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貨幣論文 >

后危機時代美國貨幣政策的走勢——兼論資產價格與貨幣政策操作規(guī)則

發(fā)布時間:2018-06-26 14:49

  本文選題:次貸危機 + 貨幣政策。 參考:《世界經(jīng)濟研究》2010年06期


【摘要】:次貸危機使人們認識到,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操作失誤難辭其咎。在全球化日益加深和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國不斷下調利率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效應沒有像過去那樣迅速反映在商品價格上,而是主要表現(xiàn)為資產價格的攀升。由于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操作遵循了"泰勒規(guī)則"——把CPI當作最主要的監(jiān)控對象,致使美聯(lián)儲錯過了適時調整貨幣政策最佳的時機,導致美國信用擴張過度、資產泡沫,特別是房產泡沫不斷升級。資產價格的上升最終會通過"財富效應"、"托賓q效應"、"金融加速器效應"等逐漸傳導到商品價格上,隨著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xù)攀升,美聯(lián)儲開始急速提高利率,最終引發(fā)了次貸危機的爆發(fā)。后危機時代,美國的資產價格開始了迅速的回升,美聯(lián)儲應該吸取貨幣政策調整滯后的教訓,適時地退出刺激,避免資產價格迅速上升和通貨膨脹對經(jīng)濟復蘇帶來的不利影響。
[Abstract]:The subprime crisis has made people realize that the monetary policy misoperation of the Federal Reserve is very difficult to blame. Under the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and dollar cor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he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effect of US interest rate reduction is not as quickly reflected in commodity prices as in the past, but mainly as a rise in asset prices. The Fed's monetary policy follows the "Taylor rule" - the CPI as the most important monitoring target, causing the fed to miss the time to adjust its monetary policy at the right time, leading to the overexpansion of the US credit, the asset bubble, especially the housing bubble, which will eventually pass the "wealth effect", "the" Tobin effect ". When the price of oil and other commodities continued to rise, the Fed began to raise interest rates rapidly as the price of oil and other commodities continued to increase rapidly, which led to the outbreak of the subprime crisis. Timely withdrawal from stimulus to avoid the rapid rise of asset prices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inflation on economic recovery.
【作者單位】: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研究所;
【分類號】:F82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帆;貨幣政策操作規(guī)則的轉變及啟示[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傅淑瓊;;《1997年納稅人救助法》:美國大學生資助政策的重大轉變[J];復旦教育論壇;2006年06期

2 苗迎春;布什政府的對外貿易政策評析[J];世界經(jīng)濟研究;2005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楊述明;論政府間財政關系[D];武漢大學;2005年

2 張魯青;進口貿易對經(jīng)濟增長影響的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6年

3 向祥華;貨幣政策規(guī)則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4 楊曉龍;中國油氣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5 閆星;美國信息產業(yè)利益集團政治參與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楊國慶;從亞洲金融危機看美國金融霸權[D];復旦大學;2007年

7 張立柱;區(qū)域產業(yè)結構動態(tài)性評價與應用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7年

8 臧慧萍;美國金融監(jiān)管制度的歷史演進[D];吉林大學;2007年

9 黃族勝;全球經(jīng)濟失衡與美國宏觀經(jīng)濟利益[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鵬部;里根政府赤字財政的交易成本政治學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付淑瓊;美國90年代大學生經(jīng)濟資助政策內容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燕妮;信息時代美國傳統(tǒng)電話業(yè)發(fā)展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4 王利萍;全球經(jīng)濟失衡:基于結構角度的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5 劉萍;構建所有權貿易差額統(tǒng)計體系[D];浙江大學;2007年

6 明陽;美國經(jīng)常賬戶逆差的成因及其影響[D];吉林大學;2007年

7 程輝;里根與克林頓政府財政政策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胡浩;中國對外貿易與經(jīng)濟增長[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王文君;高科技作用下的城市轉型:二戰(zhàn)后的西雅圖[D];廈門大學;2007年

10 單丹;中美貿易失衡的結構特征及原因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維剛;泰勒規(guī)則、聯(lián)儲貨幣政策及我國貨幣調控問題的思考[J];國際金融研究;2001年06期

2 孫華妤;貨幣政策的操作重點應從貨幣數(shù)量轉向利息率[J];經(jīng)濟科學;2000年01期

3 謝平,羅雄;泰勒規(guī)則及其在中國貨幣政策中的檢驗[J];經(jīng)濟研究;2002年03期

4 楊來科;當前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的效果、回旋空間及操作方向[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0年04期

5 謝平!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北京郵編:100037;新世紀中國貨幣政策的挑戰(zhàn)[J];金融研究;2000年01期

