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貨幣論文 >

金融危機沖擊下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經營績效——微觀主體風險控制權配置的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15:13

  本文選題:金融控股公司 + 金融危機 ; 參考:《管理科學學報》2013年07期


【摘要】:微觀主體怎樣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其抗風險能力一直為人們所關注.已有文獻大多從規(guī)模經濟和范圍經濟角度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了實證研究,但從控制權配置的角度對金融控股公司風險管理機制的研究尚未發(fā)現.基于組織設計理論中的控制權分配理論和不完全合約理論,本文構建了金融控股公司風險控制權配置模型,研究了微觀主體行為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研究發(fā)現:在內部和外部風險沖擊下,金融控股公司能夠通過分權或集權的風險控制權配置,分散和轉移風險,提高其風險控制能力,從而提高收益.本文還選取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至今的樣本數據,對金融危機沖擊下我國金融控股公司與獨立銀行的收益和風險績效進行比較.實證結果表明金融控股公司盈利水平顯著高于獨立銀行,其風險水平低于獨立銀行.此外,本文給出了金融危機沖擊對樣本公司收益影響的時變效應,驗證了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yè)的沖擊.
[Abstract]:How the micro-subject can effectively exert its anti-risk ability has been concerned by people all the time. Most of the literatures have don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from the angle of scale economy and scope economy,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has not been f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and incomplete contract theory i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design,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allocation model of risk control rights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nd studies the role of micro subject behavior in risk management. It is found that under the impa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isk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can spread and transfer risks through the allocation of decentralized or centralized risk control right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control risks and thus improve their returns. This paper also selects the sample data from the outbreak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o compare the return and risk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d the independent bank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fit level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dependent bank, and its risk level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independent bank. In addition, this paper gives the time-varying effe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shock on the sample company's income, and verifies the financial crisis's impact o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經濟學院 南京大學金融計量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1071113;71271108) 江蘇高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
【分類號】:F832.3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謝尚宇;汪壽陽;周勇;;金融危機下帶傳染效應的違約預報[J];管理科學學報;2011年01期

2 林輝;張滌新;楊浩;丁一;;流動性調整的最優(yōu)交易策略模型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1年05期

3 潘東;彭小兵;;控股集團框架內子公司控制權配置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4 王鶴立;;我國金融混業(yè)經營前景研究[J];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5 邵軍;劉志遠;;企業(yè)集團內部資本配置的經濟后果——來自中國企業(yè)集團的證據[J];會計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夏爽;;我國商業(yè)銀行混業(yè)經營的現狀和展望[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9期

2 唐建新;楊樂;黃瓊;;我國金融控股銀行與非金融控股銀行經營績效比較研究[J];財會通訊;2010年06期

3 萬良勇;;機會主義內部資本市場與配股公司績效下滑——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0年24期

4 張方方;張艷;;我國商業(yè)銀行混業(yè)經營狀況分析[J];財會月刊;2010年30期

5 張學鵬;;公司治理因素對內部資本市場效率影響的分析[J];科技和產業(yè);2010年01期

6 龍建輝;;內部資本市場研究歷程:理論、建模與實證——我國內部資本市場研究十年回顧[J];當代經濟管理;2009年11期

7 馬金城;王磊;;系族控制人掏空與支持上市公司的博弈——基于復星系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12期

8 燕汝貞;李平;曾勇;;基于市場沖擊成本與機會成本的算法交易策略[J];管理學報;2012年07期

9 付芳艷;;關于我國企業(yè)集團內部資本市場理論的研究評述[J];經營管理者;2012年04期

10 田光寧;;中國銀行、證券、保險三業(yè)協(xié)調發(fā)展度模型檢驗:1978-2010[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沙浩偉;李強;曾勇;;附屬企業(yè)集團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2012(1)][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何蛟;中國商業(yè)銀行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2 銀莉;嵌入集團內部資本市場的企業(yè)資本配置行為及效率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趙玉龍;我國銀行業(yè)結構:競爭與效率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巫文勇;中國金融業(yè)監(jiān)管制度改革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5 楊汝亭;金融監(jiān)管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10年

6 李成剛;基于定單流的證券投資策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7 賀勇;制度效應與控股股東支持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8 崔鴻雁;建國以來我國金融監(jiān)管制度思想演進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9 孫源;我國企業(yè)集團產融結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亮;山東省金融控股公司發(fā)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王征;基于多分部上市公司的內部資本市場配置效率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張學鵬;公司治理因素對我國企業(yè)內部資本市場效率的影響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4 孟維;中國金融監(jiān)管協(xié)同機制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5 楊敏;國有企業(yè)集團內部資本配置效率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1年

6 薛晶潔;企業(yè)集團內部資本市場的構建及效果評價[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7 陳明;我國民營企業(yè)集團內部資本市場效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8 文玉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資本市場效應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

9 尤亞茜;基于控制權配置的跨國公司治理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10 劉夢婕;內部資本市場運作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效率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海龍,吳沖鋒,仲黎明;開放式基金的最優(yōu)變現策略[J];管理工程學報;2003年02期

2 劉峰,賀建剛,魏明海;控制權、業(yè)績與利益輸送——基于五糧液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3 朱紅軍,汪輝;“股權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嗎?——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權之爭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0期

