、資本流動與人民幣匯率的決定[J];財經(jīng)科學;1999年06期
4 鄭軼男,宣國良;購買力平價理論在人民幣匯率中的應用[J];財經(jīng)科學;2003年S1期
5 張建勇;論我國現(xiàn)階段的匯率政策──兼談人民幣應否貶值問題[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0年02期
6 黃萬陽;走出人民幣升值困境[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4年05期
7 孫剛,鄧黎陽;人民幣匯率合理性判斷——用平行數(shù)據(jù)單位根對人民幣購買力平價的經(jīng)驗分析[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5年10期
8 王曄;論我國外匯儲備與利用外資戰(zhàn)略的調整[J];財經(jīng)問題研究;1999年08期
9 張銜;相對購買力平價、實際匯率與人民幣匯率政策[J];財經(jīng)研究;2001年06期
10 張純威;;扭曲與矯正之成本權衡——匯率機制改革后人民幣升值壓力累積與釋放效應分析[J];財經(jīng)研究;2005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光華;論有序的資本項目可兌換[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2 竇晴身;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陶曉龍;匯率決定與波動理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薛宏立;金融市場動態(tài)開放中的利率—匯率聯(lián)動[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5 沈宗范;中國經(jīng)濟增長的因素以及外資的作用[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2年
6 張純威;人民幣名義匯率超穩(wěn)定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7 郁志丹;中國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中的資本管制和匯率制度選擇[D];復旦大學;2004年
8 易行健;經(jīng)濟轉型與開放條件下的貨幣需求函數(shù):基于中國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9 李未無;匯率與經(jīng)濟增長[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10 周群;匯率目標區(qū)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凌云;人民幣匯率決定模型研究[D];暨南大學;2000年
2 蔡(王睿);人民幣自由兌換:理論、實踐與策略[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0年
3 關曉紅;人民幣匯率制度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4 張大威;資本項目開放前的人民幣匯率制度與決定[D];天津財經(jīng)學院;2001年
5 韓璐;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方向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6 黃勇超;入世與中國銀行業(yè)改革探析[D];廈門大學;2001年
7 徐晨;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與走勢分析[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2年
8 劉濤;匯率決定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9 熊樂星;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績效評估框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10 龔澄;中國利率—匯率傳導機制及利率和匯率政策協(xié)調研究[D];安徽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曉樸;人民幣均衡匯率的理論與模型[J];經(jīng)濟研究;1999年12期
2 林伯強;人民幣均衡實際匯率的估計與實際匯率錯位的測算[J];經(jīng)濟研究;2002年12期
3 施建淮,余海豐;人民幣均衡匯率與匯率失調:1991—2004[J];經(jīng)濟研究;2005年04期
4 張斌;人民幣均衡匯率:簡約一般均衡下的單方程模型研究[J];世界經(jīng)濟;2003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斌;90年代的國際收支:原因、趨勢與政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小然;;對近年來我國進出口量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現(xiàn)代商業(yè);2011年24期
2 張昆;;水產品視角下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影響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年23期
3 胡浩成;孫耕石;;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影響[J];黑河學刊;2011年07期
4 丁婕;李川;蘇思斯;胡佳佳;;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我國三個產業(yè)就業(yè)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聯(lián)立方程組的數(shù)量研究[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11年08期
5 曹偉;周俊仰;羅浩;;匯率變動與就業(yè)關系研究——來自中國的經(jīng)驗證據(jù)[J];浙江金融;2011年07期
6 王玉華;惠曉峰;;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山東省外貿影響的實證研究[J];工業(yè)技術經(jīng)濟;2011年08期
7 張璇;劉琨;;匯率變動對我國入境旅游業(yè)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國商貿;2011年20期
8 王慧;;人民幣匯率對中日貿易商品結構的影響分析[J];求索;2011年06期
9 段軍山;毛中根;;中國存在B-S難題嗎?[J];財貿研究;2011年04期
10 朱永行;;人民幣匯率變動與實際產出──基于協(xié)整的VECM分析[J];上海金融;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丁小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影響——基于中國實際特征事實[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10)[C];2010年
2 李曉峰;錢利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就業(yè)影響的傳導渠道分析[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中國宏觀經(jīng)濟時序的平穩(wěn)性再考察——內生突變與平滑轉換[A];2010年中國產業(yè)組織前沿論壇會議文集[C];2010年
4 趙建明;杜玉蘭;;江蘇省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實證分析[A];江蘇省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信證券研究所首席經(jīng)濟學家 高善文;資產重估過程仍處在“上半場”[N];證券時報;2007年
2 光大期貨 曾超;由均衡價格模型分析金價走勢[N];期貨日報;2008年
3 雪芒;把脈2008年中國經(jīng)濟金融走向[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4 國家信息中心經(jīng)濟預測部研究員 張永軍;經(jīng)濟增速回升態(tài)勢不大可能反轉[N];中國證券報;2009年
5 中國農業(yè)銀行總行電子銀行部 崔小濤;人民幣匯率變動對證券市場價格影響的實證分析[N];證券時報;2008年
6 國家信息中心經(jīng)濟預測部邋課題組組長 范劍平 副組長 祝寶良 課題組成員 張永軍 王遠鴻 牛犁 傘鋒 祁京梅 閆敏 李若愚 徐平生;明年經(jīng)濟高位趨穩(wěn) 宏觀調空要“雙防”[N];中國證券報;2007年
7 主持人 高建鋒邋王棟琳 嘉賓 國家信息中心經(jīng)濟預測部主任 范劍平 中信證券首席經(jīng)濟學家 諸建芳 中金公司首席經(jīng)濟學家 哈繼銘;緊縮調控將“魚貫而出”[N];中國證券報;2007年
8 ;控制房地產信貸 回歸理性房價[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9 本報記者 賈柱;2008中國經(jīng)濟四大猜想[N];中國工業(yè)報;2007年
10 瑞穗證R蕩籩謝紫醚Ъ,
本文編號:20786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07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