6 高莉,樊衛(wèi)東;中國股票市場與貨幣政策新挑戰(zhàn)[J];金融研究;2001年12期

7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中國股票市場發(fā)展與貨幣政策完善[J];金融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寧婷;;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監(jiān)管的啟示[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2 王金山;;淺析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外資;2011年16期

3 王俊婷;;美元,金融危機的贏家?(英文)[J];中國外資;2011年18期

4 張琳琳;;論我國商業(yè)銀行貸款存在的問題[J];才智;2011年16期

5 王倩;;淺析資產證券化的理論與實踐[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4期

6 張東琴;葉藝超;;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企業(yè)的影響[J];中國證券期貨;2011年07期

7 李公科;;我國發(fā)展資產證券化問題與對策探討[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1年18期

8 鄭芳燕;;從利率政策視角解讀兩次危機[J];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9 趙蓓文;;次貸危機后新興經(jīng)濟體吸收外資政策的新趨勢[J];世界經(jīng)濟研究;2011年04期

10 張鐵偉;;效率與安全:金融創(chuàng)新與監(jiān)管的協(xié)調發(fā)展[J];現(xiàn)代商業(yè);2011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桂銀香;;美國次級債券產品形成機理及風險分析[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9年

2 王興運;;龐氏騙局、資產泡沫與次貸危機[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龔敏;李文溥;;擴大內需中的貨幣政策效應——1996-2003年的實證分析[A];廈門大學宏觀經(jīng)濟研究中心授牌儀式暨“轉軌時期中國宏觀經(jīng)濟理論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漆彤;;國際金融秩序改革——歐盟、美國與新經(jīng)濟體之間的博弈[A];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律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莊瑞鑫;葉中行;;基于最小生成樹的超度量聚類的若干案例分析[A];第三屆中國智能計算大會論文集[C];2009年

6 曹龍騏;;美國次貸危機蔓延為全球金融海嘯:路徑剖析與對策選擇[A];2008年中國經(jīng)濟特區(qū)論壇: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曉丹;康凱;;試論美國次級債危機對中國經(jīng)濟的影響[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專刊)[C];2008年

8 李維安;郝項超;;政治關聯(lián)方式與民營企業(yè)銀行貸款優(yōu)惠[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9 王繼強;;從經(jīng)濟危機的泛濫看金融在經(jīng)濟中的作用[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龐仙君;;從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看美國金融危機的實質與根源[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建平;貨幣政策效應繼續(xù)顯現(xiàn)[N];上海金融報;2003年

2 記者 雷和平 通訊員 鐘世和 屈志敏;陜西: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效應顯現(xiàn)[N];金融時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李贊;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效應不斷顯現(xiàn)[N];陜西日報;2009年

4 任航;貨幣政策效應初顯[N];上海金融報;2003年

5 記者 溫躍 朱鋒;山東 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效應顯現(xiàn)[N];金融時報;2009年

6 戚桂林(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臨沂市中心支行);疏通貨幣政策渠道 擴散貨幣政策效應[N];金融時報;2001年

7 本報記者 馬紅雨;工業(yè)生產與消費回暖積極貨幣政策效應漸顯現(xiàn)[N];證券日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于力;貨幣政策效應逐漸顯現(xiàn)[N];中國證券報;2000年

9 田俊榮;貨幣政策效應繼續(xù)顯現(xiàn)[N];人民日報;2004年

10 張志超 石潤梅;貨幣政策效應顯現(xiàn)[N];金融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景文宏;小西北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與貨幣政策效應區(qū)域差異實證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王世杰;基于機制轉移模型的中國貨幣政策效應不對稱性研究[D];華僑大學;2009年

3 陳建奇;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效應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4 楊緒彪;美元本位制下美國金融危機的形成與國際傳染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吳丹;支持貨幣政策的利率期限結構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6 李盧霞;FDI、制度變遷與經(jīng)濟增長[D];復旦大學;2009年

7 葉康;金融機構系統(tǒng)性風險管理的知識層面建模[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8 曹棣泉;次貸危機與信貸衍生交易:制度經(jīng)濟學視角[D];武漢大學;2010年

9 丁勝;中國制造業(yè)貨幣政策效應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劉金葉;中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及作用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藝;信用風險轉移市場的發(fā)展及其對商業(yè)銀行的影響[D];廈門大學;2008年

2 李沛霖;資產證券化在次貸危機中的作用及作用機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3 朱小梅;房地產周期波動與次貸危機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袁圓;中國金融監(jiān)管體制有效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5 王翊;金融衍生品市場監(jiān)管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6 劉志霞;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7 劉娜芹;中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分析與防范[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8 胡彥濤;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戰(zhàn)略調整[D];廈門大學;2009年

9 李明;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9年

10 劉清寶;論我國金融監(jiān)管體制的改革[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7073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07073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cef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