4 孫兆斌;;股權集中、股權制衡與上市公司的技術效率[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5 黃峰;楊朝軍;;流動性風險與股票定價:來自我國股市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6 邵軍;劉志遠;;“系族企業(yè)”內部資本市場有效率嗎?——基于鴻儀系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7 仲黎明,劉海龍,吳沖鋒;機構投資者的最優(yōu)變現策略[J];管理科學學報;2002年05期

8 鄒昊飛;夏國平;楊方廷;;基于兩階段優(yōu)化算法的神經網絡預測模型[J];管理科學學報;2006年05期

9 石曉軍;任若恩;肖遠文;;邊界Logistic違約率模型及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7年03期

10 程功;張維;熊熊;;信息噪音、結構化模型與銀行違約概率度量[J];管理科學學報;2007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金燕;;發(fā)展金融控股公司 化解宏觀金融風險[J];金融縱橫;2006年03期

2 金劍峰;發(fā)展金融控股公司所面臨的風險及其化解[J];遼寧財專學報;2001年06期

3 龔長;中國該不該組建金融控股公司——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曹鳳岐教授訪談錄[J];農村金融研究;2002年02期

4 張立軍;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業(yè)務創(chuàng)新及監(jiān)管[J];經濟界;2005年01期

5 符淼;加強金融控股公司風險控制的探討[J];特區(qū)經濟;2005年10期

6 郭杏輝;;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及監(jiān)管問題探析[J];金融經濟;2006年24期

7 李春艷;馬悅;;未來混業(yè)金融的發(fā)展之路:金融控股公司[J];西部論叢;2006年12期

8 邢桂君;;臺灣金融控股公司發(fā)展模式及借鑒[J];現代金融;2008年01期

9 呂哲權;市場與法律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金融控股公司》評述[J];經濟導刊;1999年04期

10 鄭鳴;論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模式與風險監(jiān)管[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管曉華;;淺談海事機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挑戰(zhàn)[A];第六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運分論壇暨江蘇省航海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張杰;;經濟高速增長下的流動性過剩與金融危機[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9)[C];2009年

3 田辰山;;金融危機與文化問題[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劉明山;;金融危機的成因與對策[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D)[C];2009年

5 隋映輝;李麗梅;;金融危機與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九大機遇[A];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挑戰(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9年

6 Scott Rozelle;;金融危機對中國農民工就業(yè)及收入的影響(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金融危機:挑戰(zhàn)與應對”經濟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7 吳勤學;王曉芳;;美國金融危機成因的經濟學分析[A];生產力理論創(chuàng)新與社會實踐--中國生產力學會第15屆年會暨世界生產力科學院(中國籍)院士研討會文集[C];2010年

8 楊秀萍;郭麗婷;;金融危機背景下農村金融問題再思考[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C)[C];2009年

9 ;美國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做法[A];中國生產資料流通發(fā)展報告(2009-2010)[C];2010年

10 王蔚;傅文龍;;美國金融危機的傳染機制及其對我國的影響渠道——兼論對山東經濟的影響與山東的應對之策[A];建設經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馮靜生;金融控股公司的發(fā)展與監(jiān)管[N];中國經濟時報;2003年

2 陸露 張欣;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的監(jiān)管[N];上海金融報;2003年

3 記者 于 揚;重慶市推進金融控股公司逐步形成[N];證券時報;2004年

4 記者 于 揚;加強對金融控股公司監(jiān)管[N];證券時報;2004年

5 胡曉珂;分業(yè)經營體制下如何監(jiān)管金融控股公司[N];金融時報;2000年

6 本期嘉賓: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 夏斌 江蘇國信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王益民;關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對話[N];新華日報;2004年

7 王曼怡;發(fā)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N];中國保險報;2002年

8 趙懷勇;關注金融控股公司的“監(jiān)管真空”[N];市場報;2002年

9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wěn)定局局長 謝平;金融控股公司:重寫金融版圖[N];上海金融報;2004年

10 記者 李峻嶺;如何監(jiān)管金融控股公司[N];財經時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彬;中國農業(yè)銀行發(fā)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2 劉浩;金融控股公司發(fā)展模式及風險管理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3 王姝;金融控股公司的生成演變、風險控制與發(fā)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4 孫穎;金融危機政府救助:理論與實踐[D];遼寧大學;2010年

5 楊公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機應對策略及效果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6 吳奇志;經濟全球化下金融危機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王建紅;金融危機的信用機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張斌彬;信用擴張、資產價格泡沫與金融危機的關系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9 汪洋;虛擬經濟視角下金融危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牟曉云;金融危機對中日韓三國經濟的影響及政府的對策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濱輝;金融控股公司風險防控法律機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肖寧;論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國的發(fā)展[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年

3 史曉慶;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發(fā)展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4 龐建勇;我國商業(yè)銀行組建金融控股公司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年

5 王迪;論金融控股公司[D];西南財經大學;2003年

6 方如峰;金融控股公司的內在機理、風險及其監(jiān)管[D];浙江大學;2001年

7 高天;浦發(fā)銀行構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經營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徐仙明;國內金融控股公司的路徑選擇[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9 鄭斌   ;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國[D];西南財經大學;2003年

10 王曼怡;關于發(fā)展我國金融控股公司問題的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

本文編號:206194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06194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88f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